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提到去沙漠中养鱼,或许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明明我国水域辽阔,为什么还有人花光所有身家,到沙漠中去养鱼呢?沙漠中的鱼又与普通的鱼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这位花光所有身家到沙漠中养鱼的甘肃大叔,叫何延忠。
何延忠,是甘肃永登人。多年前的永登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报纸上看到朝鲜领导人赠送我国一批虹鳟鱼,并在黑龙江成功养殖的消息。这让脑子本就活泛的何延忠看到了商机。
经过他的多方了解,虹鳟鱼是一种名贵的可食用鱼,多生长于冷而清澈的上游源头,由于生长环境特殊,当时在我国很难形成大的养殖规模。
另外,何延忠还发现,药王泉水质清冽,与虹鳟鱼的生长习性不谋而合,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药王泉建一个虹鳟鱼养殖场。
何延忠一提出这个想法,把村里的村民吓了一跳。一是,药王泉的水,到底能养鱼么?二是,就算能养鱼,大家都是不富裕的老百姓,从哪里拿出那么多钱,去买鱼苗呢?
何延忠的这个想法,很快被大家否决了,本来永登的自然环境就比较恶劣,村民都是靠天吃饭,如果把手头的余钱拿出来都投资在这个养殖场里,这几年的苦就白受了。
可是,何延忠有这个信心,他领头带领着大家把养殖场盖起来,短短几年的时间,永登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贫困小村庄,村民们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可是,故事并没有到这里就结束,何延忠还有更大的梦想。
沙漠养鱼路一波三折
药王泉对何延忠来说,仅仅是个开始,并不是他梦想的全部。为了能够扩大养殖场,何延忠打算在沙漠里继续他的养鱼事业。
一提起沙漠养鱼,大家都坐不住了,纷纷劝他只要守住药王泉,这一辈子吃喝不愁了,何必再去折腾沙漠养鱼呢?况且沙漠本就缺水,水分流失快,在沙漠中养鱼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啊。
何延忠的想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沙漠上虽然没有水源,可是沙漠背靠的是冰川,冰川融化后的水源,正好作为他养殖的水源。
但是,如何储存这些冰川水,却是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何延忠决定,挖掘河道。在沙漠中挖掘河道,本就不容易,普通的人工根本挖掘不动,只能依赖于专业的挖掘工具才行。
当何延忠将专业的挖掘队请过来,才犯了难。沙子松散,专业的挖掘工具还没抵达挖掘地点,就已经被黄沙陷得寸步难行。
重重困难之下,何延忠并没有放弃,既然没有路,就先修路。修路和挖掘河道,用去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沙漠养殖场建成的那一刻,何延忠感到无比的欣慰。
可是好景并没有持续很久,正当何延忠满心欢喜,等待鱼苗长成大鱼的时候,灾难正悄悄来临。夏季冰川融化的速度加快,水量增大,一场洪水席卷而来,冲毁了何延忠的养殖基地,一夜之间让何延忠损失了60多万的鱼苗。但这场大水,并没有浇灭何延忠的信心,很快他就振作起来,重建养殖场。
养殖场刚刚从大水之后重建出来,何延忠正准备投放新的鱼苗,一场沙尘暴又席卷而来。黑压压的沙尘暴,自天边滚滚向前,这同时阴沉下来的,还有何延忠的心,天灾又一次摧毁了他的心血,也寒了许多员工的心。
这沙漠中建鱼塘,本就是在与老天对抗,重建了一次又一次,让大家开始怀疑沙漠中建鱼塘这件事是否真的正确,这时候,很多人选择了退出。
一向愈挫愈勇的何延忠也开始怀疑自己,站在被沙尘暴压垮的鱼塘上,他认真的思考了许久。回到药王泉的小鱼塘,或许可以安安稳稳,富足一生。可是,在沙漠中建鱼塘,是他的梦想,或许不会成功,但是现在也没有到穷途末路。
这一次,何延忠又选择坚持。不就是洪水和沙尘暴么,那就先治水再治沙,他始终坚信,办法总是比困难要多,更何况,我国治水治沙的经验比比皆是,总有能用在这里的。
为梦想努力的何延忠,既单纯又固执。单纯的是,他的眼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在沙漠建好鱼塘,固执的是,无论有多少的艰难险阻,他始终相信,人定胜天。
于是,他为了治理洪水,出钱在沙漠中修建了新的堤坝和水道,为的是在新的洪水来临之前,做好防护工作。另外,他还在沙漠种植防沙林,改善沙漠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沙尘暴的侵扰。
这短短几年的时间,何延忠又投入了几个亿,几乎全部身家都在这个沙漠养殖场身上了。为了能够尽快改善沙漠的生态环境,早点重建养殖场,何延忠不仅出钱,他整日待在工地上,与工人们同吃同住,日子过得十分充实。
这几年里,洪水和沙尘暴依然是频频来犯,这让施工队几乎是在跟老天爷抢时间,加紧施工,以防一次大洪水或者大沙尘暴,所有努力毁于一旦。
仿佛是天意的考验,何延忠遭遇几次洪水,差点要了他的性命,可是他都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且沙漠改善的工程已经完工。
面对着自己亲手改造出来的绿色沙漠,何延忠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本来,他只想在沙漠中养好自己的鱼,没想到从挖河道,修路到建堤坝,种防沙林,自己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哪怕是花掉全部身家,也觉得值了。
沙漠养殖场再受重创
历经千辛万苦,何延忠的养殖场重建终于有了一点样子,他也可以继续养鱼了。可是,命运弄人,百年难遇的大洪水突袭沙漠,接连几次大水,他修建的堤坝也受不住大水的压力,从堤坝到新的养殖场,被大水冲刷成一片废墟。
何延忠再也接受不了打击,还是病倒了。
等他重新醒过来的时候,却意外收到了村民前来道谢的消息。原来,何延忠忙活了这么多年,并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出资修建的堤坝,虽然没有保护住养殖场,但是却保护了下游的村庄。村庄的居民因为受到堤坝的保护,在这场大水中,并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失。
这次,是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何延忠这几年的作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虽然这次堤坝被冲毁,但是并不是一无所获,村民们都希望何延忠不要放弃,希望他能坚持把鱼塘做起来。
有了村民的支持,何延忠这次决定,寻求更专业人士的帮助。堤坝毁了重建堤坝,绿化不够继续绿化,更加科学有效地改造这片荒漠。
又是埋头几年的苦干,这次何延忠的沙漠养殖场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如今,曾经的荒漠戈壁滩,已经成为了沙中绿洲,成为了敦煌阳关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区。何延忠也在自己亲手建出来的养殖场里,继续做着他心心念念的养鱼事业。
或许,有人觉得何延忠过于执着,为了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花光所有身家,凭着一腔热血也要与大自然做斗争。
他虽然执着,但并不愚笨。首先,冰川水养殖虹鳟鱼,并不是天方夜谭。其次,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多方寻求专家的帮助,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以达到改造养殖条件的目的。最后,何延忠在建造养殖场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利人也能利己。
小结
现代许多人所缺少的,又何尝不是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呢?我们的人生同样会遇到一场又一场的“洪水”与“沙尘暴”,这些困难也许在一瞬间会摧毁我们心理的防线,可是,我们也不该放弃,只要努力重建,克服困难,就仍然有机会。
何延忠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指引着他在沙漠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这都源于他胆大心细的创新,和愈挫愈勇的信念。成功不只是嘴上说说,努力拼搏才会有收获!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