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救救我的孩子?”
2014年,一声声焦急地呼喊唤醒了整个西袁庄村,只有两岁的小明明不慎落入机井,危急的情况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因为救援困难,这件事情被媒体争相报道,争分夺秒的救援配合着万众齐心的合作,小明明最终获救,密切关注这件事的观众们也放下了悬着的心。
然而在这次救援中,明明一家最大的收获,除了明明的生命得到了拯救,平安无事地回到了父母身边外。
那就是他们还借机化解了一桩持续多年的恩怨旧事,解开了两个家庭的心结,还给明明“赚”来了个勇敢的干爹。
那么明明为什么会坠井,这次救援中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发病伤人,两家结怨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家和庄家还是河北西袁庄村里两户普通的人家。
两家相距不远,生活情况也相似,因此两家之间关系还不错,小孩子之间也经常在一起写作业玩耍。
真要说两家有什么和其他人家不同的地方,那大概就是庄家有一个精神病人。
那个年代人们对精神病人的认知普遍停留在“傻子”的层面,根本没有主动去治疗的念头。
尤其是在农村,村里人知道哪家有精神病人,顶多嘱咐自家孩子见到了躲远一点,也不觉得放精神病人出来四处闲逛有什么不对。
问题就在于庄家老人的四儿子所患的精神疾病会让他有一定的暴力倾向。
每次发病,他都会有极强的攻击欲望,只要看见人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上去厮打。
一般村里人被打了,只要伤情不重,也不会跟“傻子”一般见识。
但有一次,庄老四打人打的尤其狠,都把人打进了医院,而他打的,正是王家的人,并且他打的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王家人这就不干了,不说孩子挨打的时候有多疼,家人看了有多难受。
就说孩子受伤住院,花了不少钱,这些总要庄家进行赔偿吧。
但是庄家当时也不是富裕人家,为了逃避责任,庄家直接搬出了“免死金牌”:
“打人的是个精神病人,我们不用赔偿!”
这样的结果,王家人自然不可能满意,于是两家为了这件事天天扯皮吵架,好好的村子被搞得鸡犬不宁。
村干部怕矛盾进一步激化会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及时进行了调解和安抚。
一方面是给王家做工作,让他们体谅一下庄老四不能控制自己行为。
另一方面也要对庄家进行教育,庄老四既然有精神疾病还会打人,就要多加看护,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村里。
两家人的争端就此偃旗息鼓,虽然不再往来,但也不至于成为仇家。
但庄老四的死却成为了引爆庄王两家仇恨的一颗炸弹。
庄家的老人对于“看护”庄老四简单粗暴地简化为了把人锁在屋子里不让出门。
一个正常人长期被强制呆在室内内心都会崩溃,更不要说心理相对脆弱的精神病人了。
看着儿子每天在屋子里嘶吼拍门和叫喊,他的父母实在是觉得煎熬,这种痛苦无处发泄,就被转移到了王家头上。
在庄家的老人看来,和王家起矛盾之前,自己的儿子从来都是自由活动,没有人有意见,要不是王家不依不饶,他们也不用采用这种极端的手段。
没过几年,庄老四就去世了。
虽然他的去世完全有可能是多方因素导致的,可人一钻牛角尖是无法掰回来的,自此庄家之前对王家的愧疚也演变成了仇视,王家也觉得庄家无理取闹。
两个家族的对峙愈演愈烈,直到过了几十年都没有消除。
不论是村里人还是两家已经长大成人的后代,都觉得这样的世仇会一直持续下去,却不知道矛盾化解的契机已经悄然到来。
失足落井情况紧急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应该知道,每次孩子们在田间地头疯跑玩耍时,最危险的地方,一个是地头的小河,一个就是深不可测的机井。
所以明明和伙伴来到农田玩耍的时候,他的家长耳提面命了好久,让他们不要接近危险的地方。
但两岁的小孩子哪里会想那么多呢?
在广阔的土地上追打了一阵子,明明就把妈妈叮嘱的话抛到了脑后,看见一个钻了洞的石台,他没有多想就跳了上去。
小孩子跑动之间没有大人那么稳当,在石台上绕了几圈后,明明忽然身体一歪,就在猝不及防间跌入了那个“大洞”里。
这个洞可不是普通的洞,而是浇地时用来取水的机井。
虽然已经废弃了,里面没有井水,是完全干燥的,但是深达十五米的井身被原原本本保存了下来。
明明不理解自己为什么突然就来到了漆黑又狭窄的井底,恐惧和身上的伤口带来的疼痛让他下意识地哭着呼喊自己的妈妈。
明明的母亲闻声赶来,看见卡在井底,脸上满是惊恐的儿子,心都要碎了。
可是她也无计可施,只能徒劳地叫着儿子地名字,让他的情绪冷静下来。
此时,接到消息的明明爸爸王占方终于赶到,而他正是我们上文所说的王家里的人,当年被庄老四打的就是他的堂哥。
王占方心里也很着急,他先是阻止了有些情绪失控的妻子的哭喊,和村民用手电筒照亮井底。
密切关注着明明的情况,防止他在不知不觉中昏迷或者出现其他状况,一边等着消防队员的到来。
凭借他们这些普通人是解决不了这种情况的,只能让专业的救援人员来进行作业。
在殷切的期盼目光中,消防车疾驰到了事故地点。
消防队员在对整个机井和坠井儿童的情况做了评估后,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凝重。
负责带队的队长对王占方夫妇解释了救援作业的几个难点。
首先就是井深太长,井口太窄。
像明明这样的儿童掉进去都会被井口卡住,更不要说肩宽成倍增加的成年人了,这几乎就意味着最高效的下井救援方式不能使用。
其次就是明明年纪太小,还没有办法听懂一些复杂的指令,尤其是在受到惊吓后更是有些呆滞了。
这种情况下,明明也无法进行自救,还可能因为应激和缺氧出现昏迷和神智恍惚的情况。
王占方心里刚升起希望就被扑灭,几十岁的大男人差点就要哭出来。
幸好还有挖井这个最后的办法可以兜底。
可是救援能像他想的一样顺利进行吗?
挺身而出下井救人
被抽调来的挖掘机轰轰隆隆开始了工作,机井周围的泥土一点点减少着,露出混凝土浇筑的井壁。
这些井管并不是一体的,而是由一根根将近一米长的短管拼接出来的,在挖掘过程中,稍有不慎泥土就会从缝隙掉入井中。
所以挖掘师傅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这也导致拆除一根管子就花了将近一个小时。
有人提议把井口盖住再挖掘,可以提高速度,但是被否定了。
机井下面氧气含量不够,盖住井口可能会让明明窒息,而且明明也需要光线来保持清醒。
从明明掉进井里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
饥饿、寒冷、恐惧还有害怕让明明越来越虚弱,外面的嘈杂声响和父母的呼唤已经不能再激起明明的回应,他的身体已经到达了极限。
然而坚硬的井管依旧还有大半没有拆除,按照推测,这些井管需要消耗至少十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四月的天气并不算暖和,等到夜幕降临,温度降下来,没有足够保暖措施的明明很可能会被冷气夺走生命。
该怎么办呢?
王占方痛苦地抱住了头,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跳下井去陪儿子。
此时此刻,找一个人下井救人是最快的办法了。
可找谁下去呢?
人们不是没想过让身形相对纤细一点的小孩子下去,但是倒立救援时血液回流到头部,还要坚持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会引起严重的头晕目眩。
没受过训练的孩子根本承受不了而且明明有三四十斤重,一般的小孩子也根本抱不动。
静默的人群中,一道声音炸雷一般响起:“让我试试吧。”
大喜过望的王占方看过去,脸上的感激还没完全绽开,就凝固了。
这个主动要救人的竟然是庄家的人!
站出来的男子叫庄伟达,庄老四按辈分是他的叔叔。
虽然当初的事情他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他对王家并没有什么好感。可是这次主动要求救人,他并没有犹豫。
两家的仇恨再深,和明明也没什么关系,而且有过失去亲人的经历。
庄伟达知道那有多么痛苦,所以他选择顺从内心的指引,为救援出一份力。
庄伟达从小就比较瘦弱,而且骨架很小,再加上他之前学习武术,柔韧性也比普通人强,努努力还是可以把身体挤进40cm的井口的。
庄伟达的手臂力量也很强,由他下井可以避免抓握不牢让明明在中途再掉下去。
无论怎么看,他都是进行救援的最佳人选。
王占方整个人还没从冲击中缓过来,看着庄伟达穿戴着救援设备的身影,感激、愧疚、担忧交杂着涌上心间,而他的妻子郭敏更是给庄伟达跪下了。
在孩子的安危面前,这个无助的母亲什么也顾不得了,只会一遍遍地重复:
“求求你一定要把人救上来……求求你了……”
看着这样的情景,庄伟达心里也不好受,他抓紧时间消化着消防员讲解的救援要点。
熟悉着对讲机和绳索的使用,力求能把人完好无缺地救出来。
刚开始,庄伟达的下落不是很顺利。
他的身体对井壁来说还是太宽了,仅仅靠体重是滑不下去的。
于是庄伟达调整着自己的身体,适应着井壁带来的压迫感,等到姿势可以了,他就利用双手的推力,缓慢向下挪动。
十五米的距离听起来不长,但其实足足有五层楼高,倒吊着的庄伟达挪动好久才能前进两三米。
但就算如此,也没有人嫌慢。所有人都屏气凝神,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久到王占方觉得自己的身体都要僵硬了。
对讲机里终于有了动静:“我碰到明明了,可以准备拉绳子了。”
因为长时间的倒吊,庄伟达的声音有点虚弱,却又无比清晰地敲在每个人心里。
这意味着,救援已经成功了一半。
恩怨消解重归于好
“上。”
“一二三,拉!”
呐喊声如同战鼓,敲响了这场生命争夺战的高潮,从只能看见绳索,到露出了庄伟达的脚,再到能看见明明的身体。
两人完全从井里脱离的一瞬间,海潮一般的欢呼声骤然爆发,伴随着明明父母喜极而泣的泪水,结束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
那么面对自己的“仇人”和“恩人”,王占方又会怎么做呢?
“不然你当我儿子的干爹吧。”
王占方这句话一出,不仅是庄伟达,所有庄家人都愣住了。
明明被救出后,王占方一个人思考了好久,还是主动敲响了庄家的大门,他是来道谢的,也是来和好的。
当年的恩怨说到底不过是争一口气,谁都不愿意低头认输服软,庄伟达给了他儿子第二条命,他还顾忌那么多干什么。
庄家人对庄伟达救人的行为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眼见王家给了台阶,自然就顺势而为接受了这份善意。
但是他们没想到王占方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你的恩德,对明明来说就是再生父母,他叫你一声干爹不寒碜。”
听着这样的解释,庄伟达有些啼笑皆非。
他明白这是王占方在教导孩子不要忘记感恩,感动之余,庄伟达干脆利落地收下了这个“干儿子”
救援明明的经历也让庄伟达发现了,自己的身材可以帮助很多不慎坠井的小孩子。
自此每逢有类似的事件,他都会上去帮忙,还考进了消防队。
不久之后,他的身材果然派上了用场,又从井里把另一个孩子捞了出来。
如此善良有担当的干爹,想必教出来的小朋友之后也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
结语
要说在生活中我们打交道最多的,除了亲人,那就是自家的邻居和乡亲了。
尤其是在农村里面,一个村子里的人交集往来更是频繁,今天你来我家串串门,明天我去你家帮帮忙,互相帮助人情往来。
虽然接触的多了,难免会有摩擦,但是如果我们在处理矛盾的时候多点包容,少一点咄咄逼人,那么带来的结果可能千差万别。
就像古代时候的“六尺巷”,谁都不肯让步,那么所有人都无路可走,可是当一方释放出善意时,另一方也会回报相同的善意。
如果庄王两家之前能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等到几十年后才握手言和。
幸好,最后他们还是化解了这数载的仇恨,一事泯恩仇,恩怨两相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