在贺兰山荒无人烟的裸露山岩上,常能见到三三两两的野生石羊,身姿矫健,在几乎垂直的岩壁上如履平地,被称为“岩壁上的精灵”,又被称为“峭壁上的舞者”。
当地牧民常能见到这种野生动物,也了解它们的习惯,据一位牧民讲述,他在放牧时见过石羊遭金雕攻击的场景。当时一群石羊正在岩壁上活动,高空中突然飞来一只金雕,盘旋了两圈后,飞快地俯冲下来,攻击了一只成年石羊。
可惜,金雕捕猎“翻车”了,爪子刚抓在石羊身上,受惊的石羊居然往岩壁下一跳。直接带着金雕跌落山崖,撞到一块岩石上,又再次跌落,垂直高度大约有10多米吧。
没过一会儿,石羊站起来跑掉了,它受了伤,但还能跑。可金雕却在原地挣扎着,久久没有飞起,看样子是翅膀被折断了。
石羊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你知道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吗?当石羊遇到天敌金雕或雪豹时,会如何应对呢?
01
既像绵羊又像山羊,脸颊狭长,雄兽的角长60厘米
石羊是牛科、岩羊属动物,学名叫岩羊,还有不少别名:崖羊、蓝羊、青羊,藏语称其为“那瓦”、“那诺”。
说到石羊的外表,夏勒博士说:“岩羊是有着绵羊特征的山羊”,它像绵羊,但角不盘旋;它像山羊,但没有胡须。
石羊体型中等,体重大约60-75公斤,肩高70-90厘米,体长120-140厘米。头顶一对大角,脸颊狭长,耳朵也比较短小。
一身青灰色、灰褐色的“外衣”,颈部、胸部却是黑褐色的,并且向下延伸到前肢的背侧。与众不同的是,从腋下开始,经腰部、鼠蹊部,一直到后肢的蹄子上,分布着一条明显的黑纹。
无论雌雄,都长有象征性的羊角,但雌性的角大约只有13厘米长,而雄性的角就比较粗壮了,平均长度能达到60厘米,最高纪录为84厘米。
不像盘羊角那么扭曲,不像北山羊角那么威武,雄性石羊的角犹如牛角一般,先向上生长,再向两侧分开外展,然后稍向后弯,到了角的末端,却略微偏向上,优雅又霸气。
02
攀岩如履平地,往上一跳3米高,往下一跳10米而不会摔伤
野生石羊栖息在海拔1000-60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地带,对它们来说,陡峭的险峻地带,却是安全的栖息地。
分布地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国内在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都能见到石羊的踪迹。
在高海拔严寒地区生存,岩羊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技能,最突出最高超的技能便是攀岩了。哪怕是70°的陡峭岩壁,只要有落脚的地方,就能攀登上去。
石羊不仅能在陡峭的岩壁上闲庭信步,还能跳过沟堑,往上一跳,能跳到3米高,往下一跳,跃下10多米的陡崖,还能稳稳站住,而不会摔伤。难怪遭到金雕攻击时,石羊的第一反应是往下跳。
很多人都好奇,石羊这个攀岩小能手为何如此优秀?
在漫长的进化中,石羊的蹄子的外壳很坚硬,前端细小而尖锐,在岩石缝间就能落脚并站稳。蹄趾行走,使发达的骨骼和韧带有了着力点,只要能踩中崖壁上突出的岩石,就能在上面行走,上蹿下跳也不成问题。
03
没有固定住处,若同伴死亡,围在四周久久不离去
石羊喜欢集群生活,平时没有固定的住处,四处游荡,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最主要的是,得有食物与水源。
不同地区的石羊,有不同的集群类型,一个群体里都是雄兽,即是雄性群;都是雌兽,即是雌性群,还有的是成年雌兽带着幼崽,即是雌幼群;当然啦,也有混合群,无论雌雄,也不管年老还是幼小。
不过带领着幼崽的群体里,警惕性更高,对四周环境尤其敏感,所以在陡峭崖壁活动的时间多于雄性群体。
野外观察到,一个石羊群里,一只未成年石羊生病体弱而死去,其余的石羊,围在四周,久久不愿离去。当地牧民认为,石羊这是在保护死亡的同伴,不让秃鹫来啄食。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春夏季节常在海拔3500-6000米的高山上活动,觅食,休憩。到了冬季,气温低,山上积雪覆盖更广,便迁徙到海拔2000米之地活动。
04
与北山羊一起觅食,雌性与雄性的食性有所不同
石羊的食性非常广泛,以蒿草、苔草、针茅等高山荒漠植物为主要食物,还会采食杜鹃、绣线菊、金露梅等灌木的枝叶。
去采食的时间不固定,白天散落在山地上,有的在采食,有的在休息,行为并不一致。为了保证摄入足够的食物,有时一边走一边采食植物。
大多时候,石羊都是不挑食的好孩子,但在食物丰盛期,有了更多的选择,雌性与雄性的食谱就不太一样了。动物学家认为,雌雄个体呈现的食性分离,与二者体型大小悬殊有关。
雌性的食量没有雄性那么大,所以在觅食时,会选择更精细或鲜嫩的植物叶子,而雄性为了填饱肚子,不管是什么植物,只要能吃的都吃。
但在冬季,食物匮乏期,觅食艰难,无论雌雄,只要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所以食性重叠度相对较高。
石羊与北山羊的分布有重叠,所以两者也常常会在同一个地方觅食,互不打扰,但也不会混群生活。
05
遭到天敌追击,就立马跑到陡峭的悬崖,利用自身优势躲避天敌
外出觅食、活动时,石羊时刻都保持着警惕,运用自己敏锐的感官,留意四周动静,一旦发现有危险,就会发出警报,然后集体往更高更陡峭的山地跑去。
石羊最大的天敌是雪豹、金雕,还有豺、狼。吃素的石羊,在面对天敌时,几乎毫无反击能力,所以只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躲避天敌。
石羊有两大优势,一是攀岩,二是伪装术。一身青灰色的“外衣”,与裸岩地带的岩壁几乎一样,当它站着不动时,几乎难以分辨那是石羊,还是一块石头。
为了把“伪装”做到极致,毛色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季的毛发较长,颜色较淡的。
夏勒博士在《与兽同在》这本书中写道,2只狼追击一群石羊,而石羊第一时间朝陡峭的悬崖飞奔过去。被狼盯上的母羊,在危急时刻跳到悬崖边突出的岩石上,逃过一劫。
当然了,石羊并不是每次都能幸运躲避天敌的追击,有时遭到雪豹的偷袭,哪怕拼了命地逃跑,也难逃雪豹的魔爪。
06
幼崽出生2小时能站起来行走,10天后学会攀岩
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是石羊的发情期,生活在不同地方的石羊,发情期不一样。纬度高的地方,岩羊发情期则比较迟。
雄性之间,为了争夺配偶,常有争斗。雄性石羊会跳起来,抬起前腿,然后头偏向侧面往下扑过去,以头上的大角攻击对方。
坚硬的角撞击在一起,强弱胜负很快便有了结果。胜利的一方理所当然拥有雌性配偶。
雌性怀孕后,经过大概半年的时间孕育,会提前寻找一处产仔地,为了安全,通常会选择在陡峭的山地上,一个偏僻隐蔽的地方生产。
一般,一胎生一只幼崽,偶尔有生下2只的情况。刚出生的石羊幼崽,还无法站立,母兽会给它舔舐脑袋、身体,2个小时候后就能站起来行走了。
在母兽的守护下,幼崽慢慢长大,10天后就能在岩石上攀行,跟随着石羊群,在山地间奔跑,嬉闹。
总是紧紧跟随在母兽身边,不敢离开太远,偶尔吃点植物,但更喜欢吮吸母兽的乳汁,直到90天后断奶。
它们要学会在陡峭的悬崖上行走、飞奔、跳跃,当遇到天敌时才能身手矫健地逃跑。如果体弱,一旦露怯,就会被天敌盯上,被天敌捕食。
只有经得起自然的考验,才能顺利长大。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人与自然、环境与生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