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南锣鼓巷、宽窄巷子齐名的美食地标,有着“汉味早点第一街”之称的武汉户部巷成名已久。
可近年来,户部巷的口碑却是另一番景象——“原本冲着武汉味道而来,结果和其他小吃街别无二致。”、“都是臭豆腐、炸鱿鱼的,又贵又难吃。”类似的负面评价充斥着互联网,从安徽来武汉的游客钟荣说:“我今天是第一天到武汉,看网上评价都说户部巷不好吃,但是我就想来拍个照打卡,没想到也没什么好拍的。”
传统美食街户部巷口碑为何会如此负面?带着疑问,记者在武汉人“过早”的时间段来到户部巷一探究竟。3月10日上午8点,记者在户部巷看到,整条街道90%的门店都是闭店状态,现场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8点多对于“户部巷”来说,还太早。
“我们这里基本上中午才开门,而且早餐店很少,店面变化很频繁,久而久之就成这样了。”
上午8点,户部巷整条街道冷冷清清,几乎没有开放的店铺
在采访中,记者在户部巷碰到了来自荆州的大学生蔡欣然,她是特意来武汉体验过早文化的。然而,一碗8元热干面跟武汉其他地方的热干面口味、材料一模一样,但价格却贵了近一倍,这让蔡欣然有了被“宰”的感觉:“价格太贵了,我们学生真的感觉比外面溢价严重很多,而且也不是特别好吃,下次一定不会再来了。”
记者随机购买了一份糯米小吃,价格比普通小吃街贵了将近5倍
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价值,户部巷对游客仍有强大的号召力,但产品力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如今的户部巷,徐嫂糊汤粉、谢氏面窝等汉味小吃已经被铁板鱿鱼、脆皮五花肉取代。
汉味早点一条街成了“烤鱿鱼”的集中地
在户部巷开了将近30年的“江明馄饨”店主袁江明,前些年搬离了户部巷正街。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户部巷正街上只剩下“挣快钱”的门店了:
"以前的户部巷是以早点为主,现在是以烧烤为主。原来叫“汉味早点一条街”,现在早就没有汉味了。"
因高昂的租金搬离户部巷主街的“江明馄饨
记者走访发现,传统小吃街口味质量的下滑的直接原因就是持续上涨的租金。四季美汤包负责人张德隽告诉记者,过去户部巷主要面向本地,价格比较亲民,后来户部巷成为景点,店铺的租金也随之翻倍,多出来的房租成本商家难免转嫁给消费者:
店面越小房租越贵,所以户部巷一个六平方的小店一个月房租可能将近8000元,加上这几年房租一直在上涨,商品只能涨价。我觉得现在户部巷的售价已经是本地人很难接受的高了,当地的居民已经“不敢”去吃了。
不断高企的租金成本,让汉派传统小吃经营业者难以为继,同时,一些利润高、同质化严重的网红食品成为户部巷的主流。
“脆皮五花肉”几乎成为每一家店铺的“附带品”
马金珠(化名)是一位武汉豆丝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她的老谦记豆丝店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户部巷就经营了20多年。前些年,因为小吃利润交不起房租,她不得不搬离了户部巷。而老谦记豆丝留下的门面,现在则卖起了烧烤和鱿鱼:
我们不搬出来怎么办呢?租金太贵了,跟我们一批的户部巷汉味小吃都搬走了,像我们这样的老字号小店根本没办法在户部巷生存,现在只有烧烤、海鲜、长沙大香肠能生存,因为他们利润高。现在的户部巷觉得“汉味”并不重要,挺悲哀的。
在户部巷随处可见的“网红小吃”
与南京夫子庙、广州上下九街区等展现新活力的老街相比,当前武汉户部巷面临品牌业态、运营宣传、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开展街区发展提升行动。对此,户部巷商会党支部书记程华山表示,“提升商户的准入门槛”是核心:
建议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同类产品一定不要超过两个,把户部巷158米长的老巷子定位成一个武汉过早特色的集中地。不然游客大老远开车过来,感觉这里巷子不像巷子、街道不像街道,户部巷成了户“不像”,还有武汉特色吗?
入口处的“户部巷推荐墙”上的老字号店铺几乎已经全部搬离了户部巷
除了提升门槛,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夏增民表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通过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的方式加强规划,同时引入“共同缔造”的理念,不要给老街巷的改造留下遗憾:
把户部巷和周边的景点一起“打包”起来共同开发,既有户部巷的餐饮文化,也有黄鹤楼的历史文化,还有像昙华林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这就使得游客来了以后感觉内容非常丰富。
户部巷所承载的不仅是汉味小吃,更是城市文化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梅志罡建议,户部巷这样的小吃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应该增强它自身的文化功能,从偏重经济目标转向社会、文化、经济全面发展。只有这样,传统美食街才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一个方面要靠政府的规划引导,同时也要靠广大的经营商户的努力,同时我们武汉人也要用我们的行动来维护汉味。只有这样多方发力,户部巷美食老街才能重新燃放活力,重新具有吸引力。
记者:邓吉、钱雅雯、汪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