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36年西安事变,杨虎城想要杀蒋,张学良拍桌怒道:你动手试试!

0
分享至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这一天发生了。张学良、杨虎城在民族大义面前,选择以发动兵谏的方式来逼蒋抗日,无疑成为了一段佳话。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事变发生前后的一些细节。

先来说说杨虎城。他曾经是冯玉祥部下的一名将领,但在1929年看到冯的势力有所削弱,就果断投靠了当时正红得发紫的蒋介石。

对于这次叛变,他美其名曰:冯待他不好,一直将他视作炮灰,归附老蒋,实乃弃暗投明。

不得不说,杨虎城的眼光颇为独到。通过在驻马店战役、中原大战中立下的军功,杨虎城得到了老蒋的赏识和认可。在欣喜之余,老蒋给杨虎城戴了几顶高帽,还下令让杨虎城掌管西北军政。

当然,杨虎城虽是土匪出身,但对老蒋的政治手腕并不陌生,甚至看得很清楚。他明白,老蒋如此厚待自己,无非是利用自己的军队和声望,帮他摆平西北战事,压制住蠢蠢欲动的冯玉祥罢了。

并且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老蒋竟然堂而皇之地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命令杨虎城率部剿灭陕西一带的中共红军。

对此,杨虎城看透了老蒋的别有用心,由此逐渐积压下了越来越多的仇气和不满。不过,老蒋也清楚,杨虎城投靠自己,同样也是为了利益。说白了,他们二人就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上下级关系而已。

再来说说张学良。跟杨虎城不同,张学良跟老蒋之间的关系比较特殊。身为东北少帅,张学良的身份、家世、人脉、社交,远远高出杨虎城。

而这也就让老蒋不敢抱以轻视和怠慢的态度,反倒跟张学良称兄道弟、互为亲朋。更为重要的是,张学良和老蒋的夫人宋美龄之间的私人关系也很好。因此,张学良和老蒋可谓“自己人”。

正是因为杨虎城、张学良与老蒋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才导致他们二人在西安事变前后存在不同的个人想法,并因此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和冲突。

当时,正坐镇西北地区的杨虎城,整日为不能上前线将日军驱逐国门而气愤。让他更恼怒的是,老蒋还命令他一心剿共。这显然使得富有爱国之心的杨虎城更为痛恨老蒋。

正是在这种心情的影响之下,杨虎城在剿共当中接连失利,一度产生了厌战的念头,甚至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情绪。

看到杨虎城如此不中用,老蒋当即就让张学良率军进驻陕西一带,并封他为西北剿共副司令,以此指挥杨虎城剿共。

然而,经过数次交锋,加之杨虎城的劝说,张学良的抗日情绪逐渐高涨起来,并扬言国共两党应该联手将侵华日军赶出中国。

对此,老蒋起初还不在意,认为这是张学良在打趣,不料时间一长,他才发现张学良也被蛊惑住了。一气之下,他便来到了西安,现场盯着张学良和杨虎城剿共。

可是,张、杨二人不但不听话,而且直言进谏,建议老蒋联共抗日。因此,老蒋恼羞成怒,拍桌怒道:换人!过了几天,在老蒋的授意之下,蒋鼎文出任西北剿共总司令,卫立煌则担任指挥员。

张、杨二人见状,深知老蒋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于是在1936年12月12日悍然发动了西安事变,把老蒋软禁了。

紧接着,张、杨二人就开始轮番苦口婆心地劝说老蒋联共抗日。不过,每一次的谈话,都是无功而返。因为,老蒋始终不妥协,非要消灭中共不可。

无奈之下,张、杨二人只能秘密商量下一步行动计划。然而,令张学良感到吃惊的是,杨虎城的想法甚是吓人,他居然想要杀蒋,以绝后患。

张学良的无名之火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指责杨这是“卸磨杀驴”。想想也是,杨虎城劝说张学良绑架了老蒋,然后还要怂恿张学良亲手将其杀掉,这哪像一个军官所说的话。

杨深知理亏,就没再继续说什么。可是,张学良却对杨虎城失望至极,没想到他竟然是这种人,胆敢产生“弑君”的想法,这该是有多么讨厌老蒋。

就此,二人的此次谈话不欢而散。不过,张学良也反思过这件事,明白杨虎城的苦衷。他懂得,倘若放蒋,杨虎城今后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搞不好,还会被老蒋反杀。但是,张学良绝不会因此而杀蒋,毕竟他们二人的私人关系非同一般。

当然,杨虎城也很精明,看到张学良不愿意杀蒋的态度后,他就改为拥护张学良,以此给外人制造西安事变完全是出自张学良一人之手的假象,故意埋没自己的“功名”。

对此,张学良也心知肚明。杨虎城此举,无非是把自己一人推向了风口浪尖之上,而杨虎城则可以安全退居幕后罢了。

不料,杨虎城这一招还挺有效。在此之后,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全都压在了张学良一个人的头上。刘湘还曾致电全国,说要“勤王”,活捉西安事变的主谋张学良这个大罪人。这让张学良感到了很大的恐惧和紧张。

在重压之下,张学良决定再跟杨虎城商讨一下老蒋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位国民党的领袖。

出于张学良意料的是,杨虎城已经不再提及杀蒋,而是强调放蒋之后如何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对此,张学良不以为意,还讥讽杨虎城这是杞人忧天。

可是,杨虎城却坚决认为这不是想太多,而是实打实的考虑。毕竟,他不能跟张学良比,老蒋出来后,不会把张学良怎么样,但一定会杀掉杨虎城,以此来泄西安被绑之愤。况且,老蒋这个人动不动就翻脸,真不能不防备着点。

不料,张学良根本就不想搭理杨虎城,而是坚持要放蒋,因为他实在是承受不住来自外界的压力了。可是,杨虎城得不到人身安全的保证,就是不同意放蒋。因为在杨虎城看来,放蒋如同放虎归山。一旦放蒋,自家性命肯定难保。

因此,张、杨二人又开始争吵起来。最后,他们的谈话再次不欢而散。张学良回到自己的住所,把这件事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后,觉得不能再听信杨虎城的言辞,于是就暗暗下了决心:放蒋。

经过一番秘密准备,张学良在1936年12月25日下午3点给杨虎城打了个电话,叫他过去一趟,还没等杨虎城问清楚什么事,张学良就挂断了电话。

对此,杨虎城感觉有意外发生,就在腰间别了一把手枪后,匆匆赶去见张学良。不料,到了那里后,杨虎城惊奇地看到,张学良居然亲自把老蒋送上了轿车。

这时,杨虎城脑中飞快思考:老蒋马上就要离开西安了,现在到底要不要动手呢?可就在他思考之际,只见张学良的几个警卫员从草丛中钻了出来,顺势缴了杨虎城的械。这一刻,杨虎城深知,一切都太晚了。

很快,张学良便把老蒋送到了机场,还跟着他一起坐飞机去了南京。而后来的事情证明,杨虎城的思虑和担心不是杞人忧天。杨虎城之后被老蒋暗杀,而老蒋的小老弟张学良则惨遭囚禁。

假设,杨虎城当时真的杀了蒋,后来的历史又会如何发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历史解说员
新历史解说员
新的历史观点和写法
415文章数 9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