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陈毅和粟裕在革命战争年代是一对黄金搭档,有“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说法,充分说明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默契关系和革命情谊。
但是,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遭到了错误批判,令人没想到的是,第一个站起来批评粟裕的,就是陈毅元帅。
很多将领们都想不通,粟裕是陈毅在革命战争年代最倚重、最熟悉、最关心的将领,怎么会在粟裕受难的时候,第一个站起来批判,而且批的还很严厉。难道,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结成的友情,就没有了吗?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陈毅第一个站起来批判粟裕,也是当时的形势所迫,他或许没有太多的选择。在批判粟裕之前,毛主席专门找了几位老帅,他认为“军队落后形势,落后于地方。”要军委开一个整风会,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点出了粟裕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粟裕的批判,到底谁先发言,讲到什么程度合适,肯定会影响到后续批评程度和进度,是具有很强导向性的。
因此,作为粟裕的老领导,老上级,对粟裕最熟悉的人,陈毅率先发言应该也没有别的选择的余地。因此,在批判会上,他率先发言,一度让人产生了疑惑,他们之间还有没有战友情。
毛主席对粟裕的批判过程一直非常关注。后来,他专门找来肖劲光问情况,并对肖劲光说:“粟裕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了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请大家来判断。”
肖劲光迅速把毛主席的指示向大家作了传达。而陈毅立即领会了毛主席的意图,在粟裕第二次在大会上做完检讨时,陈毅第一个带头鼓掌,而且笑着看着粟裕,有老帅带头了,很多本来就不愿意批粟裕的将领也跟着鼓掌,粟裕的这次检查得以通过。
要知道,当时有许多人并不想让粟裕的检查通过的。从这次鼓掌的情况来看,陈毅是保护粟裕的,只是当时的大形势,让他不得不第一个站出来批评粟裕。也就是说,二人的革命战友情谊是非常坚定的。
那么,在这次批判结束以后,二人的革命情谊受影响了吗?根本没受任何影响,此时,最能理解陈毅处境的,就应该是粟裕了。
这一点,从粟裕的回忆录中,就可以看出来。翻看粟裕的回忆录,你会发现,粟裕通篇对陈毅元帅充满尊重,如果他忌恨陈毅元帅对他的批判的话,那他在回忆录当中就不会这样写了。
而后来,陈毅病重住院后,粟裕对陈毅的关心,则更显现出他对陈毅元帅的关心和尊重。
陈毅元帅病重住院以后,粟裕几乎天天到医院看望,每次都陪陈毅元帅坐很长时间。陈毅元帅难受的时候不说话,粟裕就在旁边陪着,也不说话,病情稍微好一点的时候,二人就会聊很长时间。
有一天,粟裕专门炖了鱼汤给陈毅元帅送来。粟裕情绪非常低落,因为头天晚上,他从医生的口中得知,陈毅元帅已经病得非常严重了,没有任何治愈的希望了,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粟裕听后,当即落下了泪,堂堂一位开国大将,竟然恳求医生再想想办法,可见他心情的难过。
第二天,粟裕专门炖了鱼汤给陈毅喝。可他看到陈毅元帅被折磨的样子,再想到他时日不多了,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
陈毅元帅是多么幽默的人,他看出了粟裕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情绪。尽管此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但考虑到粟裕的情绪,还是让粟裕给他打了一碗汤,喝了起来。
可是,他喝完后,皱了一下眉头,对粟裕说:“粟裕啊!你是适合带兵打仗,做菜真不适合你!”
陈老总幽默的一句话,立即把愁楚的粟裕逗笑了,现场悲伤的氛围总算缓和了一些。
陈毅元帅逝世以后,粟裕第一时间得知了消息,他无比悲伤,伤心痛哭,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送陈毅元帅。
后来,粟裕不但帮助处理陈毅元帅后事,还十分关心陈毅遗孀张茜的生活。他在那种处境中,还破例给中央写信,说张茜生活非常困难,希望能给予帮助,后来,中央第一时间给他回了信表示同意。
粟裕收到中央的来信后,心里无比欣慰,他总算为陈毅元帅做了一些事情,心里也算好受一点了。而从这一切看出,粟裕根本没有忌恨陈毅,反而对他敬重,这应该就是真正的革命友谊了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