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停牌三百多天的“旧改之王”佳兆业迎来了复牌。
如预料之中,复牌跌了10多亿。
新力迎来了摘牌预警日期,复牌却遥遥无期。
此外,恒大、融创等,依旧处于停牌中,寻求重组之路。
这一轮的“小阳春”,开发商是最为冷静的。
相对稳健的开发商,都在静静地“抢跑出货”。
“卖低了无非是少赚,跑晚了汤都喝不到。”
毕竟,这一轮的“小阳春”,四年一见。
而对暴雷的开发商来说,这个窗口期更加具备“意义”,不仅可以“降价跑量”提振销售信心,还可以通过市场预期的改善,着力重组计划。
一旦错过这个窗口期,兑价压力将继续加大。
因为对暴雷的开发商来说,恢复的市场信心,仍然是“僧多肉少”,市场上的资金,撸了一波,就少了一波。
“尽管预期整体向好,但资金和风险哪一个先来,谁也不好说。”
截止目前,融创、恒大、旭辉、融信等,都公布了或者传出了“重组”的方案。
大体可以总结为:
要么债转股、要么债转债、要么长时间展期。
但本质上都是一种,打折还债。关键是什么时候还,还不好说。
大致就是给了承诺,然后暴雷的开发商,就可以安心“卖房搞钱”。
重组只是缓解流动性压力,修复销售的基本盘,才能真正保住暴雷房企。
“保交楼”也是这个逻辑。只不过“保交楼”是从市场端扶开发商一把,以推动“正常销售”的基本盘。
最终的债,还是要由购房者来偿还。
而比起暴雷开发商,被房贷挤压的购房者则没有这么幸运。
高位站岗的存量利率和中年被裁的双杀,也无法让购房者获得“重组”机会。
因为开发商举债的风险是大家的,购房者举债的风险是自己的。
也因为如此,地产扩大内需的逻辑,很难实现。
毕竟,杠杆就在那里。
难道购房者也可以通过“扩大债务偿还旧债”,还是可以发个“个人展期通知给银行”,显然不成立。
所以,尽管地产的整体利好不断出现,但市场全面恢复的逻辑并不成立。
因为,购房者,拿不到更高的杠杆,而失业的购房者,还会被强行“抽贷”,面临流动性的“拷打”。
这样的现状,未来并不会改变。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也从增量发展转为存量博弈,谁能获得更多的存量资源,谁就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地产也是如此。
因此,城市和城市之间,也在进行人才和产业的“竞争”,而越是经济发展迅猛的城市,也就有越强的“财政”支持人才和产业的“竞争”。
房价也成为了城市和城市之间竞争的产物。
即便在同一城市不同板块,也是如此。
购房者之间也是如此,净值较高的购房者占用核心区的房产,而普通购房者只能选择边缘板块的房产。随着存量博弈的不断演化,他们的房产也成为不同维度的东西。
“钢筋水泥也分三六九等。”
边缘板块房产只能依托刚需购房者,房产价值自然随着购买力波动。
未来的行情,妥妥地改善和豪宅。
尽管房票安置还在继续,货币的水还在滴滴哒哒。地产也成为了仅次于某股的教育圣地。
有些钱,普通人赚不来,再好的预期,也不要上杠杆。
因为我担心,爆雷开发商醒来了,而你上了征信黑名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