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做了82天皇帝之后,召秘书张一麟起草文告《撤销帝制令》(详情见次条),宣布取消君主立宪国体,退回各省区推戴书,所有筹备事宜停止,〖中华帝国〗随之流产,至此全国性质帝制彻底终结。
袁世凯身穿传统衮袍祭祀服祭天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周口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张一麟忆述当时情形:
…那天,项城把我叫去说:‘我糊涂,没能听你的话,以至于此。’
他意思是直接命令取消,并将拥戴书焚毁。
我说:‘这件事你是被小人蒙蔽了’。
袁回答说:‘这件事是我自己不好,不能怪罪别人’,袁还曾说:‘吾今日始知淡于功名、富贵、官爵、利欲者,乃真国士也。仲仁在予幕数十年,未尝有一字要求官阶俸给,严范孙(严修)与我交数十年,亦未尝言及官阶升迁,二人皆苦口阻止帝制,有国士在前,而不能听从其谏劝,吾甚耻之。……总之,我历事时多,读书时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
袁世凯在宣布取消帝制后,却仍旧贪恋权位,以〖中华民国〗〖大总统〗自居,但起义各省没有停止军事行动,全国各地反袁斗争形势继续高涨,袁世凯内部也日益分崩离析。
1916年5月4日,〖梁启超〗电劝〖段祺瑞〗出以果断,劝袁退位。
1916年5月6日,〖袁世凯〗同意自大总统之职退位,但需要先商定善后。冯国璋联络各省于5月17日组织召开《南京会议》,因各省区将军代表谋略不一,会议无果而终。
1916年5月16日,〖袁世凯〗的腰和枕骨出现疼痛症状,饮食锐减,不能入寐。5月28日病重,颜色憔悴。6月3日病笃,饮食即吐,小便癃闭。6月5日中午猝晕,6月6日上午10时15分逝世,时年57岁。
1916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省安阳市袁林。
1916年袁世凯葬礼
经典三步,称帝套路
1915年12月12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多次揖让,最终接受皇帝尊号,准备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行君主立宪政体,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
袁世凯祭祀冠服用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但各方势力接连挑战,包括蔡锷领导的护国军、日本支持的中华革命党以及宗社党的前朝遗老,使中华帝国还未对外国宣布成立便以失败收场;在此期间,袁世凯对内并没有正式登基为皇帝,对外则仍以〖中华民国〗为国号。
1914年12月23日冬至,袁世凯在北京天坛祭天
〖中华帝国〗实为在成立过程中即告流产的国家,直到〖袁世凯〗宣布废除帝制都未正式登基,也无在国际上正式宣布成立〖中华帝国〗,任何国家无从承认〖中华帝国〗,在外交中袁世凯一直用“〖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身份应对各国。
〖中华帝国〗从〖袁世凯〗接纳国民代表推戴为皇帝的1915年12月12日起算仅102天,从改元的1916年1月1日起算仅82天,时长堪比拿破仑逃出小岛后建立的百日王朝。
中华帝国国旗
虽然〖中华帝国〗存止时间较短,但〖袁世凯〗在整个过程中,却是费尽心机,步步为营的遵循中国古代三步走的套路。
第一步:名正言顺,造势舆论
正所谓名正则言顺,所以第一步都是先造势舆论。
1915年,《二十一条》交涉刚刚结束,“共和不适于中国国情”之类的言论不断在社会上传播。8月3日,由通晓中国事务的前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为袁世凯安排的美籍宪法顾问古德诺教授发表的《共和与君主论》称:
..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结果......总统继承问题,尚未解决……他日或因此种问题酿成祸乱,如一时不即扑灭,或驯至败坏中国之独立......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
1915年讽刺袁世凯和古德诺的漫画
当“共和不适于中国国情”之类的言论发酵之后,这时就要提出解决方案,并且一定要是民心所向,非一人之私心。
于是1915年8月19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成立筹安会,声言“共和不适用于中国”。愈来愈多的“请愿团”上书,要求变更国体。
8月23日成立后的“筹安会”召集各省文武官吏和商会团体进京商讨国体事宜,各文武官吏除少数表示拥护共和外,大都表示必须改变国体。8月25日,蔡锷领导军人请愿帝制。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亦伪造《顺天时报》,营造日本帝国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氛围。
此时蔡锷身在北京,因此在公开场合,蔡锷则把自己装扮成帝制运动的拥护者和胸无大志的浪荡公子。8月25日,袁世凯的亲信执赞成帝制的题名录前来统率办事处试探,他即带头签名表示拥护。12月25日逃出北京抵达云南,和唐继尧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第二步:集体请愿,三辞三让
经典三辞三让,就算内心非常的急切,但一定要记住,先推辞,一次不行,还得是三次。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就写到:
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
于是1915年9月1日,代行立法院权限的参政院举行开幕典礼,蔡锷、沈云沛、周家彦等人请愿改变国体,支持帝制的人组成请愿团纷纷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立宪风潮。〖袁世凯〗在9月6日说:
本大总统所见,改革国体,经纬万端,极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本大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事宜。
梁士诒又在9月19日成立“全国请愿联合会”,鼓动组织请愿团,向参政院呈上第三次请愿书,要求召开国民会议,由全国选出代表决定国体问题。10月6日,参议院收到各省建议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各省代表请愿书有83件。代行立法院权限的参政院起草《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由全国选出1993名国民代表。
第三步:诸君误我,黄袍加身
到了这个阶段,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这时候更要矜持,一定要强调自己是多么的迫不得已,说明自己德行不够,是臣子强推是民心所向,自己只能勉为其难不得已而先占据宝座,待将来有德者居之。
12月11日上午9时,国民代表就国体变更进行投票,结果国民代表大会以全票通过同意君主立宪制。
1915年讽刺袁世凯的“国体投票”全票通过的漫画
上午11时许,各省代表民意第一次请求〖袁世凯〗就任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以无德无能婉拒,下午六时,代表再请袁为皇帝。12月12日,〖袁世凯〗接纳代表们第二次推戴,但假惺惺的说:
第创造弘基,事体繁重,洵不可急遽举行,致涉疏率,应饬各部院就本管事务,会同详细筹备,一俟筹备完竣,再行呈请施行。
虽然〖袁世凯〗没有立即登基,但早在11月29日就秘密成立大典筹备处,准备登基事宜,择日即皇帝位,更由朱启钤监修紫禁城内各宫殿。
12月21日、22日及23日,袁世凯大封各省将军、巡按使、护军使、镇守使、各师师长及手握军权之人五等爵。31日,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取“弘扬宪法”之意(也有一种说法是“洪”字取自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年号,是为了纪念汉人终于驱逐大陆恢复中华,重新建立了政权),并预备改国号为〖中华帝国〗。
在洪宪帝制汉服被恢复
1916年的今天,在〖袁世凯〗宣布退皇帝位之后,整个中华大地虽然偶有起伏(包括但不限于包围县医院称帝的,在村里称帝的,在东北的伪满洲国等),但以全国性质的称帝行为彻底消失,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在今天彻底终结。
正是〖袁世凯〗的这轮称帝丑剧,这轮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反而刺激中国思想界,倒逼中国当时开明的文人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年轻人开始批判孔子,倡用白话文,宣扬民主与科学。
三年后(1919年),鲁迅一篇《孔乙己》,直接驳斥封建腐化的旧社会,而同年五月份青年学生发起〖五四运动〗,中国觉醒。
也正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等激进意识形态开始与社会运动结合,许多学者于中国各地建立起共产主义研究小组,中国人终于找到最正确的救世良方。
撰文|卧阑听鱼
编辑 |卧阑听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