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泽民曾来到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视察。作为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来到这里的江泽民倍感亲切,也与这里的元老级人物进行了密切沟通
此次会谈,他曾风趣地总结了自己在中央工作多年所取得的成就。他说:“如果说还有一点成绩的话,那就是我坚决抵制军队经商……很惭愧就做了这些微小的工作。那么为什么要禁止军队经商呢?
一、来自张爱萍的建议
自1984年之后,我国的发展进入到迅速崛起阶段。为了适应国情,提高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作出过重要讲话,他认为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顾大局发展经济,随后再提高军费以及钻研高精端武器。
此次讲话之后,我们国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裁军计划,仅仅一年就裁了将近百万大军。虽然这样能省下很多钱将其投入到市场经济建设上,但对解放军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与此同时在军费开支上也做出了减少,以至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的军费支出,只占全国GDP的1%。
面对这样大的趋势,部队中自然会出现不少的问题,为此经商之风就诞生了。很多地方部队打着“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口号,开始兴办起了工程、工厂等业务。这样的风气也如燎原烈火一样迅速席卷了全国上下。
其实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对部队这一现象是非常抵触的,他曾亲自给国防科工党委写了一封建议信,里面的大致内容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能经商的,只有早先的军阀部队才有这样的风气,如果热衷于经商,时间久了必然会让部队腐败。”
对于张爱萍的这一建议很显然是具有远见性的,不过当时的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很多。因为我们既要搞发展又要稳大局,很难将所有事情都做得面面俱到。
就这样对军队的整改一直耽搁了下来,以至于到后期很多部队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们旗下的公司更是多如牛毛,甚至还与台资、港资合伙。
二、大力整改部队风气
到了90年代,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江泽民,深刻的认识到了部队经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为此在大会上曾提出“军队不能经商”的重要指示。
不过对于这一政策的实行又谈何容易呢?当时很多部队将经商的根扎得实在是太深,绝不能以雷霆手段进行整改,而是要通过逐步收缩的方式循序渐进,使他们慢慢适应。
1991年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师级以下部队不能经商,时隔两年又调整为军级以下部队不能经商。直到1995年的时候,分部整顿大局已定只剩下了各大军区持有的的军办企业仍然存在。
虽然这些企业并不多,但却个个都是“难啃的骨头”。因为牵涉的人实在是太多,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巨大。
为此中央军委只能先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部队进行改革,随后又进一步全军整顿,就这样贯穿了整个90年代的部队整改,终于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三、解决部队实际问题
既然军队经商风气已经得到了整改,那么他们的开支军费又该从何而出呢?要知道在一开始的时候之所以会有这种风气出现,就是因为我们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从而对部队的拨款减少。
其实对于这一问题在当时也是相当棘手,90年代中央财政并不宽裕,碰到年景不好的情况则会更不景气。
不过地方财政却比较富裕,因为当时实行的是“财政包干制”。虽然这个制度在起初确实起到了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也逐渐显露,那就是中央财政越来越贫瘠,地方财政却充裕了起来。
根据数据统计,在1988年广东省政府的财政收入大概在119亿元左右。可是按照当时的制度,他们只需要上交14亿到中央。由此可见,地方政府确实相对比较富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镕基总理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总算搞出了一套相对完美的新税制度,使中央财政逐渐宽裕了起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用在中央的身上也不为过。想要养活庞大的军队,并且不让他们自力更生经商,那么中央财政的宽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有了这个前提后,我们也在90年代展开了军队大改革,此后部队的一系列开支均由中央财政支付,严禁杜绝了部队私自经商的情况。
结语:
禁止部队经商,无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因为部队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安全保障,绝对不能被商业腐蚀掉。如果人人都想着怎么挣钱而不思报国的话,那么所造成的后果该多么严重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