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69年,许光达留下绝笔诗惨死马桶之上,毛主席震动,下达最高指令

0
分享至

“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这句话出自毛主席,说这句话的时候毛主席手里还举着一份申请书,而这份申请书是许光达大将写的。

许光达

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毛主席拿着手中的授衔名单,在许光达的名字下方重重地划了一条横线,提议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然而授衔名单公布后,许光达大将却认为毛主席将自己的军衔定高了,便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

当时授衔的时候,有不少人认为自己的军衔授低了,许光达的举动无疑是给军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所以才会引发毛主席对许光达的赞扬。可毛主席真的定高了吗?

一串机枪子弹差点让他丧命

从1959年到1965年间,被授予过晋升军衔的有10名元帅、10名大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共1614名开国将帅。其中,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只有37人,而许光达大将就是其中之一。

许光达大将出身贫农,家中开销也只靠几亩薄田维持。到了上学年纪,许光达有幸得到家中支持,从此脱离了贫农身份,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许光达

1921年,许光达考入长沙师范学校读书,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4年后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见习排长。

不久,南昌起义爆发,许光达毅然决然选择离开国民党部队,和炮兵营中几个共产党人前往南昌参加起义,不过当他们到达时,起义部队已经离开。许光达也不灰心,日夜兼程,终于赶上了起义部队。

到1930年,贺龙率领的红4军与红6军会合,组成红2军团,贺龙任总指挥,许光达担任17师师长。

在跟随部队南下的途中,许光达率领红17师进逼沔阳,铲除地主武装白极会。红军向来主张和谈,但此次,组织下达了死命令,让许光达务必铲除白极会。原因是这里的白极会,是一个受地主豪绅利用的反动民间组织,多次与红军作对,甚至残害当地红军根据地干部,实在可恶。

许光达

许光达收到命令后,立即率领部队出发,不过,要想顺利进入沔阳,就必须通过新沟嘴。这里盘踞着700多人的民团和白极会,不先拔掉这个钉子,就很难进入沔阳。

许光达通过观察地形发现,正面强攻不现实,那样做只会大大损伤红军的实力。于是,许光达派49团的一个营从正面佯装进攻,剩下两个营从左侧攻击,50团从右侧主攻。

为了可以实现这个方案,许光达特意命令部队等太阳下山后,再开始进攻。等到太阳一落山,夜幕渐渐降临,站在工事上的敌人突然听到红军冲锋的军号声,吓得拿起枪四处观察。红军的冲锋声由远及近,敌人因看不到红军具体人数,抖作一团,只能乱开枪。

就在这时,忽听左面和右面也传来红军冲锋的声音,侦查的敌人被彻底迷了眼,瞬时间乱作一团。战斗打响没多久,红军就拔掉了新沟嘴的据点。

距离新沟嘴不远府场方向的敌人,听说红军拿下了新沟嘴,竟然被吓得连夜卷铺盖走人了,许光达没费一枪一炮便占领了府场,并一鼓作气顺利完成了铲除任务。

许光达打仗靠的不仅仅是脑子,还靠着一身的魄力。

红2军团缩编为红3军团后,许光达就改任为第9师25团团长。1932年1月,红3军向襄北之敌发起进攻,许光达率领25和26团,包围了敌48师特务团6个连和100余名矿警,双方激战三天三夜,眼看着就要将敌人歼灭,敌人的援军又增补了上来。

这一仗不是许光达军旅生涯中最艰难的,却是最惊险的。

获得敌人增援的消息后,师部下达死命令,要许光达在半路伏击援敌,拼死也不能让援敌前进一步。许光达光荣接下命令,率25团进入伏击阵地,与援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许光达与战士们一同冲在战斗前线,将敌人放近再下令开枪,前排敌人纷纷倒下,后面的敌人见势不妙又退了回去。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师部又下达命令,要25团插到敌人第1支队和第2支队的中间,将敌人分开。于是许光达又率部进入敌人中间地带,敌人见势立即占领有利地形,防御增加,许光达部难以攻克。

战斗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双方都非常疲倦,这时师部再次下达命令,命25团迅速消灭柳枝集的敌人。许光达立即赶到柳枝集展开攻击,这里是一个小工厂,工厂的内部建有两个碉堡,敌人还在这里放了一个加强连,普通进攻无效。

在经过几次进攻都毫无进展时,许光达决定上前沿攻打。一干部拉住他:“团长,敌人很疯狂,你上去很危险。”许光达推开那人的手,瞪了他一眼说:“不危险,要我们这些干部干什么,走吧!”

到达前沿后,许光达观察了一会儿,对手底下人说:“你们看,碉堡左侧有片小山丘,还有几棵树,一会儿派一个排从那里迂回过去。等晚上再去,白天目标太大。”嘱咐完,许光达又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

就在这时,一串机枪子弹悄悄朝许光达方向射来,许光达只感觉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时,他已经被送进了医院。许光达连忙问战斗的情况,当听说战斗胜利后,许光达这才放下了心。这次战斗差点要了他的命,医生给他做了5次手术,仍未取出子弹,只好将他送往上海治疗。

毛主席亲点的装甲兵司令

许光达被送到上海后才发现,上海已经被白色恐怖包围,许多共产党人都被残忍杀害。此时,中央正准备派一批干部去苏联学习,正好可以让许光达到苏联治病,于是许光达便离开了祖国。

许光达在苏联

或许是因祸得福,许光达治好病后,进入国际列宁学院学习,开启了他另一个人生。

在苏联的学校里有个规定,图书馆的书不准外带,不准记笔记,这对远赴而来学习的中国人很不友好,但为了能够早日学成,回到祖国怀抱,许光达就整日泡在图书馆里,立志要把有用的知识装到脑子里。

许光达年纪小,记忆力好,又有毅力,对他来说学习根本不是难事。他将涉及军事知识和武器装备的书籍和刊物,读了一遍又一遍,很快学会了很多技能。

1936年,苏联东方大学为中国红军举办了一期汽车训练班,学习汽车、坦克和大炮的技术。因在黄埔军校时是炮兵科的学生,许光达就告别调到东方大学学习。与许光达同期的中国学员中,许光达是学得最好的一个,他不仅掌握了一般的汽车、坦克和大炮的结构原理,还学到了现代战争中的战术原则。

许光达

当时坦克作为战争中机动性最大、突击力最强的武器,对于连枪都无法平均分配的红军来说,根本无从拥有,许光达的内心是渴望的,他坚信,就算红军此时没有,不能确定以后也没有。

为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为了军队的建设和发展,许光达拼了命地学习,为他后来担任新中国第一任装甲兵司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但有一人却在背后阻碍许光达的学习,此人叫王明。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在苏联的负责人,他极力封锁国内的消息,使得许光达和其他同志愈发不满。许光达对于这样的行为不能忍,找到王明理论,王明不但没有认识到错误,还斥责了许光达一番。

之后,许光达就被莫名其妙地隔离审查了,并且被迫中断了学习。许光达很愤怒,只好独自回了国。几经辗转,许光达赶到延安,见到了毛主席。

许光达和毛主席

毛主席听过许光达的很多英勇事迹,对这个“老乡”很是欣赏,一番寒暄毛主席询问了许光达在苏联学习的情况后又寄语式地说道:“你们都是喝过洋墨水的,我们的党和军队都要靠你们来建设,希望你们回来后,可以好好发挥作用。”

也就是从这时起,毛主席开始真正注意这个有着双料学历的老乡,为许光达的发展之路锦上添花。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许光达南征北战,参加了无数战斗:绥远战役、高家堡战役、榆林战役、宜川战役、兰州战役等。

1947年时,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许光达受命率部赶往乌龙铺、曹庄一带,与国民党军刘勘部展开激烈的战斗。多次击退敌人,使刘勘部无法与钟松部会合,成功保证了中共中央的安全,扭转了整个陕北的战局。

许光达

建国伊始,许光达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安排住进了中南海,其实他已经准备好扎根于大西北,组织上如此安排让他倍感殊荣。一天,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讨论建国大事,周恩来考虑到许光达曾在苏联学习过,提出要将其调去外交部工作。

许光达得知后满是迟疑,他并不认为自己能胜任这个工作,他还是希望能在军队工作,那里才是他最终的归宿,周恩来得知他的想法后表示会考虑考虑。

但是让许光达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被毛主席知道了,毛主席拍板决定,让他担任装甲兵司令员。当彭德怀将此事告诉许光达时,许光达一下来了精神,自信满满地说:“毛主席让我搞装甲兵,我后半辈子一定把心血全部用在装甲兵上。”

万事开头难,研究解放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装甲兵领域,更是难上加难。此时许光达手上能用上的人才只有十几个,就连办公地点也没有。刚开始,许光达只能带着手下在北京前门的一个小旅馆中商量“创业”大事。

许光达(左二)

如何利用手上的一点资源把装甲兵部队搞起来呢?许光达把各军区的坦克部队的领导找来,彻夜长谈,最后找到了两个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一是整编现有的坦克部队,实行全军统一编制;二是立即着手培训工作。

虽说各野战军都有坦克部队,但设备陈旧,全都是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要想将其改造成为适应现代战争所需要的兵种,实在太过困难,况且部队中连领导机关都没有。

许光达并不气馁,他首先把原军区的坦克大队集中起来,整编为3个师,在此基础上又组建了3个新的坦克团。随着装甲兵司令部领导机关的成立,许光达创办了装甲兵培训学校,将解放军的装甲兵部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几番让衔,共产党中的一面明镜

在建设装甲兵部队的期间,朝鲜战争爆发,刚刚有点成果的装甲兵部队派出了一个坦克团前去助阵。许光达很期待自己的坦克团的表现,他认为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决定亲自到朝鲜实地观察一下。

许光达和妻子

在奔赴前线的途中,许光达看到十几辆美军的坦克正在大火中燃烧,他迫不及待地下车去观察。原来这是志愿军从美军手中缴获的,但美军担心志愿军修复使用,于是便派来飞机炸毁了。

看着被火焰吞噬的坦克,许光达很是心疼。我军千方百计都想得到的坦克,就这样被美军糟蹋了,真是暴殄天物。许光达不禁感叹道:“可惜呀,应该组织一支徒手的坦克部队入朝,这样就能将损毁的坦克修好,重复使用。”

当到达坦克先遣团时,许光达看见战士们在坦克下面挖着方形的坑,很是不解,便问道:“你们在坦克底下干什么?”战士回答道:“白天乘员们能在底下保养机件,做战斗准备,晚上可以在下面休息,可以防止空袭,又能快速投入战斗。”

当时朝鲜已经入冬,战士们就这样将被子铺在地上,薄薄的被褥根本抵御不了冰冷的地面传来的寒气。但是战士们毫无怨言,一心只想大好战斗,令许光达难受不已。

许光达和战士们

在入朝观察的那些天,许光达连跑十多个连队,召开了一个个座谈会,一边虚心听取战士们的建议,一边总结经验。朝鲜之行,让许光达更加意识到装甲兵部队的重要性,回国后便马不停蹄地筹建了更多的坦克学校。

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许光达无论在革命斗争中、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还是部队建设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毛主席亲自提议授予其大将军衔。

但对于毛主席的抬爱,许光达总是非常谦虚,他感觉给自己定高了,就给毛主席和军委领导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实在平平……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军衔……”

当时有很多干部认为给自己的军衔定低了,许光达的举动无疑是军中的榜样,毛主席得知后很高兴,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高举许光达“降衔申请书”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许光达(右)

毛主席还说:“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明天下扬!”

当然,许光达降衔的申请并没有通过,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是毛主席对其能力的认可。许光达仍然是大将军衔,但他不骄不躁,立志要将装甲兵部队建设好,才能让自己更加安心。

在国庆10周年时,坦克部队从天安门走过,许光达的内心被骄傲填满,毛主席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许光达性格直爽、刚正不阿,是军中少有的贤能将才,他看不惯林彪、江青的所作所为,曾不止一次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这让林彪、江青很是不快,便处处给他使绊子。

许光达

一天,一群人冲进了许光达的家一通乱翻,翻出了他当年在战场上缴获的一面日本国旗,硬说这是他“叛国投敌”的罪证。许光达有冤无处说,不久便病倒了。

1968年,许光达咳嗽严重,出现痰中带血、吐血的症状,之后一直都不见好转。1969年,许光达的病情更加严重了,他能明显感觉出自己身体的异样,自知时日无多,许光达在《毛泽东选集》的扉页上,写下了一首绝笔诗:

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千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

1969年6月3日,许光达上将死在医院厕所的马桶上,身边没有医生、护士在场,更没有亲属陪在身边。

许光达上将就这样去世了,他的死讯传到了周恩来和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十分震动,他看向窗外,似乎想起了多年前第一次见到许光达时,许光达开朗、自信的笑容。久默之后,毛主席感叹一声说道:“许光达的骨灰必须进八宝山革命公墓!”

1977年,中央军委下达文件,替许光达将军恢复名誉,他的骨灰在八宝山举行了安放仪式,粟裕亲自将一面红色军旗放在骨灰盒上,至此,许光达大将的英灵得以安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奇葩历史观
奇葩历史观
奇葩的历史奇葩说
970文章数 281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