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林彪“出而不战”的援朝策略有用吗?美军文件揭晓真相,林彪高见

0
分享至

抗美援朝历时三年,给中国打响了名号,也彻底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偏见。

但是当初做出这个决策并不容易。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屁股还没坐稳当,“隔壁邻居”朝鲜就搞起了分裂。

分就分吧,还牵涉进来了美苏两个大国。

中国就不能坐视不理了。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

当时中南海的领导人们正如火如荼地讨论着新中国应该如何建设,怎样才能够打好地基,每天都充满着对于中国美好未来的期盼。

谁曾想朝鲜战争的爆发让中国不得不暂停“兴国”的种种构想,开始分析朝鲜战争的局势。

各个领导人对于是否出兵朝鲜争执不休,而林彪在关键时刻提出了一计良策,但却因为错失良机而最终胎死腹中。

倘若林彪的计策能够得以实施,抗美援朝或许将是另一番局面了......

一、错过出兵朝鲜的时机

说到抗美援朝,就不能不提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说白了就是以美国和苏联的两大阵营争夺霸主造成的结果。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

受日军压迫多年的朝鲜终于有了翻身的余地。

但是却因为8月初的《波兹坦公告》,再次陷入争端。

当时,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杜鲁门为首的国家签订了《波兹坦公告》。

签订《波兹坦公约》

日本接受公告并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日本是投降了,但是后续还有清理战场的一堆破事。

经美、苏协商,双方确定了对在朝鲜日本军队作战的空中及海上分界线

分别开始清理朝鲜战场上的日军。

《波兹坦公约》三巨头

但是他们唯独没有谈及陆地方面应该如何划分,这就为之后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立刻进驻朝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扫荡了在朝鲜的日本关东军,并且让日本在8月10日就投了降。

苏联的速度引起了美国的恐慌,照这样下去,整个朝鲜不就成了苏联的阵地了吗?

美国立马做出回应,在北纬38度划了一条所谓的“三八线”作为受降日本军队分界线

让苏联清理三八线以北的战场,而自己清理三八线以南的战场。

斯大林同意了。

但是,美国又怎么轻易放弃北朝鲜。

1948年,美国扶持李承晚上位,建立了“大韩民国”。

苏联一听不乐意了,立刻在朝鲜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由金日成担任首相。

由此,美苏冷战使得朝鲜成为了牺牲品,朝鲜自此被分裂为南北两半。

而美苏冷战依旧在持续发酵着,双方都企图吞并整个朝鲜。

1950年6月,金日成向李承晚示好,表示想要“和平统一朝鲜”。

但李承晚在美国的撑腰下果断拒绝。

6月25日凌晨,朝鲜在苏联的支持下突然对韩国军队发起进攻,酝酿了5年的朝鲜战争全面爆发。

但是让美国没想到的是,美国提供给韩国1097万美元的军事援助和1.1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而韩国却被朝鲜的突袭打得溃不成军

美国眼看面子上挂不住了,一边派出海空军支援李承晚的败军,一边派第七舰队开赴我国台湾海峡。

这下中国也不高兴了,你们打你们的,来我们领海干什么了?

关键是,美国在台湾海峡横行霸道,不仅阻挠了我们清理战场,而且挑衅了我国的领海主权。

这个时候中国领导人已经有出兵朝鲜的意图了。

但是人家朝鲜没请我们去,我们当然不能去当舔狗。

我们只能先坐山观虎斗

美国为了挽回面子也是费了老大劲。

美国以联合国名义组建起“联合国军”,并派出了美国的“无敌战神”麦克阿瑟为总司令,参与到援助韩国的战争中来。

而麦克阿瑟反其道而行之,在防守薄弱的仁川地区登陆,对朝鲜进行一次突袭。

由此爆发了9月15日著名的仁川登陆战。

麦克阿瑟

克阿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攻陷了仁川,打得朝鲜人民军溃不成军。

使得朝鲜战争的局势发生了360度转变,战局的优势开始偏向于韩国。

然而就在9月15日到30日之间,周恩来曾经召见苏联大使和军事顾问,强调了中国想要出兵增援朝鲜的意图。

仁川登陆战

但是斯大林当时看不起我们啊。

他却坚持认为如果韩国没有跨过三八线,中国就没有出兵的必要,这种说法还真是委婉。

而朝鲜在这个时候完全是看苏联的脸色行事的,见老大哥不让中国出兵,朝鲜也没有吭声。

但是很快,9月30日汉城沦陷

朝鲜首相金日成焦急的致电斯大林要求增援。

而斯大林这才在10月1日致电毛泽东,请求中国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增援朝鲜。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反攻时机,局势已经相当不利了。

二、林彪:“能不打就不打”

当斯大林发出这个请求增援的消息时,中国已经改变了原本想要增援的态度

由于中国密切关注着朝鲜战争的局势,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大家都认为此时再出战,胜算实在不大。

中南海的各领导高层针对“要不要出战”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其中林彪就强烈反对出战。

10月6日,中国军委常委会在颐年堂召开扩大会议。

参会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李富春、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杨尚昆、胡乔木、雷英夫。

这些人要么是中共中央的重要领导人,要么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这场仗将由他们来决定打还是不打。

会议于下午3点开始,毛主席经过简短的分析和介绍后,彭德怀风尘仆仆地推开了大门

“我来晚了,来晚了!”彭德怀说道。

周总理首先与彭老总握手说道:“彭总,会议下午3点就开始了,来不及等你。”

彭德怀摆了摆手,随后便快速落座。

彭德怀落座后,会场上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毛主席打破僵局说道:“关于出兵援朝问题,大家还可以摆出不利和有利条件。各抒己见嘛。”

一直沉默不语的林彪突然说话了,他说道:

“我们已经打了20多年的仗了,现在刚建国不久,百废待兴,国内战争留下来的创伤还需要修复,特别是我们没有跟美军真正较量过,打蒋介石的军队我们有把握,但美国有强大的陆海空军,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给他们逼急了,朝我们投个原子弹,也够我们受的。”
(以上有精简,但表达的意思一致)

面对林彪的回答,在场的许多人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确实,在这个时候去和美国抗衡要面对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许多人都认为还是不打得好。

林彪又继续说道:

“朝鲜只有几百万人口,而中国近5亿人口,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中国,是不划算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林彪是毛主席确定的指挥中国军队入朝作战的最高指挥官,他的话,毛主席得听取。

林彪

但毛主席说道:“你说得有道理,但是眼看着美军要打到家门口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一旦美国占领整个朝鲜地区,中国以后就别想有安稳日子过了。”

经过一番考虑林彪提出了“出而不战”的策略。

他说:“要打可以,先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发展,能不打就不打,做好东北地区的防守。”

大家面面相觑,这场会议再度陷入了僵持。

彭德怀整个下午都没有发言,而是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思考,大家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第二天,会议继续召开,彭德怀这次发话了。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否则,等美国占领了整个朝鲜,将来的问题会更复杂。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摆在我们家门口,它想发动侵略,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与其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建设。”

很显然,彭德怀是赞成出兵朝鲜的。

而毛主席听了之后也激动地说道:“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这么一说,会场上基本上就确定了这场仗必须要打。

林彪等不赞同出兵的人是站在当前的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上考虑。

而彭德怀和毛主席等赞同的人则是考虑美国占领朝鲜后对以后中国发展会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

最后,双方不再胶着,毛主席一锤定音“打!”

于是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赴朝鲜战场。

这是一场豪赌,但是我们却不得不赌。

而后在进行战略部署过程中,毛主席也全盘采纳了林彪的建议——出而不战。

10月14日,毛主席向彭德怀提出志愿军入朝后先取守势,构筑好防御线,六个月后在谈攻击的问题。

但是志愿军秘密入朝后,因为敌人向中朝边境迅速推进,志愿军很早就遇到了美军,被迫改变原定先建立防御线的计划,仓促发起第一次战役。

而林彪设想的公开出兵,先声夺人,“出而不战”的战略意图也因此没能实现。

因而,这场战役可谓打得轰轰烈烈。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坚强的意志顽强抵御了美军的进攻

最终逼得战无不胜的麦克阿瑟不得不带兵撤退。

三、“出而不战”不是不可能

1953年7月27日,中美双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美国签订停战协议

第二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这意味着打了3年的朝鲜战争终于进入了尾声。

这场战争让我们彻底摆脱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在国际上彻底打响了名号。

签订停战协议

这场仗我们打得很辛苦,但却换来了国内长久和和平和国际社会的刮目相看。

当初轻视我们的苏联迅速转变对中国的看法,和中国进入了“蜜月期”。

美国则是认清了中国的实力,长久以来,都把中国当成威胁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动不动就搞制裁、搞封锁,阻碍中国发展进步。

而朝鲜和韩国更是目瞪口呆。

他们万万没想到,打了三年的朝鲜战争,竟然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1948年朝鲜被美苏分裂为北朝鲜和南韩国,1953年签订停战协议,依然是北朝鲜和南韩国。

当时李承晚很不服气,甚至拒绝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他们统一朝鲜的愿望破灭了,还经历了几年的战乱,元气大伤。

而中国在兵力不如美国,装备不如美国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用刚强的意志抵御冬日的严寒,换来了美军对中国的尊重。

但是在这场战役中,我们也牺牲了很多战士,而多半都是冻死在战场上的。

电影《长津湖》中有画面令人直到今天依然记忆深刻。

选自电影《长津湖》剧照

有一队人民志愿军战士趴在白雪皑皑的小山坡上,冻成了一个一个冰雕,美军总司令克拉克看到这番景象,向这些已经死去的战士敬了一个军礼,随后说道:

“我们的敌人拥有如此强大的决心,我们永远都无法战胜他们。”

随后便选择了撤兵。

尽管电影已经将现实艺术化,但是这其中体现的战争的惨烈,志愿军们的刚强意志却是实实在在的。

选自电影《长津湖》剧照

有时候会想:倘若当初我们在仁川登陆战前后就出兵,结局会怎么样?

当时我们是在朝鲜打得溃不成军之时才出兵,已经算得上是力挽狂澜,才打赢了这场仗。

但是,如果在仁川登陆战前后出兵,朝鲜兵力充足,苏联的支援源源不断

那个时候的局势,我们还真的有实现林彪“出而不战”的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

当时美国在朝作战中制定的第76号文件、81号文件中就有提到:中国或苏联军队没有卷入朝鲜战争,如果中国或苏联军队介入,美国军队应防守在三八线一带。

后来美国在授权麦克阿瑟时,也多次提到了“在中国和苏联没有出兵”的前提之下。

但当时苏联已经增援朝鲜,而中国却一直是按兵不动的状态。

因此美国对于中国还是有所忌惮的,倘若中国在当时出兵,或许真的在不用“战”的情况下,就能够起到震慑美军的作用。

林彪当时提出“出而不战”正是充分考虑了美军对于中国是否出兵的忌惮心理,也足以见得林彪当时的高明之处。

但可惜当斯大林请求中国出兵之时,已经错过了“出而不战”的最佳时机。

结语: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吴京饰演的伍千里在电影中说道。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换来了国家长久的和平,而他们也因此长眠于地下。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

如今抗美援朝已经过去近70年,我们不断的强调着战士们的英勇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就是不希望将来的00后、10后将这些为国牺牲的将士们忘记,只有常怀着感恩之心面对过去,才能拥有知足常乐的幸福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啾咪侃侃史
小啾咪侃侃史
历史解说 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 欢迎关注
6387文章数 39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