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日前,成都地区众多房地产大型项目在耗资巨大的投入之下,反之而来的却是民众冷静的观望态度,不仅是民众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缺失,更是意味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以不可挽回的局面走向寒潮期。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过去的两个月,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量同比下降了接近三分之一。这个句式是惊人的,意味着房地产市场遇冷以后,财政依托土地加力的现状可能无法持续。
民众都清楚的一个事实就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部分,90%以上都是依靠土地买卖俩获得的,这样的局面说明土地不再好卖了,卖不动了。
开发商捂紧口袋所引发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过去依靠土地维持的财政后续缺乏原动力,土地快要卖不动了,那靠财政养活吃饭的体制内人员,工资从哪里来?哪弄钱来养他们?
一、通过开发新的税费源点来增加财政收入
关于税费源点的优化开发,一直都是每当财政收入吃紧的时候所必然研究的课题。然而这样的方式,或许有一定的帮助,然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缺是很难操作下去的。
首先疫情三年,消耗了财政大量的经费,老百姓也失去很多原本赖以生存的行业就业机会,众多行业也在疫情中面临裁员或者倒闭的境地。
如今疫情虽然过去了,不争的事实却是老百姓普遍是没有太多余钱的,不仅消费乏力,无法拉动低迷的税收,增加新的税费源点,无疑是增加普通民众的生活负担。显然向普通民众增加税收是不可行的。
有一些声音则是表示,普通民众缺乏了增加税收的可能,那富人们呢,他们自然是可以承受相应更高的税收项目的。
比如:个人所得税、个人资产税甚至财产转移税。因为近年来,广泛热议的关于富人们财产转移或者移民出国的现象比比皆是,能否开发财产转移的相应税收呢?
二、依靠盘活国有资产经营权获得财政收入
作为地方政府,手握土地售卖权力的同时,其实还有很多可以盘活的国有资产设置设备或者业务。就拿各地政府开发的景区、行政单位食堂、公共资源设施设备运营等等,都是可以灵活开发和盘活的财政收入来源。
就拿乐山大佛景区内旅游商品售卖点以及摆渡观光车两项服务,通过一次性打包经营权的转卖,就能为财政带来近20个亿的不小收入。
与此类似的各地政府所管辖的旅游景区,都存在大量的这样有待盘活的国有资产。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将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等食堂配送制作服务等经营权打包售卖,以此盘活国有资产经营权,增加财政收入。
但是不难看出,这样的行为,无疑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最终所有的费用其实还是添加在了普通民众的身上,变相的也是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出行、旅行、开支的负担。
三、减少财政原本不必要的开支
面对政府开支,只要是加入精细化的管理和谋划,就不难发现原本有很多开支都是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很多行政开始,都可以通过加强对公共资源的节约化管理,高效化利用,来精简开支。
作为财政所负担的大量开支,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人员的经费问题。说到人员的问题,尤其是体制内队伍精简队伍的话题,已经是民众的老生常谈了,近年来也相继进行过很多次公务员队伍的调整。
出了公务员队伍,财政经费另一项重要的人员开支则来自于教师队伍。近期,关于取消教师编制的话题也引发了公众的热议,无论是否可行,如何推进,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民众普遍对此还是认为:教育是国之根本,如果教师失去了编制,带来的教师队伍流动性不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公平。如果普通人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更少了,社会民众如何改变原本贫穷的生活现状呢。
结语
无论以上那种方式是可行的,或者是未来或将真正推进的,面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紧张,的确成为了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解决,只有一个不变的宗旨,那就是不能在老百姓身上加码。不能让原本生活就已经很艰苦的普通民众承担更多的社会压力。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