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8日,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开国中将张震将军,在一行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安徽省安徽宿县的盛圩子村。他凭着记忆,找到一棵大槐树。此时,槐荫下一户人家门开着,门外碾盘那里,坐着一位老太太,正在纳鞋底。
张震轻轻地走上前,看了看老太太,突然间热泪盈眶。这时,村干部对老太太说:“婶,解放军大领导来看你啦,你看看,你还记不记得他。”
老太太刚才没注意到一行人,听到村干部说话,她才抬起头,有些惊讶地放下手中的针线,看了看张震,她实在记不起来了。
张震平复了一下情绪,握住了她的手,对她说:“大嫂啊,我找你40年啦,你还好吧?你记得我吧,当年鬼子来了,我还在你家屋里睡觉,是你和大哥硬把我拉起来,让我从后门转移的那个。我来找你报恩啦。”说完,张震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
老太太经过张震将军一点,突然间想起了40年前的一幕,她握紧了张震的手,激动地说:“兄弟,你还活着,我以为你早没了。那天鬼子走了后,村里掩埋了30多名战士,我看有几个高个,我还以为有你呢?” 说完,两位都近70岁的老人,紧紧地握着手不停地流泪,在场的人也都感动地掉下了眼泪。
老太太直接把大家让进了屋里,和张震一起,回忆起了当年的事儿。
老太太叫孔秀英,家里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个小山村里,虽然生活贫困,但靠着勤劳的双手,全家都能吃饱。1941年的夏天,孔秀英嫁给了村里一个老实的小伙子盛维凡,小两口开始了新生活。
这天早晨,孔秀英起来准备做饭,却听见村外有轰隆隆的声音。那个时候,日本人经常来村里扫荡,每个人都高度警觉。孔秀英听到隆隆声响,急忙跑到村口的柴垛上看个究竟,这一看不要紧,可把她吓了一跳,几辆日本鬼子的军车,正向村子驶来。
孔秀英急忙下了柴垛。虽然吓得腿发软,但她还是奋力地往家跑,因为此时,她的家里住着10多名新四军。昨天晚上下半夜,他们来借宿的,这会儿都睡得正香。她一边跑一边大喊:“当兵的,快都起来,鬼子来啦!”
此时,村口哨兵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让她再快点去报告,他伏在路边,准备战斗。
孔秀英跌跌撞撞地跑回了家。她先是叫醒了丈夫,然后跑到厢房,将正在熟睡的10名官兵都拉了起来。一位支队长问她,敌人现在到哪了,有多少人?
孔秀英喘着粗气,紧张得说不出话,缓了一下才断断续续地说,已经快到村口了,有几辆车呢?支队长立即带着大家去收拢队伍迎战,可刚跑几步,他回头又对孔秀英喊道:“麻烦您快去叫一下参谋长。另外,就说如果打散了,回皖北老根据地集合。”
孔秀英和丈夫急忙跑到后屋。此时,新四军淮北军区参谋长张震依然在熟睡。这些日子,他因为连续开会打仗,三天三夜没合眼,已是高度疲惫了。外面的声音他一点都没听见,直到孔秀英把他拉起来,他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急忙对身边的一位同志说:“快去告诉支队长,敌人人多,我们边打边撤。说完,他提起枪准备去战斗。”可是,这位同志刚刚跑到门口,立即关上了门跑回来,对张震说:“首长,我们出不去了,敌人快到门口了。”
此时,孔秀英急了,他立即拉着张震跑到后院,开了门,对他说:“快,从后面门走,一直往西,村西的河滩地水浅,过去就是沱河。快点走!鬼子来了,我们应付。另外,刚才队长说,如果打散了,回皖北老根据地集合。”
二人说完,鬼子便已砸门了,孔秀英和丈夫立即跑去了前门。
张震按照孔秀英的指点,带人跑到了河滩边,刚要渡河,突然一队鬼子追了过来,子弹嗖嗖地从他们耳边穿过,他们边阻击边渡河,终于到达对岸。因为有大雾看不清,鬼子害怕有埋伏,就不再追了。
张震看到敌人退了,听到村里的枪声还在响,感慨地说:“不知道他们夫妻俩怎么样了,等革命胜利了,无论他们在不在,我们一定要回村报达他们,你们都要记住了。”
新中国成立后,张震一直在寻找他们。但由于记忆模糊,他们又是下半夜到孔秀英家借宿的,张震只记得他家门前有一棵大槐树,女的叫孔秀英,男的叫盛维凡。
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终于在40年后,找到了他们,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而这一幕不禁让人感叹,有这样生死的军民鱼水情,我们什么仗打不赢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