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3日,河南商丘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发布的一则公告,把商丘市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则公告的内容是:由于受疫情冲击、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财政补贴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导致公交公司“亏损十分严重,经营异常困难,员工工资、社保金拖欠,车辆充电费无力支付”等等原因,公司决定从2023年3月1日起暂停运营商丘市区公交线路。后来,由于政府及时介入干预,该公告所说的公交停运并没有实际发生。
通过这则公告,我们不难发现,原来公交公司还是要自负盈亏的!再查一查,原来商丘公交有限公司已经改制为民营企业,并非是需要政府财政兜底的民生工程企业。一般来说,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凡是涉及供水、供电、供暖、交通出行、环境卫生等与整座城市全体市民息息相关的公益行业,都是由政府职能部门下设管理的企业单位负责运营的。虽然,行业内的民营企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其中,但基本上都是以分包形式进行的,管理和运营主体还是政府公有性质的下设单位。
像河南商丘市这样,把公交运营行业彻底甩给民营企业来干,表面上看解决了费用大、管理难的问题,但却为将来的持续性经营埋下了隐患。一旦这个行业的经营环境、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的正常经营就很可能难以为继。比如通告中提到的受“疫情、补贴调整、工资上涨“等客观因素影响,企业就有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如果政府对经营亏损没有兜底或者再补贴政策,作为民营企业它最终必然会选择撂挑子的办法来摆脱困境,如果整个市区公交停运,平时依赖公交出行的市民,工作、学习、生活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像公交出行、供水供热、环境卫生这类与千家万户关系紧密的公益、民生项目,根本就不适合完全“一脚踢”给民营企业来管理运营,而是应该坚持由政府的下设单位来管理运营,在推行绩效考核制度的同时,政府还是必须对这类企业的经营盈亏进行兜底保证,因为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担当。只有这样,一座城市才能避免诸如整个市区公交线路陷入停运的尴尬境地。
无独有偶,就在3月20日,广东省英德市荣发公共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也发布了一则通告,因为亏损十分严重,宣布从3月22日起暂停运其在英德市区的所有公交线路。近三年来,由于受到疫情、国家新能源政策调整以及地方财政补贴未及时跟上等因素影响,部分自负盈亏的公交线路确实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经营出现异常困难。一二线大城市由于乘客群体大,班次多,受到的影响可能不会太明显,但三四线城市就不同了,本来乘客群体就有限,加上家庭汽车普及和电动自行车的合法上路,搭乘公共汽车的人越来越少,公交公司普遍面临经营困难,甚至无法支撑下去,不得不选择停运就见怪不怪了。
民营公交公司可以一停了之,但老百姓的出行、员工的通勤、孩子的上下学也能一停了之吗?个人认为,涉事地方政府应该拿出对社会对市民负责任的态度来,尽快消除公交线路停运给市民出行带来的影响。一句话:亏损,绝不应该成为公交公司停止运营的理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