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孙子李宏塔一直以来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工作上吃苦耐劳,街道邻居对他有口皆碑,同事对他的作风敬佩不已。
在20多年的领导干部生涯中,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可谓是非常清贫朴素了。
可是在2005年,中纪委竟然收到了一封举报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李宏塔的信件,举报人在信中的语气非常坚定,举报的内容为李宏塔贪污受贿。
这件事让中纪委感到非常震惊,难道李宏塔竟然有“两副面孔”?
中纪委立即成立调查组,对此事展开了调查。
那么,这件事情的真相如何?
红色家风,传承百年
“家风正,则为官清。”
一个好的家风对于营造优良的社会风气非常重要,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
李大钊出生于1889年,老家河北,因为他的父母都早早去世了,所以是由祖父抚养长大的。
祖父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在行为上要求他不许与别人打仗、对骂,在生活上教育他热爱农事、勤于劳作,在读书上要求他劳逸结合,做事专注而用心。
因而,在李大钊有了自己的儿女后,也十分注重家庭教育。
他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为工人运动而奔波。
不幸的是,他在1927年便被反动军阀所杀害。
作为北大教授,又在别的大学兼职上课,李大钊每个月至少能赚250到300块大洋。
在他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遗产竟然只有一块大洋,家里连葬礼的钱都拿不出来。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他的收入在那个年代已经很可观了,平日里也节衣缩食,冬天连煤球都买不起,和年幼的子女在冰冷的屋中苦苦煎熬。
只不过,他自己赚的钱除了用于建党的革命事业,便是去资助穷人了。
甚至于北大校长为了不让李大钊把钱都慷慨助人,导致家中吃不饱饭,而单独把李大钊工资中的50块交给了李大钊的妻子。
对于他的英年早逝,鲁迅先生曾经发表感慨:“他的遗文却将永住。”
李大钊不仅留下了很多精良的译著、文稿和著作,还留下了清正勤谨的红色家风,而只有真正的以身作则,才能让子女有样学样,传承家风。
李大钊一共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他们可能投身于革命事业,为救亡图存而奔波,也可能在教育行业发光发热,在山区为教育下一代传输知识,不过,他们都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
1909年,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出生了,他便是李宏塔的父亲。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李葆华也选择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事业。
在事业上,他不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成为了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开创人之一。
当时江河水患,急需治理,李葆华积极规划水利建设,组织了对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考察。
有一次,李葆华和谭震林两人一同去安徽的一家水库工地进行视察工作,由于地处偏远没有招待所或者旅店,因而两人便睡在了工棚里。
外面的雨一直在下,工棚稀稀拉拉的在漏雨,环境非常潮湿难以入眠,不过为了深入视察指导,两人也只能忍耐这样的环境。
在安徽担任第一书记的那些年,李葆华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发展农业,使得粮食、棉花和豆油的产量都有所增加,逐步解决了老百姓的吃、穿、住问题。
因为其经常穿着普通的衣服下乡、下厂视察工作,而被当地人称为“李青天”。
毛主席常常回忆起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演讲,回忆自己当图书馆助理员时,李大钊对于自己的教诲,认为他是自己“真正的老师”。
因此,毛主席十分关心李大钊的后人,会在李葆华汇报完工作的事情后,关怀的说道:“家中还有什么人?”
当得知李葆华的弟弟妹妹的情况后,毛主席放心的点了点头。
1978年,李葆华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为了推进金融业的改革和恢复,常常忙到深夜。
在生活上,李葆华也非常简朴,客厅的沙发一坐一个坑,石灰墙、水泥地,老旧的家具和房子,即便是在改革开放后,条件好了,高楼林立时,他也依旧住在此处。
2000年,当政府的相关部门想要为其调换个新房时,他却摆了摆手,说道:“不用调了,我住习惯了。”
李葆华对孩子都要求很严,1994年,他的大儿子李青在浙江工作,而李葆华正好去杭州开会。
父子两人见面后,站在一旁的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对着李葆华夸赞了一番李青的平日工作表现。
李葆华却满脸严肃的对李泽民说道:“你们要对他严格要求些。”
李葆华严禁公车私用,1995年,50多岁的李青周末回到家里探望父亲,由于路途遥远,需要骑自行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对于他这个年纪来说,身体上压力很大。
可是李葆华从来都不允许单位的司机接送李青。
有一次,李宏塔去北京开会,北京交通拥挤,公交车上大伙摩肩接踵,同去的同事灵机一动的问道:“你父亲不是在北京呢?让他派车来送我们一程?”
李宏塔直接拒绝道:“这我们可不敢‘妄想’。”
固守清贫的家风代代传
李宏塔出生于1949年,由于父亲公务繁忙,而母亲又在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党委工作,路途遥远、工作量大,一周往往只能抽空回家一天。
于是,刚出生19天的李宏塔就被送进了市民托儿所,长到六岁才被父母接回家。
父母对李宏塔及其兄弟姐妹的教育都很严格,不许他们有“特殊照顾”,也不许他们收人礼物。
在李宏塔青少年期,由于身体发育而常常会感到饿,一次回到家里,正好看到家里有几袋新疆的葡萄干,连忙拆开一包吃了起来。
父亲下班回来后,严肃的教育了他一顿,告诫他作为共产党人,不该因为做点事就收礼物。
随后,父亲命令家人把这个葡萄干原路退回,并且将李宏塔吃掉的那包折价退款。
父亲的这次教育给李宏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日后的工作中也牢记自己的权利只有为人民服务。
三年自然灾害,李宏塔也没有在饭桌上看到过荤菜,父亲强调:“人们正在艰难时期,共产党也不应该搞特殊化。”
在李葆华的潜移默化中,李宏塔也在日后的人生中注重艰苦奋斗。
在1966年李宏塔去当兵前,李葆华拍着他的肩膀嘱咐道:“要能吃大苦,才能成人!”
李宏塔被分配到江苏的一个农场,担任农垦兵,每日忙着耕地、除草、插秧,几乎所有的农活都会做,整日忙得脚不沾地。
由于他长得身高体瘦,又常常弯腰干农活,而被战友们戏称为“大虾”。
历经三年的劳动和锻炼,李宏塔身强体壮,不仅游泳游的飞快,还能挑起两百斤重担。
从军队中退伍的李宏塔成为了合肥化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工厂条件简陋,上班的时候都需要戴着防毒面具,李宏塔却不辞辛苦,积极工作,成为了厂子中的技术骨干。
1973年,在厂里的推荐下,李宏塔得到了在合肥工业大学深造的机会,在学校期间,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又回到了厂子中担任技术人员。
李宏塔从基层做起,靠着自己的实干精神,逐渐的升职为领导干部。
在1987年,组织的人问他想要去哪个部门工作,李宏塔想了想说道:“去民政部门,方便给人民办实事。”
李宏塔作为安徽省民政厅的厅级领导干部,兢兢业业,却连续十八年都没有升迁。
很多认识的人都为李宏塔感到惋惜,而他自己却表示,自己能力有限,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就很满足了。
其实,李宏塔一直未能升迁,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他的父亲李葆华。
李葆华会给自己子女的升职“帮倒忙”,常常告诉省里的领导:要严格要求李宏塔。
对此,李宏塔安之若素,也不会对省里的领导提出升职之类的事情。
像他这样级别的领导,是可以安排小汽车接送的,可是李宏塔严格遵守父亲的教诲,绝对不让单位的车来接送自己。
由于李宏塔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穿梭于街道间,使得街上的交警和小商贩都对他的面孔非常熟悉,而他的思想也未脱离于平民。
他这么多年,已经骑坏了四辆自行车,当别人问他:“你这样天天骑自行车,让别的副厅长怎么做?”
李宏塔只是笑着表示,自己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别人无关,别人想要坐车就坐车嘛!
调查组发现了真实的李宏塔
2005年,有人举报李宏塔仗着自己的父亲“位高权重”,曾经在安徽省担任第一书记,而中饱私囊、收取贿赂。
由于李宏塔的安徽省民政厅厅长身份,又在安徽工作多年,因而调查组在极为重视的同时,又非常注重保密工作,事先没有和安徽当地的其他部门打招呼。
然而,调查组的人员一询问李宏塔的上下班方式,都震惊不已:“他竟然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而且,调查组还亲眼看到了李宏塔那辆又小又破的自行车。
正常的厅级干部工资和待遇,这么多年了,也能买得起小轿车或者电动车,李宏塔为何这般简朴呢?是作秀还是清官?
带着疑问,调查组走入了他居住的小区,通过和周边的老百姓交谈,调查组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李厅长是一个没有架子的好官,平日里常常和大家打招呼、聊天,年纪不小了,仍旧神采奕奕的骑着自行车。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调查李宏塔的各类资产,调查组人员走进了李宏塔的家中,却被屋内的摆设震惊不已。
这简简单单的几件家具,没有一个值钱的,墙上所挂的题字“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还是李宏塔自己写的。
床柜上的油漆都已经被磨掉了,老式的长方餐桌有些摇晃,房子是个两居室,只有55平方米。
李宏塔亲手组织过四次分房,200多套房子,先分给群众,后分给党员,竟然没有给自己分过一套。
2000年因为有关人员反映,相关部门专门为他补了一套房子,地段还不好,因为临街而吵闹,他让儿子去住了。
至于存款,他只有几万块钱,平日里非常简朴。
每次单位有“献爱心”的活动,他总是捐的最多的,平日去贫困人家视察,也常常随手买十几块钱、几百块钱的生活用品慰问,事后也没有上报。
2003年淮河和滁河水灾,李宏塔不畏酷暑在灾区奔走了20多日,身上都是汗和泥,皮肤晒坏了,嗓子也沙哑了,难怪他的妻子说,他曾经穿坏了七双胶鞋、五件雨衣。
李宏塔向父亲学习,每次下基层都穿着最为平常的衣服,不事先打招呼,这样才能真正的看到普通人家的样子,贫困户的真实生活。
他常常去穷人家查看存折,看看抚恤金是否到位,救济粮发放的数量多少、质量如何、是否新鲜?
一次,他发现安徽在税改后,对于“五保户”等优待对象的有些不利的地方,便立即写了份报告向省里反映,事情因而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若是看到下雨天“五保户”家里面漏雨、农村贫困老人冬天还要在薄被下睡觉,因而被冻得瑟瑟发抖,他都心里难过,主动的去帮助他们。
李宏塔不讲究吃喝、住,也没有抽烟、上歌厅的习惯,更不好酒。
若是有人给他送礼,他第一时间拒绝,实在难以推脱的,就上交给组织。
最终,调查组得出了结论:李宏塔非但不贪,反而是个极大的清官。
2013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宏塔建议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升到每人每月100元以上,随着物价的上涨,争取在2020年,达到每人每月200元以上。
很多人问过他,为什么会不追求物质享乐?
李宏塔却淡然表示,自己只是做好为官的本分罢了。
想起他的父亲和祖父当年的不为私利、慷慨解囊,人们不免有些感慨:这般优秀的红色家风,能代代相传真是福气。
参考文献:
陕西党建网:《李大钊的良好家风》
新华网:《“红色后代”李宏塔:时刻活在老百姓中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