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彭德怀朝鲜战场大捷,主席为何要压下他的战功,不予通报?

0
分享至

作为和毛泽东主席同一时代的将领,彭德怀元帅戎马一生,几经沉浮。对内,他被尊称为“彭老总”;对外,则又被誉称为“战神”。而他的“封神”一战,正是来源于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运动中,彭老总亲率百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踏过鸭绿江。不仅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更是通过这一役打出了新中国的影响力,奠定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战功卓著的功勋元帅,却被主席刻意隐瞒战果。不仅如此,更是宁愿将他的战功分润给北朝鲜的二线人民军,也不愿具实通报。

那么,主席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是因为两人交情不深,导致主席认为老总可能会功高震主,所以才要刻意打压?

信任

其实不然,毛泽东主席与彭老总之间的革命友谊,最早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甚至还为此赋诗一首,其中就有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主席和彭老总初识于平江起义。那时候,毛泽东主席闻听彭德怀在平江义举后,大为赞赏之余,又敏锐地意识到其中的危险。为了保护这支来之不易的革命队伍,特命何长工下山迎接

而另一边,彭德怀也在为部队起义后,未来何去何从感到头疼不已。而何长工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早就听闻朱毛红军威名的彭德怀如获至宝,当即就将队伍拉往井冈山,与其合兵一处。

1928年10月,彭德怀率领的平江起义的红五军登上井冈山,与朱毛红军胜利会师。从此,彭老总与毛泽东主席结下了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战友情

在1930年的“富田事变”中,因为反动派的搅局、以及一些立场不坚定份子的不负责任,致使原本的内部自检运动逐渐变质。很多无辜的同志因此被牵连,对党的实力造成了较大损害。

而这场风波造成的影响力之大,甚至波及到了毛泽东主席身边的秘书古柏。眼看国民党“围剿”在即,而当时,处于要害位置的正是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

12月中旬的一天,彭德怀的秘书长突然收到一封匿名信。看署名,是毛泽东写给古柏的信。信中指示古柏,务必要在接下来的审讯中对彭德怀进行逼供,誓要将他打成“反革命”。

信中,还附有一封近万字的《告同志与民众书》,其中明确表示:毛泽东叛变,党内大难将至。我们当以拥立朱德、彭德怀、黄公略上位云云。

面对如此“证据确凿”,以及“被拥立”的诱惑,彭德怀却在回想着这一年多来的相处。

不论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果敢、还是创建根据地的胆识、亦或是古田会议中的决议,种种方针、政策和风度,无不说明他是一个值得依赖的好同志

想到这里,他当即一口咬定,“这定是一封挑拨离间的信。”而事实也证明,这只是敌人的反间计,旨在分裂红军。

也正是因为彭、毛之间的彼此依赖,这才挫败了敌人的阴谋、打破了第一次“围剿”。

认可

当时间来到1935年,此时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打算在陕北吴起镇会师。然而,宁夏阀马鸿逵、马鸿宾却不想就这么放红军过关,他们派出大股骑兵,打算将其一网成擒。

因为吴起镇是陕北根据地的门户,如果有骑兵尾随进入,那么根据地将一展无遗。为了将这条“尾巴”切掉,毛泽东在与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商议后,决定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次日,接到命令的彭德怀率兵亲至吴起镇,面见主席,并准备战斗。

10月21日清晨,马家军的骑兵部队仿佛约好了一般,一头扎进了位于吴起镇附近的大峁梁埋伏圈。也是在这里,彭德怀指挥了这场“切尾巴”战斗,共计歼灭、击溃敌军四个骑兵团

这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同时也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最后一仗。正是因为这一仗,彻底扫清了红军会师和开辟新局面的后顾之忧。

当毛泽东主席获悉详细战报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情绪,当即就赋下这首流传至今的诗篇:《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值得一提的是,战斗结束后返回的彭德怀,无意中在主席的桌上发现了这首六言诗后,颇感惭愧。于是,他趁四下无人,提笔将“彭大将军”改为“英勇红军”后,这才心满意足地悄悄离开。

这一改动,不仅文从字顺,更显出老总的谦逊胸怀。

而这却不是主席第一次盛赞老总。

在1947年的沙家店战役中,彭老总一举拿下胡宗南麾下两个旅,歼敌6000余人,为西北野战军军史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战后,主席再次挥毫赋诗一首,其中最后一句仍然是“唯我彭大将军”

然而,就是这样两位相互欣赏、彼此信任的将帅,为什么会在朝鲜战场上“拖后腿”?

定计

原来,这只是主席添兵减灶的“组合拳”。

彭老总率军入朝,与美军的第一战就是“云山战役”。而他的对手就是美第一骑兵师,号称160年无败绩,是麦克阿瑟手中的一柄利剑。

然而,这柄利剑却折在了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的手上。

此一战,三十九军共歼灭了美骑兵师第一师第八团,取得了歼敌15000人的傲人战绩。而如此大胜,也很快传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耳朵里。

然而主席闻听大捷后,却没有表现得过于喜悦,反而有些忧心仲仲。他很清楚,我军之所以会在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取得如此大胜,完全是因为敌人太过于轻敌的缘故。

经此一役,被“打醒”的美军如果认真起来,加上武器装备的优势,我军如果还想取得如此战绩,恐怕力有不逮。

如何解决下一战的问题,是毛泽东主席一直在苦苦思考的。

突然,他想到了敌军指挥官麦克阿瑟。不论是开战前的盛气凌人,还是开战后的狂妄自大,无不说明了他有着严重的性格缺陷

这位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因为其一帆风顺的经历,使得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而这个“任何人”,甚至包括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

也正是因为这种狂妄,让他完全没有把志愿军放在眼里。在他心里,志愿军不过是一群意想天开的二线军人,自愿被征召,送到朝鲜战场上当炮灰。

而他的狂妄,显然已经影响到了他的下属。作为美军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五星上将,他的判断就是“真理”。所以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美军内部才会弥漫着一种想当然的“乐观”,总认为志愿军不堪一击

所以,只要让麦克阿瑟继续坚定他的“判断”,就足以奠定下一战的胜利。为了迷惑麦克阿瑟,毛泽东主席很有默契的跟总司令彭德怀,联手上演了一幕大戏

首先,彭德怀命令所有参与部队立刻停止追击,原地待命;之后,再由毛泽东主席通过朝鲜政府宣布,在朝鲜人民军2个师的配合下,我们成功歼敌6000人。

而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刻意示弱

可能有人想问,作为美军指挥官的麦克阿瑟,难道对自己的部下就毫无认知吗?到底战损多少,心里一点数都没有?

但事实是,还真的就没有。对于美军来说,只要没有收回代表身份的铭牌,即使你就牺牲在阵地前,对于美军来说,你也只是“失踪”。所以,虽然我军实际歼敌15000人,但对于美军来说,可能连6000人都没有。

反击

可以说,美军内部混乱的统计机制、再加上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指挥官,造就了美军高层对朝鲜战争的普遍乐观。而这种“乐观”,很快就要让他们自食苦果。

第二场交锋伊始,我军秉持着“示弱”的大前提,处处与敌退让。而这样突兀的表现,非但没能引起麦克阿瑟的警觉,反而让他认定,这是志愿军在经过大战之后的疲软、劲不足的表现。

故此,他更加强烈的敦促部队快速推进,想要毕功于一役。

很快,随着美军“收复”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一度超过了此前的最大的战果。而与此同时的,就是麦克阿瑟的愈发自信,自信到让他喊出了所谓的“圣诞攻势”。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都是陷阱。

此时,西线战场上的4个集团军已然严阵以待;而东线战场上的宋时轮,麾下第九兵团也已经磨刀霍霍。东西两线共计45万兵力,准备给美军包一个大大的“饺子”。

11月27日,第二战役打响。随着冲锋号的响起,猝不及防的美军如同拍打在岩石上的海浪,被砸得稀碎。丢盔弃甲的他们仓惶奔逃,只恨爹妈少生两条腿,形势瞬间逆转。

最终,2万4千名美军在此役中殒命,志愿军取得了比第一次战役中更加辉煌的战果。而这一切,都是由毛泽东主席和彭老总共同造就。

结语

如果把新中国形容成一个巨人,那么毛主席就是这个巨人的大脑,而彭德怀就是这个巨人的左膀右臂

试问,大脑又怎么会刻意打压自己的臂膀呢?这一切都只是,毛主席与彭老总之间的革命友谊见证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麋鹿观世界
麋鹿观世界
不一样的历史、特殊的文化风俗、变化万千的地理风貌,让我们走近这一切。
140文章数 8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