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自主研发的95式步枪一经亮相便引发了全球各国的关注。
在过去30余年里,95式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更为先进的191步枪问世,95式顿时陷入了尴尬的地位。
如今,我国大概有300万支95式步枪库存,退役后,何去何从也成了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
有人说,朝鲜和巴基斯坦和我国关系如此密切,对中国武器也一直赞叹不已。
将95式卖给他们,既能解决我国的库存问题,又能给这两个好兄弟提供有效的武器,岂不是两全其美?
不过,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
那么,95式步枪到底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我国会选择将95式退役?朝鲜和巴基斯坦又为何不需要这款步枪?
今天,我们便来回顾历史真相,好好聊一聊与95式步枪有关的那些事。
艰难问世,表现不俗
二战结束后,各国枪支型号杂乱、口径不一的问题开始凸显。
通过旷日持久的争论,美苏两大国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研发之路,新中国的武器,毫无疑问延续了前苏联的中间型枪弹风格。
进入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小口径武器和弹药的发展趋势,美苏两国分别推出5.56和5.45毫米口径的步枪。
在多次局部冲突中,小口径步枪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因此,我国也确定将要研发自主的小口径枪弹系统。
经多年研究和论证,1987年,中央军委最终决定,以5.8毫米作为我国新一代小口径枪族的标准。
当年年底,87式步枪便顺利研发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87式步枪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所以并没有在军队中大规模装备,只是少量生产试用。
于是,新一代枪支的研发迫在眉睫。
部队为此汇集了大量人才,历时6年之久,终于在1995年研发出我国第二代小口径枪族的步枪,即——95式自动步枪。
95式步枪具备多种优势,例如它轻便紧凑,重量只有3.25公斤,全长只有746毫米,方便携带和机动。
且它的精度很高,射击稳定能够在300米内精确命中目标。
这些特点都决定了,95式非常适合近距离作战。
此外,95式结构统一,零部件通用,自动机、供弹具等活动部件可互换,维修也相当方便。
这大幅降低了用枪的成本,为解放军节约下大量军费。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成功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二代小口径无托式自动步枪,95式是我国武器工业水平提升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
在上世纪末的反恐行动和军事演习中,95式步枪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1997年,解放军部队进驻香港,所持有的正是95式步枪,而这,也让95式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
毫无疑问,在广大军迷心中,95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三十年内,也一直稳定发挥作用。
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国武器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95式步枪逐渐有些“力不从心”。
新式武器出现,面临棘手难题
事实上,95式步枪自亮相以来就存在一些缺点。
只是在当时,它的优点太过突出,但在今天,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已经很难忽略。
比如说,95式步枪没有设置空仓挂机,这个装置可以提醒士兵更换弹夹,缺少的话在实战中就有可能导致误判,引起不必要的危险。
再比如,95式步枪的瞄准基线偏高,这本来不算太大的缺点,但在安装了瞄准镜以后,这一缺陷将被进一步放大。
尤其是士兵卧姿射击时,只能昂首挺胸,躯干部位容易暴露。
不仅如此,95式采用了不太常见的无枪托设计。
虽然能够减轻重量,增加灵活性,但很多士兵用惯了有枪托的步枪,一时间无法适应。
另外,5.8毫米普通弹采用的双基扁球药燃烧不完全,造成枪口油烟和火焰较大,且抛弹孔距离面部过近,容易对持枪者的耳朵、眼睛造成伤害。
可见,以现代的标准来看,95式的缺点的确有些突出。
不过,我国武器研发部门也一直在针对95式的缺点进行改进,因此出现了多种改进型和衍生型,如95-1、97式等。
因为它的广泛使用和持续改进,所以它的库存量是比较大的。
据统计,在191式步枪服役后,退役的95式步枪数量高达300万,那么,这么多的95式,该何去何从呢?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制造闻名遐迩,所以,很多武器在退役后,经常受到其他国家的青睐。
我国的歼-6战斗机和歼-7战斗机,便被出口至非洲及中东的一些国家,获得了一致好评。
在这些国家中,巴基斯坦与我国的关系最为密切,不仅是我国的第一大武器出口国,而且长期占据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2000年初,我国服役数十年的59式坦克陆续退伍,巴基斯坦二话没说,大量采购。
据报道,巴基斯坦共接收了超过600辆59式坦克,以示对我国的长期支持。
对这些低价高性能的坦克,巴基斯坦也非常满意,将它们用于装备自己的陆军部队,大幅提升了战斗力,也多次在领土冲突中显现威力。
对于中巴两国来说,退役武器的交易称得上双赢,而对于朝鲜等国而言,情况也十分类似。
那么,为什么95式步枪不能出口给这些国家呢?
种种原因,95式难以出口
其实,这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是弹药购买问题。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95式步枪使用的是5.8毫米口径的子弹。
这种口径为我国独有,而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一般生产5.56毫米制式弹药。
于是,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补充95式的弹药就显得十分困难了。
与此同时,朝鲜和巴基斯坦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没有自我生产的能力。
所以,弹药供应将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而这也是朝鲜和巴基斯坦不愿意购买95式步枪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也得考虑一下朝鲜和巴基斯坦当前的处境。
朝鲜自然不必多说,常年面临着美国的封锁,和隔壁韩国的关系也非常紧张,上世纪50年代,朝韩两国之间爆发了烈度极高的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加入,改变了那场战局,也让后人对朝鲜战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
其中,最著名的战役包括上甘岭战役、云山战役、长津湖战役等等。
从这些战役中也不难看出,朝鲜半岛地形复杂、高山林立,更加需要射程长的武器。
不巧的是,95式步枪恰恰更适合短距离作战,长距离之下,它的精准、轻便、射速快的特点便得不到发挥。
所以,朝鲜根本就不太需要95式步枪。
那么,巴基斯坦呢?
其实巴基斯坦同样遍布山地,而且巴基斯坦与印度关系向来紧张,大小摩擦不断,低强度的冲突时有发生。
而95式步枪具有后坐力大、不易维修、耐用性不佳等不足之处,对于巴基斯坦而言,这显然不能用于常规作战。
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95式步枪的采购价格。
自问世以来,95式步枪的价格一直不低,对外报价是5000元人民币,一颗5.8毫米口径子弹也要10元左右。
我军内部采购的话,会有相当大幅度的优惠,一般2000元就能买一把,但是一旦涉及出口,价格至少也在3500元以上。
朝鲜常年受到经济封锁,预算有限,巴基斯坦的经济也在筚路蓝缕发展之中,所以,他们大概不愿意花这么多钱购买95式步枪。
况且,95式步枪稳定性并不出众,日后的维护也将是一大笔费用。
当前,巴基斯坦使用的一般是AK-47以及AKM等突击步枪,虽然比较老旧,但是便宜、耐用、易维修,在实战中表现良好。
因此,他们就更没有必要花费大量资金去购买95式步枪了。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好奇,既然朝鲜和巴基斯坦不需要95式步枪,那么美国呢?
毕竟,美国民间有大量枪支爱好者,每年的购枪需求十分旺盛,我们将淘汰的步枪卖给美国人来换取外汇,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种想法有些过于天真了。
首先,美国虽然不禁枪,经常酿成大规模枪击惨案,但在枪支管理上,美国也有一定的要求。
95式属于军用自动步枪,在美国民间是被明令禁止的,枪支爱好者只能购买半自动或手动操作的武器。
所以,指望美国的枪支爱好者帮我们“去库存”也不太现实。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美国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政策了。
要知道,中国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在武器制造行业已经有了和美国掰一掰手腕的能力。
美国将中国视作战略竞争对手,对中国处处打压,就算95式步枪符合法律要求,美国恐怕也不会允许中国的武器大量进口。
仅从商业而言,美国自己本身就是武器生产大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将中国视作假想敌的他们,又怎会允许中国从中分一杯羹呢?
三大途径,令95式物尽其用
既然95式外销困难,那是否就意味着,这300万支步枪就要留在仓库里,白白浪费呢?
当然不是。
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退役武器通行的处理办法,一般而言,退役的武器面临着三种命运——销毁、封存和出口。
出口方面,我们刚才已经讨论过了,而销毁确实是处理95式步枪的其中一种办法。
要知道,早期生产的95式步枪,如今已经暴露出了明显的问题,比如精度下降、稳定性不足。
而且由于服役时间较长,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
对于这部分95式步枪,大可以采用熔化、切割及爆破等方式销毁,不仅能够减轻库存压力,还可以二次利用,提供生产原料。
当然了,需要销毁的枪支只是少数,大部分退役的95式步枪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状况,所以封存起来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只需采用密封包装、防腐涂层及恒温仓库等方式,95式步枪便能得到很好的保存。
世界局势复杂多变,要想维持和平,必须要有时刻斗争的心理准备。
而这些妥善封存的95式步枪,完全能起到保留资源、备战未来以及增强信心的作用。
与此同时,95式步枪还有一个好去处,那就是武装我国的民兵组织,为国家安全构筑更加坚固的防线。
在鼎盛时期,我国的民兵多达3000万人,超过了人口总数的3.5%。
2009年民兵改革后,虽然规模有所下降,但登记在册的民兵数量仍然有800万之多,远超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数量的总和。
平日里,民兵组织主要负责社会治安、抗洪救灾等活动,可能存在感并不强。
但千万不要忘了,民兵是预备役部队和现役部队之间的一座桥梁,一旦陷入战时状态,民兵将发挥辅助作战、战前动员等诸多功能。
因此,为民兵组织以及预备役部队更新武器装备也是必要且紧迫的。
目前,56式步枪仍然是民兵组织的主要枪支,不管是穿透性还是准确性都远远落后于95式。
所以,将95式步枪逐渐装备给规模庞大的民兵组织和预备役部队,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2011年,利比亚内战一触即发,北约的飞机、反对派的火炮充斥着利比亚战场,中国工人的生命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塞卜哈机场内便有3000余人被困,面临着沙漠的恶劣环境以及恐怖分子的骚扰。
就在危急关头,我国外交部派出一支全副武装的特别小组,不仅保护了这些中国工人的安全,还将他们顺利带回祖国。
值得一提的是,特别小组携带的正是95式自动步枪。
可见,95式虽然在战场上丧失了一些优势,但在撤侨、演习等行动中,仍然具备不俗的实战能力。
将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手中的56式升级为95式,会让他们的战斗力再上一个台阶,对于国防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总结
总而言之,95式步枪诞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
在我国小口径武器研发艰难起步的阶段,95式扛过重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时代飞速发展,中国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
自191式步枪诞生以来,95式在正规部队中的服役终于迎来尾声,虽然不能卖给朝鲜和巴基斯坦等友好国家,但95式仍可以发挥发热。
更何况,武器更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191式步枪完全列装之前,95式在部队中,也仍占有一席之地。
在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出现性能更加先进、成本更加低廉的优质武器。
但无论如何,95式自动步枪作为一代经典,已是无数人难以磨灭的回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