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的文章《法国人的震惊:输了战争赢了谈判丢了政府》中,这场谈判背后,就是晚清时期难得的一场胜利——〖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是我国南疆重要关口,与西北的平而关、水口关合称“南天三关”,和山海关、潼关、嘉峪关、居庸关、雁门关、紫荆关、娘子关、武胜关等位列中国古代九大名关,号称“天下第二关”。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军南下灭掉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进行管理,之后在此设关,初名雍鸣关,后改名为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
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而关口也始终由北方中原王朝派兵驻守。
明洪武元年(1368)为巩固南疆,将关隘改建为两层门楼,到了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派兵南下顺势收复了越南,设郡县、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进行了直接统治,大明永乐三年(1407年)改称镇夷关,亦称鸡陵关、大南关、 南关、界首关明末开始称为镇南关。
当时跟随英国公张辅军南下攻交趾的王称,曾留下诗作《出鸡陵关》:
手麾白羽箑,凌晨出夷关。
夷关春始开,行旅多欢颜。
笑掬青涧流,为洗瘴疠残。
浮云引征佩,共结轻阴还。
前登忘险疲,凭高眺林峦。
却忆征南暮,溟濛海雾间。
清雍正时,两旁增筑城堞百余丈,为边防要隘。1885年〖镇南关大捷〗结束后,中法签订《中法天津条约》传来,清末爱国诗人陈玉澍(陈玉树)写下诗作《乙酉春有感》:
鸡陵关外雨萧萧,猘犬狂奔去未遥。
瘴海珠江驰露布,金戈铁马逐天骄。
旌旗日影军容壮,草木风声贼胆摇。
一纸中枢催罢战,也应羞见霍嫖姚。
无论是明初还是清末的诗作,都可看出虽然官方有定义镇夷关还是镇南关,文人墨客或者说民间叫法,都还是遵循更古早的叫法。
1949年12月11日,关楼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标志中国共产党完全接收广西。
1953年镇南关正式改名睦南关,1965年,越南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决定抗美援越,共同抗击美国,于是,“睦南关”就改成了“友谊关”,并由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关名。
虽然镇南关改名为友谊关,但中越友谊关系却未能持续升温,甚至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叶,越南结束抗美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后,把中国视为“头号敌人”,中越关系急剧恶化,中国边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1978年8月25日,正值中越双方就华侨问题举行副外长级别谈判时,中越边境发生“友谊关事件”。当日上午十时左右,越南出动军警拆除友谊关越方一侧的难民草棚,并殴打、驱赶华侨。中国官方统计称此次事件造成四人死亡,十人受伤,其中九人重伤,并致使1600余名华侨从友谊关逃入中国境内,另有“数百名”华侨从山地逃入中国境内。
在1979年1月29日-2月5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时,对美国总统卡说: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在我国和越南漫长的交流史里,越南的确是个“小朋友”。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东线解放军通过友谊关攻入越南。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完成作战任务。
友谊关作为中国古代九大名关之一,是唯一现代仍在使用者,现已成为中国南疆国门第一站。
正如建立这座关口的汉武大帝所言:
虽然这个南疆关隘,在史上几次更迭命名,但友谊关真的就不如镇南关吗?与其求口实不如落袋为安,君不见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东路军就是从友谊关南下的,和平当然可贵,但如果乱伸爪子,还是会被斩断。
- 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
撰文|卧阑听鱼
编辑 |卧阑听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