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老美不断修改半导体行业规则,对华为等中企进行芯片封锁,严重扰乱了我国科技企业发展的脚步,也揭开了“国产芯片比较落后”的真相。实事求是的讲,在传统芯片领域,国产芯片与西方芯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传统硅基芯片领域,美、日、韩和欧洲掌握着主导权,如美国掌握EDA软件,日本垄断光刻胶,荷兰、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共同打造出光刻机等。由于这些国家在几十年前签订了《瓦森纳协定》,限制一切高尖端技术向我国出口,直接导致了国产芯片的落后。
面对老美的芯片封锁,我们没有选择妥协,反而是迎难直上,直面困难,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大量资金攻关卡脖子技术,出台大量优惠政策促进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提升。
国家出台半导体相关优惠政策后,国内大量企业纷纷跑步进军半导体领域。据相关数据显示,仅2020--2021年这两年,我国新增的半导体企业就达到了10万家,中科院等科研机构纷纷成立卡脖子科研攻关小组等。
芯片虽小,但造芯却很难,需要整合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力量,涉及晶圆制造、芯片设计、光刻、蚀刻、封测等环节,可以说,仅凭一个国家的力量,很难造出令人满意的芯片,国内不少半导体企业在老美不断加大技术封锁力度,发现自己无法吃这碗饭时,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据悉,2022年,国内有5746家半导体企业被吊销或注销,较之上一年提升了68%。
相比大量半导体企业的离场,一个更令国人气愤的事件揭开了国产芯片的“遮羞布”。
近日,据媒体报道,“芯片狂人”赵伟国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国家监委立案调查!
想必关注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朋友都知道,赵伟国是紫光集团的原董事长,曾宣扬收购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台积电。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有着远大理想的人,却做出了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
弘芯、汉芯事件发生后,国内有不少网友开始担心紫光集团,因为其耗资千亿构建了“芯片王国”,与弘芯、汉芯的发展模式是一样的---“买、买、买”,这种模式打造的王国,就如同建在沙滩上的大厦,经不起风雨的考验,更何况芯片这种必须向下深扎根的行业呢?
赵伟国被立案审查后,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多家外媒发文表示:芯片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这些“中国芯”都不缺,也敢干、肯干,但就是被蛀虫耽误了,如果再出几个赵伟国这种级别的蛀虫,“中国芯”打破美芯封锁的日子将会遥遥无期!
正如外媒所言,国产芯片的发展不能急功近利,但也不能任由蛀虫胡作非为,如果不是赵伟国的祸害,现在的紫光集团就不仅仅是物联网芯片领域的霸主,其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必定可与高通等外企比肩。
相信,随着国家对蛀虫的重拳出击,以及国资委、科技部等对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关注,“中国芯”必定会快速崛起,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成为华为等中企崛起的坚实后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