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照坏了手机的激光雷达,会照瞎你吗?

0
分享至

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王笑渔

编辑 | 周到

头图 |Marvel Studios

“电池有辐射,不买电动车。”

“电机有辐射,不买电动车。”

“换电站有辐射,不买换电的车。”

继“电池辐射”之后,如今,大家不买电动车的理由又要多了一条——激光雷达会有“激光辐射”。前不久,有网友爆料:拍摄蔚来ES7的激光雷达时候,小米12SU的相机传感器直接被烧出绿线。

无独有偶,2019年的CES展上,也发生过类似的激光雷达灼伤摄像头传感器的案例。

一位工程师在拍摄自动驾驶车时,手上价值1,998美元的索尼相机就被激光雷达灼伤了。他随后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会出现两个明亮的紫色斑点,并散发出水平和垂直的绿线。

当拍摄的画面中出现这种绿线,那么大概率就意味着,激光雷达已经把相机CMOS图像传感器给烧坏了。而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作为电动车“堆料清单”上必选的智能化配置,激光雷达从2022年开始大规模量产上车了。有的车型用了一颗激光雷达,有的是两颗。最极限的像长城的沙龙机甲龙,在前后左右共装了四颗激光雷达。基本上,只要这些车辆处于启动状态,激光雷达就会实时地对周遭行人、车辆和物体进行扫描。

看到这,很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激光雷达会灼伤摄像头,那它是否会损伤人的眼睛呢?

只要是激光雷达,就会释放能量

首先大家要知道,激光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目前大多数智能手机中都带有波长为940nm的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模组用于人脸识别。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每天进行密码解锁、刷脸支付等行为,会进行100次以上的“刷脸”。每次刷脸时都会有近30000束不可见的近红外激光在脸上照射2秒。

在如今这个时代,激光的照射只会越加频繁。

车载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其实说来也简单。作为一种主动测距方式,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探测回波 信号,获取目标的位置特征量。激光雷达的基本组成如图下所示,主要由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扫描模块和控制模块4个子模块组成。

激光器发射出的光束,打到地面的树木、道路、桥梁和建筑物等障碍物上,反射的部分光波会被激光雷达的接收器接收。

由于光速为已知量,那么根据飞行时间原理可以得到从激光雷达到目标点的距离。与此同时,扫描模块不断将激光束偏转至空间不同位置,从而实现对空间目标不同位置的测量获得三维点云信息,继而得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精确重建。

激光雷达最早是用于军事领域,后来因为自动驾驶的需要在汽车领域开始大规模被应用。随后,激光雷达逐渐演化了多种技术路线,比较常见的就是机械式激光雷达、MEMS微振镜半固态激光雷达何转镜式半固态激光雷达。

无论采用哪种技术路线,目前的激光雷达都需要向外发射激光束,都存在一定风险。“激光雷达内部有发射器,这就代表它有一定能量的输出。”集度智能驾驶负责人王伟宝向虎嗅表示。

《激光产品人眼安全白皮书》中明确提到:“激光安全如果得不到严格控制,会给用户以及带来很严重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人脸识别等高频率、低功率、长时间的激光辐射累积所带来的潜在危害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快速增长的近红外激光器的应用,由于发射的激光对人眼不可见,用户对于激光辐射的位置、强度、以及风险并不知情。”

当然,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的表现。

激光产品的波长和功率,决定了激光对人体不同组织的伤害。波长决定不同人体组织对激光的吸收特性以及危害的机理,而功率和能量则会决定激光危害的程度。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0825-1)依据激光产品的波长、最大输出激光功率或能量将激光产品分为了几个大的安全等级——1类,1M类,2类,2M类,3R类,3B类,4类。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等级越高,危害程度越高。

目前市面上可量产的车载激光雷达产品,实际上是都需要满足CLASS 1级别标准。而只要是满足该标准,在产品表面或者产品说明中,就一定能找到“黄底、黑字”的特殊标示。

比如,在禾赛AT128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产品手册中,就展示了CLASS 1激光产品的标示。

再比如,Velodyne的机械式激光雷达的产品表面,也贴有“CLASS 1激光产品”的警示标示。

理论上,只要看到这个“CLASS 1激光产品”的黄色标示,就代表着它对于人眼是没有危害的。

“CLASS 1”就像是一张激光雷达的“身份证”。有了这张“身份证”,激光雷达才能算是合格的产品。那么,在正常情况下,合格的激光雷达对人眼就是没有伤害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满足“CLASS 1”标准的产品,也并非100%情况下都绝对安全。

根据该标准的描述:“CLASS 1基于现在的医学知识,被认为是安全的。在产品正常工作的条件下,眼睛都不会受到有危害的光学辐射。或者虽然是产品含有有伤害性的激光,但被放置在相应的密封产品里, 没有任何有害的辐射能逃出封闭装置。”

这意味着,如果激光雷达产品的密封外壳出现损伤,很可能会存在辐射逃出的风险。

安全和性能只能二选一?

几乎所有车载激光雷达产品,都需要在性能与安全之间做取舍,在悬崖边疯狂试探。

激光雷达的测远能力是激光雷达性能的一个核心衡量指标,探测距离越远,越能及早发现前方险情,留出充足的时间给车辆系统做出决策并执行。

但随着被测物体距离的增加,回波信号的强度会不断下降。如果为了实现更远的探测,简单粗暴的增加激光发射功率,不仅会为系统功耗及散热带来问题,同时也与安全性原则相违背。

目前业内主流的激光雷达产品,按发射器的波长来分,主要有905nm和1550nm两种。

像蔚来NT2平台用的Innovusion Falcon、飞凡R7用的Luminar IRIS,都是采用的1550nm激光器。而理想汽车L系、集度ROBO-1、路特斯ELETRE,用的都是禾赛AT128,905nm波长。

对于905nm和1550nm这两种波长谁更安全,业内曾有过激烈的讨论。

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中,给出了一个叫最大允许曝光量 (MPE) 的计算值,也叫安全阈值——它是指的,在给定波长和给定持续时间内,不造成生物损伤的情况下,每单位面积所允许的最大激光能量。而MPE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横轴代表不同波长的光,纵轴是人眼的MPE值,不同颜色的线代表不同脉宽的激光器。

各种脉冲持续时间下,905nm与1550nm的最大允许曝光 (MPE)

在曲线图中,1550nm激光器的MPE值,比905nm激光器的MPE更高——这意味着,使用1550nm激光源的激光雷达系统可以使用更多功率。理论上,1550nm的安全功率上限确实比905nm高。

“1550nm激光拥有比 905nm更好的人眼安全性。”蔚来相关负责人向虎嗅表示,通常人眼可见光波长范围为380nm-760nm。远超人眼识别范围的1550nm激光无法在人眼视网膜上聚焦成点,且在通过眼球过程中大部分都会被水吸收,因此几乎不会对人眼造成危害;而905nm激光则更接近可见光波长,容易在人眼视网膜上聚焦成点。为保护人眼安全,通常905nm的激光雷达的光功率上限较低。

“具有更好人眼安全性的1550nm激光雷达可允许输出更高功率,实现更远探测距离。”

不过,以此来判定一种技术路线比另一种路线更安全,可能有失偏颇。

在动力电池技术上,其实也有着类似的逻辑存在。比如,理论数据都认为磷酸铁锂电池的热稳定性比三元锂电池高。但从自燃事故数据统计看,用磷酸铁锂的电动车自燃的案例并不会比用三元锂的电动车要少。所以,选择更安全的技术路线,只是提供了系统一个有相对优势的基础。

在激光雷达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该波段人眼能够承受的激光阈值,还需要考虑不同波长下的环境光噪声、水吸收系数、激光器及探测器成本等问题,从安全、性能以及成本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判断。所以,激光雷达的安全和性能并不是完全由波长决定的,而是整体系统设计决定。

“1550nm和905nm只是两种不同的波长选择,各有优劣。车企选择哪种波长取决于激光雷达系统的整体设计,波长本身并没有三六九等之分。”理想汽车智能驾驶产品总监赵哲伦向虎嗅表示,只有在过量的情况下,两种波长的激光才会对人眼产生危害。

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1550nm的激光器的光强超过法规限制范围,那么它同样会损伤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同理,905nm如果光强超了,也会伤害视网膜。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两种激光雷达,发射功率和释放出来的能量确实有差异。

“1550nm激光雷达的功率是大于905nm的,这是因为它的探测器使用铟镓砷材料,其灵敏度远小于905nm使用的硅材料的单光子探测器,需要更高的功率才能达到测远和分辨率要求。赵哲伦向虎嗅表示,对于汽车零部件来说,更高的功率意味着整车更费电、同时也会带来散热问题和NVH问题。

更高的功率,也恰巧是1550nm激光雷达隐藏的风险。集度智能驾驶负责人王伟宝向虎嗅表示:“激光雷达输出的能量,现阶段被限制在对人眼是没有损伤的,但这个能量可能达到了手机传感器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能量极限,确实可能会是有损伤的。”

简而言之,激光雷达释放的能量对人眼都是安全的,但对摄像头足以“致盲”。

手机的“眼睛”,小心激光灼伤

文章开头提到了两起“摄像头被烧出绿线”的案例,恰巧都是1550nm激光雷达的杰作。

因为在手机摄像头里面,设置有CMOS图像传感器,CMOS IMAGE SENSOR,简称CIS。它作用是将入射光(光子)转换为可以查看,分析或存储的电信号。

人眼与CIS的接收波段范围

人类眼球的可见光波段范围在400nm-700nm左右,而CMOS传感器的可见光波段范围在350nm-1050nm左右。通俗点讲就是,CMOS传感器的敏感度是人类眼球的1000倍。

“905nm或者1550nm能否对摄像头造成损伤,与聚集到CMOS传感器面上的能量密度有关。”赵哲伦向虎嗅分析道。

在他来看,905nm的激光雷达对摄像头来说,是相对友好的。“905nm激光雷达的单脉冲能量更低、出射光斑更大、发散角更大,因此会聚到CMOS面上的能量密度更低。1550nm激光雷达由于功率更高,所以相对风险也更高。”

至于最可能损伤摄像头的原因,L4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则给出了两种解释:可能是1550nm波段的光不被silicon(硅)吸收, 在结构中的其他材质上转换为热能, 烧毁了photo diode(光电二极管);又或者是此CIS(CMOS图像传感器)结构中有对1550nm的波段较薄弱的材质。

到目前为止,市面上还没有一个相对准确和详尽的实验报告,来解释1550nm激光雷达到底是如何损伤摄像头的?当然,也无法证明905nm激光雷达就一定不会损伤摄像头。

对于所有的车企和激光雷达公司来说,还是得从设计端开始,为激光雷达产品预留了更高的安全阈值。并且对真实使用情况,加以长期的检测和管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否者,在疯狂扩张与下沉之后,搭载激光雷达的车辆很可能会演变为“摄像头杀手”。到了那个时候,不光是手机摄像头遭殃,道路上的监控摄像也要多加小心了。

激光雷达诞生的初衷固然是好的——加速自动驾驶落地,方便人类出行。

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说,激光雷达产品为了达到的最佳性能,而牺牲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为代价,那么毫无疑问就是违背了这项技术的初衷。烧坏了手机摄像头还算是小事,一旦真灼伤了人的眼睛,那可要比“刹车失灵”的性质更加恶劣。

最后,我们奉劝大家:不要拿手机对着激光雷达近距离拍摄,同时也不要用眼睛长时间直视激光雷达。烧坏了相机CMOS传感器,花几千块就能换新的,烧坏了眼睛可不是拿钱就能治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晚了!山西狗主反杀案,双方都后悔了,郭某妻子终于低下了头

晚了!山西狗主反杀案,双方都后悔了,郭某妻子终于低下了头

一只番茄鱼
2025-11-16 12:35:59
足坛最大遗憾!从未踢过世界杯的15位大神,榜首人称“史上最佳”

足坛最大遗憾!从未踢过世界杯的15位大神,榜首人称“史上最佳”

澜归序
2025-11-16 02:35:43
83年,下岗职工花700块买下上海废旧水塔住,22年后拆迁时愣了

83年,下岗职工花700块买下上海废旧水塔住,22年后拆迁时愣了

温情邮局
2025-11-11 10:58:54
谢震业、陈佳鹏、严海滨折戟男子百米预赛,广东队陈冠锋晋级

谢震业、陈佳鹏、严海滨折戟男子百米预赛,广东队陈冠锋晋级

南方都市报
2025-11-16 13:41:43
日本人扛不住了!高市早苗对央行下手,日元狂跌,丰田却多赚百亿

日本人扛不住了!高市早苗对央行下手,日元狂跌,丰田却多赚百亿

云上乌托邦
2025-11-15 15:03:50
中方通告全球:3名航天员带回约100斤太空“特产”,引发高度关注

中方通告全球:3名航天员带回约100斤太空“特产”,引发高度关注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15 21:09:12
800年来第一个访华的泰国国王,这是干嘛来了?

800年来第一个访华的泰国国王,这是干嘛来了?

观察者网
2025-11-14 16:04:07
太牛了!樊振东创全运会66年历史记录,赛后发言更是让人佩服

太牛了!樊振东创全运会66年历史记录,赛后发言更是让人佩服

探源历史
2025-11-15 18:57:06
三看亮剑:才懂建国后丁伟孔捷都是正牌军长,为何李云龙只是代理

三看亮剑:才懂建国后丁伟孔捷都是正牌军长,为何李云龙只是代理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0-27 11:20:31
短视频是人类最大精神鸦片之一,沉迷其中会摧毁这4大珍贵能力

短视频是人类最大精神鸦片之一,沉迷其中会摧毁这4大珍贵能力

知识圈
2025-10-21 21:32:02
辞去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当选国际乒联副主席 得票率91%断崖领先

辞去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当选国际乒联副主席 得票率91%断崖领先

风过乡
2025-11-16 08:19:22
体育世家出好苗!18岁小将击败潘展乐3天拿3金,还是复旦高材生

体育世家出好苗!18岁小将击败潘展乐3天拿3金,还是复旦高材生

以茶带书
2025-11-14 18:10:02
陕西某985女生买情趣内衣退货,店主无奈吐槽:穿成这样卖给谁?

陕西某985女生买情趣内衣退货,店主无奈吐槽:穿成这样卖给谁?

观察鉴娱
2025-11-15 16:11:08
周总理弥留之际“违规”见一个人,嘱咐他:台湾有两个人不能忘!

周总理弥留之际“违规”见一个人,嘱咐他:台湾有两个人不能忘!

浩渺青史
2025-11-14 20:27:05
新甲午战争?这次中国要摧毁日本的军国意志,要击沉日本岛,要雪百年之耻!

新甲午战争?这次中国要摧毁日本的军国意志,要击沉日本岛,要雪百年之耻!

李光满说
2025-11-13 20:24:13
前线报道:乌克兰首次对俄罗斯电力系统发动导弹打击,摧毁多座主要火电厂

前线报道:乌克兰首次对俄罗斯电力系统发动导弹打击,摧毁多座主要火电厂

柯义在乌克兰
2025-11-15 22:19:37
中国地铁,开始“断供”了!多地地铁申报被拒,债务风险亮红灯

中国地铁,开始“断供”了!多地地铁申报被拒,债务风险亮红灯

青梅侃史啊
2025-11-15 19:43:15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环球网资讯
2025-11-15 20:57:18
未用热应该缴费吗?西安供暖空置费争议“出圈”,背后民生诉求求解

未用热应该缴费吗?西安供暖空置费争议“出圈”,背后民生诉求求解

大风新闻
2025-11-15 17:34:06
社评:日方切莫误判中方发出的严正警告

社评:日方切莫误判中方发出的严正警告

国际在线
2025-11-15 21:30:03
2025-11-16 16:11:00
虎嗅APP incentive-icons
虎嗅APP
个性化商业资讯与观点交流平台
25282文章数 6870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头条要闻

樊振东成马龙后第二位蝉联全运会乒乓球男单金牌球员

头条要闻

樊振东成马龙后第二位蝉联全运会乒乓球男单金牌球员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宋佳二封,易烊千玺拿奖张艺谋乐开花

财经要闻

涉三宗罪 释永信被批准逮捕

科技要闻

谁在炒作全固态电池?

态度原创

本地
教育
亲子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教育要闻

三年级求周长,难住不少家长

亲子要闻

大脑发育超前的娃,有3个表现藏不住!第2个最容易被家长忽略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解放军报:武力介入台海 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