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权威解读

0
分享至

慈善融真情,爱心无止境。

开明慈善彩虹践行开明慈善基金会初心使命,扶贫济困、助学兴教。传播慈善文化,凝聚人间大爱,绘出绚丽色彩。

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在2月14日国新办就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过去的一年,“三农”压舱石得到夯实,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了基础支撑。

一是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和油料扩种超出预期。生猪生产保持稳定,全年肉蛋奶、果菜鱼供应量足价稳。

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优化完善,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强化落实,返贫致贫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大台阶,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分别比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和2.3个百分点。

四是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实施,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安宁。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哪些方面发力?

唐仁健表示,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是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下一步必须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目标上重点是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在措施上重点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在政策上重点是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唐仁健称,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因为大豆玉米单产现在比较低,开展吨粮田创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

如何帮助脱贫群众生活再上一层楼?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之一进行强调部署。

一是抓监测帮扶落实。 开展监测对象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进一步提升识别精准性、帮扶针对性,及时化解因疫因病因灾等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实行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

二是抓发展动力培育。 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就业,着力用发展的办法,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帮助脱贫地区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产业发展短板。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三是抓帮扶政策完善。 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持续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等重点区域政策倾斜力度。深化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帮扶机制,促进形成防止返贫工作合力。

有哪些政策利好助力农民增收?

中央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表示,今年一号文件作出了部署安排,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稳定就业增加一块。 目前,我们调查超过四分之三的农民工在省域内就业,超过一半在县域内就业,要顺应这种趋势,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二是经营增效提升一块。 将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通过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

三是财产收入挖潜一块。 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

四是转移收入拓展一块。 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增加对农民的补助补贴,筑牢社会安全底网,让农民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有哪些具体的部署?

刘焕鑫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是硬件、软件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设,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一手抓软件建设,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

刘焕鑫介绍,要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一是整合载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二是创新抓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民喜好着手,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通过制定规范、强化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等方式,狠刹不良风气,努力成风化俗。

让“土特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考虑?

唐仁健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从四个方面来下功夫。一是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二是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三是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四是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

他说,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提“农业强国”有何深意?

2004年至2023年,中国官方连续20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一做法显示出“三农”在中国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中国官方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强国”。

文件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农业强国”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作为重点提出。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迅速补齐现代化建设短板,而且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分重要。

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国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同步实现农业强国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指出,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强国”也有对国际环境的考量。近年来,国际形势非常不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对保持国家稳定和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粮食问题不容有失。中国是人口大国,耕地资源稀少,更需要绷紧粮食安全的一根弦,要逐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以往很多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质种质资源都被国外掌握,面临“卡脖子”的风险,未来中国必须建设农业强国,补齐农业生产的各方面短板,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图速览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国新网、中国新闻网、第一财经

开明慈善基金会(Kaiming Charity Foundation以下简称基金会)的前身是由民进中央发起,民政部担任业务主管单位的非公募基金会,是新形势下,民进发挥全会优势,整合资源,更好的响应中共中央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的号召,为提升民进全会社会服务能力而创建的公益平台。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原主席严隽琪担任基金会第一、二届名誉理事长;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原第一副主席罗富和担任第一、二届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原常务副主席刘新成担任第二届副理事长。2012年成立以来,基金会在民政部指导下,在民进全会、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以体现民进“立会为公”的价值追求为导向,坚持“两个为主”工作方针和温暖民心的工作主调,稳健运行,规范发展。

2019年12月,基金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了社会化改革。第三届理事长由民进会员、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秦东魁担任。现有理事15名,监事3名。

基金会始终立足职能使命,助力民进中央定点贵州安龙扶贫,参与贵州毕节试验区建设,支持新疆教育发展,培育“同心·彩虹行动”品牌,倡导“服务就在身边,人人可以参与”的微公益理念,开展了“书香彩虹”、“春联万家”系列活动,形成了自主项目、专项基金和合作项目三种公益项目类型。募集资金1亿1千元,资助学生8313人次,培训校长、教师等1800余人次,有效支持和服务了民进全会社会服务的重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开明慈善基金会将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为、开拓进取,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新的贡献。

电话:010-84570264 工作时间:8:30----16:30

邮箱:kaiming@kaiming.org.cn

网址:www.kaiming.org.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7号512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开明慈善基金会
开明慈善基金会
扶贫济困 助学兴教
406文章数 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