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过后,和平的曙光再次出现在地平线。
沙特与伊朗的“北京和解”,已然触动整个中东地区。
当地时间19日,伊朗总统府发布消息称,已经收到沙特国王向伊朗总统莱希发出的访问邀请,莱希对此态度积极。同一天,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携妻访问阿联酋,这个在战火中沉沦已久的古国迈出了重回阿拉伯世界的重要一步。
20年前的今天,美英联军在未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大举入侵伊拉克,中东地区由此进入了被对抗、仇恨与暴力主导的20年。20年过后,和平的曙光再次出现在地平线。
伊朗总统获邀访沙
据伊朗多家媒体19日报道,伊朗总统府表示,沙特国王在一封信函中邀请伊朗总统莱希对沙特进行正式访问,并表示两国应加强经济和地区合作。莱希对这一邀请表示欢迎,并强调伊朗愿意同沙特加强合作。
尽管双方此前在中国的斡旋下达成了一份举世瞩目的和解协议,但这一消息仍令国际舆论感到惊讶——在双方进行了20余年的激烈对抗后,达成和解已属不易,何况是在短时间内推进合作,尤其是元首访问。
沙伊双方本月在北京达成和解。图源:GJ
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当天亲自证实消息准确无误,他还主动介绍了双方恢复外交关系的最新进展,称两国正在互派技术团队检查各自的大使馆馆舍,并将举行高级外交官会晤。
根据双方3月10日在北京达成的和解协议,两国将在两个月内重新开放大使馆和互派外交使团,并落实20多年前签署的安全和经济合作协议。
“‘北京和解’后,沙特伊朗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推进很快,”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表示,“邀请伊朗总统访问沙特是几十年没有的大事,充分体现出沙特改善两国关系的积极态度,非常有利于整个中东地区,特别是波斯湾地区的稳定。”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16日访问阿联酋,双方商讨彼此提供安全保证并加强经济合作。伊朗还正在与巴林探讨恢复双边关系,消息人士称将很快公布积极成果。
叙总统访问阿联酋
自2011年内战爆发以来备受地区孤立的叙利亚,也正在重新融入阿拉伯世界。
当地时间19日,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携夫人抵达阿联酋展开正式访问。阿联酋总统阿勒纳哈扬亲自到机场迎接,双方随后在总统府举行会谈。在叙内战爆发后,包括阿联酋在内的阿拉伯国家联盟暂停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并公开支持叙反对派武装。
阿联酋为叙总统阿萨德举行盛大欢迎仪式。图源:twitter
去年3月阿萨德也曾访问阿联酋,那是他自2011年后首次访问阿拉伯国家。与上次访问相比,阿萨德此次受到了更隆重的欢迎:除阿联酋总统亲自到机场迎候外,阿联酋军方还派出战斗机为阿萨德乘坐的专机护航;当阿萨德的车队抵达总统府时,现场鸣响礼炮。
此外,这也是阿萨德的夫人阿斯玛·阿萨德自2011年以来首次正式出访。阿斯玛会见了阿联酋总统的母亲谢哈法蒂玛·宾特·穆巴拉克,后者被尊称为阿联酋的“国母”。
值得注意的是,阿联酋邀请阿萨德来访受到美国的坚决反对。在叙利亚因2月发生在土耳其的大地震遭到重创后,美国一度严词拒绝为人道主义救援放松对叙制裁。
但阿联酋仍领导了改善阿拉伯世界与叙利亚关系的潮流。阿勒纳哈扬会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与阿萨德举行了建设性会谈,商讨在叙利亚及地区稳定和发展议题上加强合作。
沙特力挺阿联酋的决定,并表示不能孤立叙利亚已经是“阿拉伯世界的共识”。
和解外交密集上演
也是在19日,冲突已久的巴以双方在埃及的主持下,与埃及、约旦和美国达成缓和局势的协议,有效期3至6个月;伊拉克总理苏达尼与到访的伊朗代表团达成一项安全协议,承诺维护边界安全,巩固安全合作。18日,土耳其外长时隔十余年首次访问埃及,迈出了为双边关系解冻的一步……这一幕幕和平的希望,距离美英联军悍然入侵伊拉克,整整过去20年。
一系列曙光,是否意味着中东将迎来和平的“恒纪元”?图源:caritas
“今年是伊拉克战争20周年,也是‘阿拉伯之春’12周年。近20年来,因经济困难、治理失能等内部原因,以及外来势力干涉的外部原因,中东地区的变局最终演化成以叙利亚、利比亚、也门为中心的三个小型世界大战,对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马晓霖说,“地区的各个国家与势力在深度介入这些纷争与冲突中最终透支国力,两败俱伤,最终意识到和平与发展的可贵。”
马晓霖表示,近期一系列的缓和再次证明了暴力冲突与地缘角逐解决不了中东国家的发展问题,这些外交活动有可能重塑几十年来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并极大地改变整个地区的安全生态。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杨一帆
编辑 深海獭
延伸阅读
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堪比基辛格和尼克松当年到访中国。
这句话谁说的?
即将100岁高龄的基辛格自己说的。
基辛格 资料图
究竟哪件事?
就是中国最近出手,促使沙特和伊朗这两个中东宿敌,在北京达成历史性和解协议。
外界此前无法想象的难题,美国无法解决的难题(可能也不想解决),中国居然就做成了。对于中国的促谈,沙特和伊朗都明确表示感谢,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也是一片叫好。
但这显然不是三国外交那么简单。《华盛顿邮报》最近在一篇题为“中国如何预示中东多极化的开始”的评论中就感叹,当亨利·基辛格看到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和解时,“他一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基辛格明确告诉文章作者伊格内修斯:“我认为这是中东战略局势的重大变化……沙特人现在正在通过玩弄美国对抗中国来平衡他们的安全。”
他将这一重大外交成果,与上世纪70年代自己和尼克松相继访华作了对比,认为这两段外交进程“非常相似”。他进而指出,从长远来看,中国作为和平缔造者的出现,“改变了国际外交的职权范围”。
基辛格并且认为,“中国近年来宣布,它需要成为创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现在它已经朝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外,中国日益增长的作用,也让以色列的决策变得复杂化。考虑到以色列领导层曾明确威胁,要对伊朗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但基辛格认为,现在,“对伊朗的压力现在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利益”。
文章最后,伊格内修斯总结称,一个多极化的中东正在出现,以往长期对峙的中东地区,正在变成一场“平衡游戏”。“正如基辛格所建议的那样,这将是一场有着新规则的新游戏。”
什么意思?
对中东非常熟悉的基辛格,看到了中东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看到了中国这个和平缔造者和重大变量的出现。
我个人的理解吧,我们必须对沙特和伊朗和解,有一个充分再认识。
1,这可能是改变世界的5天。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2023年3月6日至3月10日,沙特和伊朗在北京秘密会谈了5天,在中方参与下,最终达成了历史性的和解,这将促成中东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要知道,当年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随后的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历史性访华,举世震惊,中美迅速和解,冷战格局彻底改写,这也被称为 “改变世界的一周”。
既然基辛格都这么说了,那我们确实正在见证新的历史。
2,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在基辛格看来,以前的中东,美国是无可争议的单极力量。从埃及和以色列和解,到现在力促沙特和以色列媾和,美国确实是唯一一个有能力促成和平协议的国家。
但现在,不是了。中国加入了进来,而且将沙特和伊朗这两个宿敌,戏剧性地实现了和解,所以,基辛格也感叹:中国作为和平缔造者出现了,美国不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看到西班牙报纸还有过一个比喻,“中国的这次调解无疑是对美国施压式外交的一记耳光,美国在中东向来是用导弹和制裁来为其大使及和平特使开路。”
中美的不同,世界都看在眼里。
自由女神像 漫画图
3,美国的酸葡萄心理。
表面上也欢迎沙特和伊朗和解,实际美国心头五味杂陈。即便是《华盛顿邮报》这篇文章,也不乏酸葡萄心理,暗示是美国在默默耕耘,却被中国摘了果子。
对,你没看错,这就是美国人的想法。理由是美国一直在“勤奋(尽管大多是吃力不讨好)”地支持沙特抵抗伊朗;沙特和伊朗的秘密谈判,原先也一直在美国更亲密的盟友阿曼举行。
哪知道,最后达成历史性协议时,沙特和伊朗都跑去了北京……
4,美国人现在很焦虑。
一为以色列和自己焦虑。现在沙特与伊朗和解了,考虑到伊朗与中国的关系,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威胁,都“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利益”。
二为可能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文章颇为酸溜溜地说,“阿联酋也在追求(couring)中国”,寻求中国帮助解决与卡塔尔、土耳其、利比亚的地区争吵,尽管阿联酋仍与美国保持着防御关系。以至于阿联酋的角色,已从美国前防长马蒂斯口中的“小斯巴达”变成了现在的“小新加坡”。
什么意思?
人心散了,队伍真不好带了。
3月10日,王毅在北京主持沙特和伊朗对话闭幕式
在今天的世界,应该再没有比基辛格更资深更传奇的外交家了。但即便大外交家基辛格本人,都由衷地感叹,沙特和伊朗在北京的和解,堪比他和尼克松到北京的访问,而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和平缔造者。
什么是外交艺术?
这就是外交艺术。
很简单,没有中国领导人的积极参与和倡导,没有他在沙特和伊朗领导人之间的斡旋,我们肯定不会看到这两个宿敌的历史性和解。
什么是大国担当?
这就是大国担当!
以至于美国人酸葡萄心理,当然,也不排除接下来各种挑拨离间和使坏。
但中国就是中国。
中国外交,确实正在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