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行业观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县一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0
分享至

作者 | 朱沛庆 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刘晓菲 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 | 杨琪

编者按:为更好发挥“信用”“征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在全辖探索建立具有县域特色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一县一模式”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实践,部分试点旗县区已经初步建立了“五方定位四棱锥式”“网格化管理”“信用+信贷”“三优”“包片、包村、包点”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本文在总结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社会信用体系的规模和功能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统的巨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确立为建设目标,全面部署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建设任务。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我国首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指出“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确立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

农村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石,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和农业的重要前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就指出,“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

01

赤峰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县一模式”的实践

“一县一模式”的由来。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是内蒙古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该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截至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01.9万人,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赤峰中支”)着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总结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赤峰市所辖旗县区较多,各旗县区农牧业产业各具特色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决定在全辖逐步探索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县一模式”工作。提出各旗县区支行结合地区实际和当地特色,创造性地探索建立具有地区标识性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模式,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带动当地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主要实践。一是规范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人行赤峰中支组织成立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和工作职责,同时建立与部分旗县区政府、涉农金融机构之间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商讨工作进度和思路。为更好开展赤峰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县一模式”工作,人行赤峰中支先后制定下发《赤峰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县一模式”工作实施方案》《赤峰市“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工作三年规划方案》,对此项工作进行总体设计规划。

二是创新宣传方式,提升信用意识。有效提升农牧民信用意识,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为此,人行赤峰中支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逐步扩大征信宣传受众群体覆盖面。一方面,线下持续推动“十进”活动开展,即征信知识进机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商圈、进部队、进口岸、进景区、进校园等专题宣传活动。另一方面,线上依靠新兴媒体和新兴媒介进行宣传。自2019年以来,先后在赤峰市电视台录制了《信用报告查询面对面》宣传节目、制作拍摄《使命-为民便企 基层央行在行动》专题宣传微电影、设计制作了“征信云服务”小程序、建设了“征信”主题公园等。各类宣传举措进一步提升了辖区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营造了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交流合作,凝聚工作合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沟通与合作。截至2022年末,人行赤峰中支已经建立了“人行牵头、政府主导、多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即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各旗县区政府统筹指导、统一推进,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涉农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并各司其职的多部门合作交流机制。各相关部门间定期交流工作进展,制定联合奖惩措施,实现信用等级结果在部门间的互信、互认和共享,从而加强评级结果的应用。

02

“一县一模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试点旗县区“一县一模式”已基本建成。截至2022年末,赤峰市12个旗县区中已有5个旗县区建立了县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其中,喀喇沁旗以“三信”评定为抓手,以党建引领、联合共建、思想宣传为中心,以统一“三信”评定标准、打造信用培育工程、发挥信用示范激励作用和展现信用创造财富能力四个基本点,构建了“五方定位四棱锥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林西县按行政区划划分为街道、乡镇,乡镇细化为行政村,行政村细化为村民小组,辖内涉农金融机构根据所服务区域,对细分后的街道、乡镇、村组划格管理,大格细化小格,小格细化到村组后,对村组所属的农户进行点对点服务,从而形成由面到格再到点的管理格局,进而实现对农户精细化、个性化、无空白、无差别的全覆盖式的信用服务,成功探索出了“网格化管理”模式;此外,敖汉旗打造“信用+信贷”,克什克腾旗以“三优”促增信,巴林右旗实行“包片、包村、包点”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

信用评定标准开始实现县域统一。截至2022年末,赤峰辖区已有4个旗县区政府制定下发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文件明确规定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选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评定标准,并要求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实行差异化的优惠政策,充分彰显“诚信走遍天下 失信寸步难行”的激励奖惩作用,对县域地区“三信”评定工作起到了规范指导作用,有利于促进县域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向统一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信用评定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辖区开展信用评定的农牧户、行政村和行政乡镇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末,辖区除部分偏远牧区外的其他农牧区均已开展了信用评定工作,信用评定覆盖范围达95%以上。截至2022年末,辖区共有信用户55.51万户,信用村1244个,信用乡镇99个,与2018年末相比较,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占比分别提高33.9%、18.6%和6.15%。

征信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日益凸显。在人行赤峰中支的组织领导下,辖区涉农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不断释放“信用能量”,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相继为农牧户推出了“乡村振兴贷”“金牛贷”“金鹏贷”等多款信贷产品,为“信用户”贷款提供更多便利化条件,不断激发征信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融活力。截至2022年末,辖区涉农金融机构已发放涉农贷款较上年同期增加14.2%,发放信用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8.1%,信用贷款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4.4%,信用贷款累计为农牧民节约利息1.42亿元,助力农牧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03

“一县一模式”背景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部门合力发挥不充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与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县一模式”下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更是需要在地方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指导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领导能力,发挥各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力量,共同合作探索开展具有县域特色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而就目前赤峰辖区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旗县区各部门之间缺乏紧密合作与配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缓慢,未能成功探索出符合县域发展特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

信用信息共建共享难。农牧户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建档是开展信用评级、助力农户融资的重要一环,而对于目前信息采集和建档的主力军涉农金融机构来说,信用信息共建共享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出于信息保护的目的,农牧户一般只对单一的信息采集机构进行授权,致使金融机构无法将采集到的信息与其他机构和部门进行共享。另一方面,由于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商业竞争,金融机构不愿将本机构掌握的客户详细信息进行分享,以免流失客户资源。

农牧户诚信意识有待提升。农牧户群体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之一,农牧户诚信意识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诚信意识水平与居民所受文化教育水平息息相关,而辖区大部分的农牧民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农牧民群体尚未形成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与此同时,在开展信用评级的过程中发现,越是信用评级高的人群,越是珍爱自己的信用记录,相反越是信用评级较低的人群,往往难以享受到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政策,因此其很难有改善自身信用形象的动力,也造成了这类群体诚信意识持续偏低的现实状况。

04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立自上而下的部门合作机制,更好发挥部门合力。为更好调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部门间合力,应建立自上而下的部门合作机制,即由各相关部门的上级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协调,统筹规划,达成合作共识,形成指导性文件,指导相关下级部门开展具体工作,从而使各基层部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建立自上而下的部门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各基层部门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考核力度,制定清晰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要求,鼓励各旗县区探索建立具有县域特色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公开透明开展考核工作,激发各部门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县一模式”的创建热情。

加快建立县域统一数据库,多措并举实现数据共享。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首要任务是建立县域统一的农牧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在县域数据库成熟的基础上,可尝试建立全市统一的农牧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节省成本,提升数据库建设效率,可充分利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信用中国”网站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其他信息和未被收录的农牧户主体信息进行补充完善。在加强信息共享方面,为充分发挥涉农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需要由地方政府和地方中国人民银行主导,为各金融机构划分信息采集上报责任区,各金融机构在做好信息保护的基础上,定期采集上报本机构责任区范围内的信息主体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持续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提升农牧民诚信意识。一是要以农牧民为主要宣传对象,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使其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

二是大力宣传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户”创建活动,主要围绕“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户”的评选标准及相关优惠的金融政策等内容,激发农牧户争当信用标兵的热情,使其充分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优先获得贷款的通行证,更是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的象征,从而增强农牧民“重诺守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是树立诚信典型的正确引领作用。定期在村民活动广场等显著位置公布诚信典型和“失信”黑名单,进一步弘扬诚信引领作用,约束失信行为。

四是农村金融机构要恪守行业信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的同时,增加对正常贷款尤其是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与广大农牧民共建农村信用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卡生活》杂志
《金卡生活》杂志
专注银行卡产业的平台
2175文章数 8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