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制由633更改为522?有望在4月底落实,学生可提前3年毕业
教育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双减政策、新高考模式都是最好的说明,教育部不断地完善教育各项政策,也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让更多学生接受到优质教育。
在学生教育面前无小事,教育部重视、学校重视,家长更加重视,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在学生的教育上。面对教育政策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中小学学制更改为“522”,有望在4月底落实,学生可提前3年毕业当下我国实行的是6+3+3模式,也就是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仅有个别地区实行的是5+4+3模式。
虽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花销不大,学费有国家帮忙分担。但是架不住家长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学生报名各种各样的补课班。
学生常常刚出了学校大门,就得背着沉重的大书包去往补课班。每一节课的费用都不低,给普通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压力。
按照大部分学生的情况,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后读高中,高中之后读大学,专科3年,本科4年,学生毕业大概在22岁左右。
多数学生会选择考研提升个人学历,三年后25岁,如果能力不强,找工作费力,选择考公考编,年龄不占优势。而且还有些学生迟迟不就业,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基层岗位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综合一系列问题,有人提出更改中小学学制的建议,将当下的6+3+3模式更改为5+2+2模式,新的学制将在4月底落实,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三年毕业。
为何有人提出缩短中小学学制的建议,四点原因首先,缩短中小学学制,是由633更改为522,也就是说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减少一年读书时间,学生有望在19岁大学毕业,无论是考公、考编还是直接就业,在年龄上都比较有优势。学生提前就业,还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其次,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特别是一二年级,知识量小,容易理解,还有一半学生接受幼小衔接教育,早已把三年级前的课程学习完了,即使缩短一年读书时间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
初中和高中虽然学习内容增加,但是老师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复习,二年级下半学期就将整个学习阶段的课程讲完。
中考、高考的考试内容基本都是围绕课本开展来的,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就能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考上高中和大学不是难事。
再其次,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提前两年初中毕业,有更多的时间去技校学习技术,增加自己的含金量,未来在就业市场更加吃香。
要知道国家现在重视复合型人才,只要专业性强,技术强的学生进入基层,认真工作,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获得高职位和高薪。
最后,眼光再放长远一些,大学生尽早毕业进入就业市场,能有效地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出促进社会进步。于个人于社会来说,看似缩短学制都是一件好事情。
事情真的如此吗?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任何一项政策的发布,都需要权衡利弊,考虑全面,我们不能光看有利的一面,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件事。
缩短学制是否可行?一线教师有话说教师是整的教育行业的主体,关于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针对于缩短中小学学制问题,一位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持有反对态度,并说出了原因。
学生学习压力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学生减负也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事情。缩短中小学学制只会增加学生的学历压力。
将原本12年的学习知识压缩在9年内完成,对学生来说负担多重可想而知。很有可能出现,学生无法吸收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大量知识点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对于教师来说,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学制,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如果改变学制时间,教学计划、备课内容都要重新制定,就连现在使用的课本也要重新编辑、出版。一连贯的工作内容在短时间根本无法完成。
另外,学生19岁毕业,进入就业市场,心智发育并未成熟,对于许多事情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这是对自己所就职岗位的不负责,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政策发布,都会涉及许多细节问题,稍有不慎,造成严重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最后我想说,家长可以有想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最后的决定权还在官方手里,合情合理自会实现,但是按照当下的情况将中小学学制缩短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希望大家给予理解和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