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这块钟灵俊秀之地哺育了一代代湘民,一茬茬伟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也有八方贤达在这里施展英才,共创伟业。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革命前辈便是在而立之年南下湖南,耄耋之年仍眷恋湖南的孙国治前辈。
孙国治于1949年8月南下入湘,除1985年至1988年有两年多时间回河北老家工作外,其余40多年都生活在湖南。
那么,孙国治身上都有哪些故事呢?我们今天便来聊一聊。
1917年1月,孙国治出生于河北涞源县,早年主要在家长读书,接受了许多先进思想。
九一八事变及华北五省自治事件发生后,小小年纪的孙国治对于日寇充满了愤恨。
1937年,日寇制造了七七事变,20岁的孙国治毅然决定放弃学业,投笔从戎,要为抗日救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加革命后,孙国治从事宣传工作,在家乡一带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因表现出色,孙国治于第二年3月被吸纳进入我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其后,孙国治历任河北省涞源县三区区长、县委敌工部部长、冀察专区副专员、会同专署专员等职务,做了大量支前工作,在我党的领导下见证了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
1949年,我党先后组织了多批南下干部团接管城市,孙国治跟随队伍来到湖南,担任湘西行署经委副主任一职,为稳固新政权做工作。
湘西剿匪时,孙国治荷枪实弹,在战场上留下了他的身影。不久后,孙国治被提拔为省航运厅厅长,他也是在这段时间内获得了“孙指挥”的外号。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洞庭湖堪称多灾多难,1952年11月,南洞庭湖江湖顶托、堤脚浸蚀。1954年4月起,洞庭湖一带又阴雨连绵,到6月时,洞庭湖区各县都成为重灾区,京广铁路还因此受阻达两三月之久。
中央决定保住武汉,暂时淹没洞庭湖区,当时入眼处一片泽国,满目凄凉,令人痛婉不已。
孙国治带上指挥用的电台,从长沙乘船赶往洞庭湖,先是领导护堤保堤工作,然后抢救灾民牲口。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船当指挥部,夜以继日的奋斗在抗洪抢险一线,最后在全省军民的共同努力下,60万灾民获救,部分财产也免遭损失。
其后,湖南决定修整洞庭湖,孙国治被任命为“洞庭湖整修工程指挥部”交通部长兼副总指挥,他在洞庭湖畔拼搏了360多个日夜,吃住都在工棚,春节也在工地。
修整工程于1954年落实,那年的冬天非常冷,工地也遇到两次寒流,孙国治慰问民工,带头苦干,提出了“人争寒气火争烟,寒冻压不倒英雄汉”的口号。
这次工程有80万脱产民工和5万不脱产民工参与,用4个月的时间新筑和培修了长达4710公里的堤岸,堵口62处,清除隐患3万余处,开挖了17000余米的引河,刨除了53300米的阻水废堤,共计完成土方8611万多立方。
洞庭湖能有今日的场景,洞庭湖区的居民能过上今日的安详生活,孙国治功不可没,当地百姓都应该感谢这位老领导。
“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孙国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1965年,孙国治升任湖南省副省长兼省农村办主任,他前往各地进行调研,力求了解百姓的真实情况,为帮助百姓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做出了大量工作。
特殊时期到来后,孙国治受到影响,但他一直工作在第一线,坏分子很难抓到把柄,因此他是第一批“解放”的领导干部。
1969年,孙国治被下放到正在筹建的株洲氮肥厂担任厂革委会第一副主任,虽然职位下降许多,但孙国治却不计较,拿出了曾在洞庭湖畔的劲头,吃住都在工厂。
当时孙国治已经50多岁,患有高血压和胃病,他却不管这些,而是一直想着怎么让氮肥厂早期建成、投产和生产出尿素。
1970年春节前,氮肥厂第一次试车成功,湖南从此结束了短缺尿素的历史,这让孙国治高兴不已,工人和百姓们对他更是万分尊敬。
1977年,孙国治被任命为湖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9年,孙国治被任命为湖南省长,他坚决拥护邓公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此后,孙国治还担任了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于1990年正式离休。
离休后的孙国治生活在湖南长沙,2005年4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9岁。
斯人已乘黄鹤去,红色初心永照人,向孙国治前辈致敬!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我,带您一起看看历史中的风云人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