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民警勇斗7名歹徒,身中27刀牺牲,十万民众冒雨追悼
前言
1999年6月1日,十几万重庆市人民群众自发来到高新区,他们胸戴白花,满含热泪,静静等待着灵车的驶来,只为送英雄最后一程。
他最后穿的血衣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至今保存在重庆公安局警察博物馆内。
“我想见妈妈!”,说完这句话,年仅25岁的人民警察带着不舍,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是怎样的一个人,让十万百姓泪雨下?他生前又发生了怎样惨烈的故事?
成绩优异的芦振龙
年轻民警叫芦振龙,1973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农村家庭,为了上学,每天都要步行五公里前往学校,但却从未迟到。
芦振龙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中学时期,就先后5次被评为县三好学生,两次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家里的墙壁上,贴着密密麻麻的奖状。
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刑侦系。
进入大学的芦振龙并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更加刻苦学习,最终,芦振龙以优秀应届毕业生身份分配到了重庆市公安局工作。
心系百姓深入人心
芦振龙先后在重庆市高新区公安处刑警队和戒毒所工作过。
1998年,芦振龙被分配至高新区石桥铺派出所,负责钟表厂家属院的管段治安,当时,钟表厂流动人口多,人员混杂,治安状况不容乐观。
芦振龙为尽早了解当地情况,不论是值班出警、调解纠纷,还是办理案件,他都积极负责,什么事情都冲到最前面,也从来没有抱怨过。
据芦振龙刚入警队的师傅李兵回忆,他这个徒弟:“没有年轻人的浮躁,踏实肯干,也没有大学生刚进社会的那股子傲气。有时为了处理案件,通宵工作,甚至还能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发现嫌疑人。”
为更加准确了解片区居民情况,他主动向所领导提出由治安民警转任为户籍民警。
天天风雨无阻,走家串户,只要群众有困难,不管大事小事,他都第一时间出现。
为老人修屋顶,掏下水,调解家庭矛盾,送丢失的孩子回家,为外来人员解决户籍问题,琐碎繁杂的户籍工作,被芦振龙干的得心应手,当地居民也都亲切的称呼他“芦户籍”。
“芦户籍工作真的很认真”、“我们片区有芦户籍这么认真负责的警察,是我们的福气”这些都是当地群众对这位年轻民警最真实评价。
芦振龙用了313天,就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成长为受社区居民爱戴,信任的人民警察。
他在这313天里,靠着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功抓获了128名犯罪嫌疑人,并参与粉碎5个贩毒、抢劫团伙。
面对犯罪勇敢无畏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位恪尽职守,一心为民的年轻警员,生命竟定格在了1999年5月27日。
这一天,芦振龙接上级领导命令,传唤管辖区兰花村一名叫魏建的嫌疑人。
在经过走访调查,判断出魏建的行动轨迹后,当天下午6时左右,芦振龙来到魏建必经的路口等候,魏建看见芦振龙在路口,意识到警察是来找自己的,来不急刹车的魏建丢下摩托车转身就跑,芦振龙看见逃跑的魏建,随即大声喝道:“魏建,站住!”
魏建听见芦振龙呵斥后,慌忙钻进村中小巷,开始逃窜。
芦振龙紧随其后,进行追赶。
魏建一边逃跑还一边大喊道:“警察来抓我了!”
两人一前一后,连窜了好几条巷子,最终,魏建跑进了一个死胡同里,看着情绪激动的魏建,芦振龙并未第一时间进行抓捕,而是对他进行劝导,希望他配合到派出所自首,主动交代问题,争取宽大处理。
就在魏建犹豫之际,突然有六名手持尖刀的青年从芦振龙身后出现,将芦振龙包围,这六名青年正是魏建犯罪团伙的成员。
面对七名手持凶器的歹徒,芦振龙依然临危不惧,用平和的语气劝导他们放下武器,不要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然而,对面的歹徒并未被芦振龙的话语打动,其中一名歹徒突然暴起,挥刀朝芦振龙头部猛砍下来,芦振龙受击后倒地,瞬间天旋地转,险些昏了过去,这是他第一次倒地。
缓过神的芦振龙努力睁开被鲜血蒙住的眼睛,立即站起身来,面对迎面扑来的歹徒,芦振龙果断出击,瞬间将一名歹徒制服按到地上。
眼看同伙被制,其余五名歹徒瞬间举刀上前,芦振龙只得用右手抓住歹徒的刀,歹徒为挣脱芦振龙的制衡,使劲抽拉刀柄,芦振龙的右手在刀刃割动下,鲜血直冒,皮肉层层脱落。
眼见芦振龙依然奋力反抗,其中一位歹徒,又朝芦振龙头部猛砍一刀,芦振龙身体前倾,再一次倒地。
当芦振龙双手撑地,第二次坚强地站起来时。
歹徒叫嚣道:“让他跪下,让他求饶!”
芦振龙死死的盯着这个歹徒,没有屈服,眼看芦振龙如此顽强,激起了歹徒的恶念,一名歹徒照着芦振龙大腿刺去,芦振龙一个踉跄,却坚持没有倒地,见芦振龙还不放弃,其中一名歹徒拿刀上前对着芦振龙小腿狠狠刺下,芦振龙第三次倒下。
这时的芦振龙只有一个念头:“不能倒下,我是人民警察,绝对不能在这群违法之徒面前倒下。”
靠着信念,芦振龙第三次爬了起来,继续跟歹徒搏斗,看着再次站起的芦振龙,歹徒再次挥刀朝芦振龙右大腿用力刺去,一套23厘米长的大口子使芦振龙再次倒地,芦振龙第四次倒地。
芦振龙颤抖着身躯,艰难的再次爬起,这一次芦振龙已经无法独自站立,只能背靠着墙壁站起反抗。
看着宁死不屈的芦振龙,歹徒们彻底疯狂,他们朝着芦振龙一刀刀的刺去。
最后,失去知觉的芦振龙顺着墙壁缓缓的倒在血泊中,他身后的墙上留下一道鲜红的血。
这一次,芦振龙没能再站起来。
几个歹徒见状,知道大事不妙,赶紧丢掉凶器逃离现场。
不知过了多久,60多岁的曹婆婆路过此地,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芦振龙,踉踉跄跄的跑回家中,对着儿子李光禄、李光全、媳妇王兰说道:“快,快打110,快去救芦户籍!”
随后曹婆婆一家五口把芦振龙抬上车,飞速朝医院驰去,在车上,生命垂危的芦振龙喃喃的说道:“我想见妈妈......”
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十几位外科专家进行救援。
抢救室外的走廊上站满了闻讯赶来的群众和公安民警。
经医院检查,芦振龙全身27处刀伤,多处静脉血管、肌腱、神经等被砍断,头部正中一刀,头皮裂开,大腿内外侧各一刀,深度达到20公分左右。
多位专家共同抢救,但因伤势过重,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
英雄走了,“我想见妈妈”成了芦振龙生命中最后的遗愿。
杀人偿命,行凶的7人在公安民警的追捕下都被抓捕归案,魏建和另外主犯被判死刑,其他共犯分别被判处死缓和无期徒刑。
当陈江渝处长带着悲痛的心情来到芦振龙家时,芦振龙的母亲郑玉玲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可能出事了,颤抖着声音问道:“我儿子怎么了?”
陈江渝处长虽然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是看到郑玉玲悲痛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哽咽道:“芦振龙同志牺牲了”。
万人追悼呼唤英雄
芦振龙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重庆大街小巷,人民群众为失去“芦户籍”而伤心,民警同事为战友的牺牲而悲痛。
1999年6月1日,芦振龙出殡,重庆高新区公安局为其举办了追悼会。
石桥铺万人空巷,数十万人民群众,手捧白菊花,冒雨为英雄民警送行。
芦振龙灵车经过的道路,泪水和雨水混成一片,数十万人一起高喊:“人民警察万岁!”
芦振龙出殡后,重庆市人民政府追封他为革命烈士,公安部追记芦振龙“全国公安一级英模”称号,重庆市委追认芦振龙为中共正式党员,重庆市总工会追授他为“特佳文明职工”,相关部门追授芦振龙为“重庆市杰出青年卫士”。
芦振龙牺牲时穿的警服,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警服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18个刀孔,其中有13处在致命部位胸腹处,这件原本橄榄绿的衣服,在鲜血的浸泡下,也变成了深褐色。
生前使用过的笔记本及牺牲当天被染红的鞋,也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与“血衣”一起保存在重庆市公安局警察博物馆内。
这些遗物是芦振龙奋不顾身,英勇无畏,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见证。
在翡翠公园里,重庆市政府为芦振龙修建了一座雕像,雕像在重庆山城矗立着,时刻在提醒着大家,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保护着我们,维持着世间的安宁。
芦振龙的父母回到家乡后,政府给他们发放了抚恤金,社会各界也捐赠了不少的扶助金。
党和人民没有辜负英雄家属,根据芦振龙父母的愿望,公安部门审查后特招烈士芦振龙的妹妹宋桂萍为人民警察,继续着哥哥的意志,工作地点依然在哥哥生前工作过的重庆市高新区。
这是芦振龙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已逝烈士最好的告慰。
为了不给哥哥和警察这个职业丢脸,宋桂萍全心全意的扑在工作上。
随后,重庆市公安局安排宋桂萍到西南政府大学成人教育本科学习法律专业。
经过三年的认真学习后,宋桂萍来到歇台子派出所当上了一名户籍民警。
烈士离开了人间,留给人民群众的是无限的怀念,留给家人的是永远无法抹去的悲伤。
由于儿子的离世,芦振龙的父母因过度悲伤,身体出现了很多病痛,为照顾年迈的父母,2004年4月,宋桂萍申请调回山东老家,成为山东省公安厅的一名普通民警。
结语
芦振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精神是永存的。
十几年来,每天都会有络绎不绝的人民,来到芦振龙英雄纪念碑前来悼念他,缅怀他。
英雄不会孤单。
对于芦振龙而言,与歹徒的殊死搏斗,是基于身为人民警察的职责,而在面对罪犯时,英勇无畏,勇敢坚强,一次次倒下站起,是为了心中那永远不能崩坏净土的坚持。
英雄已逝,他的故事必将激励着无数人投身到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的职责中去,也鼓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勇敢前行,面对黑暗,奋起反抗的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