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
产业、产品没有变,企业能不能不增加能源消耗而实现健康发展?最近,吴江一家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给出了肯定答案:通过供电部门提供的“能效账单”服务,获得了个性化用电改善建议,只需要优化峰谷段生产班次安排,每月就可以节省用电成本20%左右。
都说“一滴水里可见阳光”。在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能效账单”服务其实仅是诸多措施之一。比如,能源审计、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管家等方法在苏州早已全面推广。作为全球瞩目的制造业基地,苏州是能源消费大市,但苏州的煤、电、气、油等能源“先天不足”。近年来,苏州不断加快能源变革步伐,通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探索城市能源消费向环保低碳转型,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节能减排、能源效率提高。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22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22.2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7.6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7%;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下降2.4%。
优化能源结构,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就需要从每一个行业、每一家企业抓起,由点及面,形成趋势,变成“风景”。在此方面,苏州工业园区最具代表性。多年来,该园区积极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使用,构建多能协同的智慧能源体系,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光伏-储能-充电桩-天然气分布式”区域能源互联网络。其中,“尚美工厂”通过建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多能互补型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正负抵消,达到了相对“零排放”。“博世苏州”在数字化能源管理、单位产值能耗优化、废弃物和污染减排、绿色建筑、绿色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探索实践,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两家企业也上榜2022年度苏州市首批“近零碳”工厂名单。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级绿色园区、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一个个响当当的称号镌刻在园区的绿色发展“成绩单”上,背后则是一次次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探索与尝试。
很显然,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对于苏州的工业企业来说,就是要以能源管理服务为抓手,持续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