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午,在第63个世界气象日来临前夕,深圳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峰局长做客《民心桥》节目。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的主题与主持人陈希及听众展开交流分享,并现场接听热线电话,回复市民关心的气象民生问题。
节目后,刘德峰接受了记者关于今年汛期深圳气候风险预测的采访。他介绍说,今年汛期,深圳呈现降雨前少后多、暴雨集中,台风偏多偏早、强台风风险高的气候特点。预计全年可能有5-6个台风进入深圳市500公里范围,其中2-4个造成影响,强台风影响概率较大。
他表示,市气象局将竭尽全力做好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深化“31631”预警预报服务模式,提前3天给出风雨预测、风险预估及预警信号发布节奏,提前1天预报精细到区的风雨落区、具体量级和重点影响时段,提前6小时定位高风险区,提前 3 小时发布分区预警和分区风险提示,提前1小时发布精细到街道的定量预报,同时提高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水平,推出8个“行业+气象”场景化服务,推进气象防灾治理“入格”,尽全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刘德峰在节目中讲述,天气、气候与水循环相互影响,要加强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天气气候系统的了解,通过天气、气候和水文服务,为子孙后代维护好宜居的生态气候环境,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深圳气候资源丰富,市气象局将以“代代向未来”为愿景,围绕“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目标,以3月1日正式实施的《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为契机,加强温室气体监测,联合市生态环境部门建设温室气体观测网,推动零碳气象资源开发领域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为深圳创建城市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等提供监测评估服务,为能源和工业领域以及建筑领域碳达峰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高水平助力深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刘德峰表示,水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活跃分子”,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市气象局和市水务局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共享、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共建。同时,市气象局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坚持强化科技创新规划的引领作用,结合深圳大城市实际需求,重点在“综合气象观测、资料同化、人工智能气象预报、预警精准发布”等方面竞标争先,不断用好最新科技成果,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精准度和针对性,为守护城市平安和可持续性发展做出气象应有的贡献。
【记者】雷林山
【作者】 雷林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