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7年,南昌下沙窝发现具戴脚镣的烈士遗骨,验明身份急报刘少奇

0
分享至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4月10日,还在浙江东阳县北麓中学任教的凌凤梧,接到了一封来自于江西省政委亲自发来的急电。

政委言辞恳切,请他前去江西辨认一具埋在地底长达二十余年的骸骨。听完电话的他来不及细想,立马抛下手头繁重的工作,急匆匆赶往江西省南昌市。

凌凤梧

车站里迎接凌凤梧的是他的旧识缪敏,多年未见他们甚至来不及叙旧,转头一同登上一旁等候已久的专车,前往下沙窝的一处施工工地。

在3月份时,这里有一家化纤厂开始动工,工人们挖了没几天,就从地底挖出一具带有镣铐的骸骨。

担心是多年前发生的凶杀案,工地的负责人立马报了警。还没等结果出来,由毛主席批示,刘少奇领导的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就急匆匆地来到工地现场,把骸骨保护了起来。

原来,经过小组成员的多方查探,明确了下沙窝这个地方,就是之前国民党秘密处决共产党烈士的屠杀场。

而小组主要负责人方志存认为,这具带有镣铐的骸骨,就是方志敏烈士的遗骨。

方志敏是谁?为什么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师,会被请去辨认他的遗骨?

烈士忠骨,二十多年重现天日

世人熟知方志敏大多是因为其写得散文《可爱的中国》。该作写于1935年5月2日,是他在狱中挥笔著就。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在登上浙江省莫干山时,就曾提起过方志敏。他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方志敏

方志敏在1935年于江西省狱中被国民党残忍杀害,死时才36岁。

由于当年国民党行刑的地点过于隐蔽,在方志敏遇害后的二十余年间,人们不论怎么打听、探寻,都找不到方志敏烈士的尸骨。

看着焕然一新的河山,主席心中一阵感慨,暗自决定不能让为新中国付出的革命先烈尸骨无存。

1955年,毛泽东主席下达命令,让刘少奇同志组建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在组长的人选上,江西省方面推出了一个让大家都觉得很合适的人。

这个人就是方志敏的堂弟,时任江西省省委副书记、江西省副省长的方志存。

刘少奇

在方志存的记忆里,他和方志敏是一同长大的好玩伴和好兄弟,彼此之间无话不谈。而堂兄方志敏不仅在家中是他的兄长,在革命的道路上,也是他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加入共产党以后,他和方志敏活跃在赣边界和乡村之上,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方志敏的牺牲,给他、给组织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如今寻找方志敏遗骨的重任下达,不论是作为家人还是战友,他都义不容辞。

但距离方志敏牺牲已经二十几年,茫茫人世间,想要找到烈士遗骨谈何容易。在不畏艰难的几番调查之下,方志存和小组成员锁定了几个特殊的人。

一是一家名叫“真真照相馆”里的摄影师。

这家店在南昌的名气很大,相传方志敏就义之前,就是这位摄影师为他拍摄了最后的照片。

当调查小组把摄影师带去辨别方位时,摄影师只记得方志敏是在下沙窝殉难,却不知道尸骨究竟埋葬在哪个地点。

二是两个在国民党的命令下,用一口薄棺为方志敏收殓尸骨的人。

但由于年代久远,二十年间下沙窝的变化也大,这两人带着调查小组的人转了好几圈,往地底挖了好几米,也没能看到一点头绪。

为方志敏烈士寻找遗骨的线索就此中断,调查小组的人也闷闷不乐地呆在岗位上。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谁也没想到,转机就在眼前。

1957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一派出所接到报案,当事人声称在地底挖到了 大量散乱的白骨。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其中一具骸骨上,竟挂有一对镣铐。

按理说来,国民党为了折磨和威慑革命党人,给人戴的镣铐都有10斤重。但他们挖出的这一副镣铐,却仅有3斤重。

一时间他们难以辨别这是场凶杀案,还是当年在这里行刑时烈士留下的遗物。

等到相关负责人将消息上报,调查小组的成员都闻讯而至。

他们想起来,方志敏的遗作中曾提到,当年的狱警因为两人的交情,特地将他脚上10斤重的镣铐,换成了3斤。而当年为他换取这副镣铐的人,就是如今在浙江任教的凌凤梧。

等凌凤梧来到江西,跟着方志存、缪敏(方志存夫人)等人来到下沙窝,看着存放好的镣铐时,脚下一阵踉跄。

他颤抖着双手小心擦落镣铐表面的斑斑锈迹,泪水随着哽咽声划开现场的一片寂静:

“是你啊,敏弟啊敏弟……”

誓死不降,真心感召敌人

1934年,中华大地上硝烟四起,满目疮痍。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步伐越发残忍,民众救国存亡之心越发迫切。

但想要实现这一希望并不容易,那时国共两党还处于冷战时期,在国民党的眼中,“攘外必先安内”才是唯一的道路。

此时的红军双面受敌,不仅要从全局考虑,把战斗方针从内线转移到外线,还要时刻提防国民党军队的偷袭。

在前往福州的路途上,红七军团被国民党空军轰炸,不得已退回到闽北,改向江西、安徽两地进发。

10月,司令方志敏得到命令,他要率领由残部新组建的红10军团北上,去和同志们汇合,阻拦日军侵华的脚步。

谁料刚到皖南,他就遭遇了国民党部队的围攻。苦战几月,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和部队被困在怀玉山区。

1935年1月,红10军团多次突围失败。方志敏和战士们每天睡在山里的枯叶上,嚼干草饮雪水,躲避着国民党的监视。

就算条件如此艰苦,他和战友们都不曾放弃,依然不停地在冲破国民党部队的封锁防线。

谁料,最先被敌人攻破的不是战士的意志,而是身边人的忠心。

1935年1月29日,由于身边警卫员的出卖,方志敏于玉山县陇首村的一棵木梓树底下被俘。

在方志敏的遗作《清贫》中,记录了他被俘当然的情形:

两个国民党士兵在树下发现他后,看他的装扮和背叛者透露出来的消息,认出他就是这个部队里面最大的官。

他们想方设法得想从方志敏这里捞出点“油水”,毕竟在当时的民众眼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没有贪欲的官,是无法想象的存在。

但方志敏打破了他们所认为的“常理”。两人把他浑身上下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一厘钱,最后只搜到了一块表和一只笔。

作为一直接触先进思想的方志敏明白,国民党政府内部已经腐朽不堪,哪怕最低一级的士兵也会为了蝇头小利而耗尽脑汁。

而反观坚定不移的革命者,他们会因为信仰而选择清贫,因为清贫才能战胜常人所不能想的无数困难。

入狱后的方志敏悔恨万分,他常常用拳头怒砸脑袋,痛斥自己不该亲信奸人。

他不怕被捕,也不怕死,更不怕狱中的种种折磨和侮辱。只是从此之后都不能再为组织工作,不能再传递新思想的火种,让他倍感悲伤。

剧照

他从小就看到积贫扶弱的中国,在帝国主义手中苟延残喘。方志敏上过私塾也进过学堂,就算成绩再优异,看到同胞被欺辱时他满怀怒火却束手无策。

后来,在新思想的感召之下,他踏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在1924年3月加入党组织后,他更清晰得明白了奋斗的方向。

他和战友以江西为根据地,从实际出发,建立起了一部赣东北人民革命的斗争史。

方志敏知道,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压在人们身上的巨石,而只有反抗,才能使中华民族挣脱百年来的心酸和屈辱。

在被捕下狱后,通过观察国民党官员,他更加深刻得明确了这个观点。

剧照

国民党方面给方志敏许了高官厚禄,又让他的一些旧友和高官前去劝降,甚至用同样被俘的妻子缪敏作威胁。

但方志敏始终不为所动,甚至破口大骂那些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而让昔日战友脑袋落地的“叛徒”。

他在文中写到:“我完全知道这个危险,但处于这事无两全的时候,我只会走死的一条路!”

看着方志敏誓死不降,一直关注着他的蒋介石,就派了时任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所长的凌凤梧前去“诱降”。

但不知是上天注定,还是缘分使然,蒋介石的这一次安排,让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成为了挚友。

在和方志敏的接触之下,本应是敌人的凌凤梧被他的一片赤忱之心所感化。

在狱中,方志敏向凌凤梧讲解了无产阶级的要义。他还根据实际形势出发,劝诫凌凤梧远离国民党,去做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

而凌凤梧看着这位相识不久的朋友,不忍看他每日带着沉重的镣铐,就以“方便劝降”为由,为他减轻痛苦。又看他入狱后面容消瘦,以职务之便为他提供其他人所没有的饮食和房间。

在凌凤梧的帮助下,方志敏虽然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仍对思想传播抱有极大的热情。

他利用敌人提供的用来写下党内机密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浓缩了他一生所见所闻、所悟所感的文章。他把写下的文章悄悄塞给附近的狱友,甚至胆大得想请狱友帮忙带出去发表。

1935年8月6日,由于方志敏始终没有透露出一星半点消息,国民党方面忍无可忍之下就将他残忍得杀害。

得知消息得凌凤梧匆匆赶到现场,却只来得及看见带走方志敏的囚车。还没等他为挚友收尸验骨,凌凤梧就因曾多次为方志敏求情,而被列为“通匪罪”关进监狱。

谁也没想到,两人的再次相见,已是天人永隔。

遗骨面世,精神永存

从下沙窝挖出的遗骨共有79块,但这些被收集起来的遗骨都残缺不全,单凭肉眼完全无法判断哪些是属于方志敏的遗骨。

这份艰巨的辨别任务,交给了刚毕业没几年的青年法医张伟纳。为了让烈士英魂得到安息,张伟纳亲自在下沙窝走了一圈,考察方志敏就义之处的地形。

下沙窝旁边就是赣江,遗骨埋在黄土之下,又因地势较高而没有钙化粉碎。在经年累月的风沙侵蚀之下,遗骨表面骨质脱落,整体呈现出深褐色。

根据张伟纳的判断,这里的土壤年龄大概有20年,和方志敏牺牲的时间相吻合。

为了分辨出方志敏的遗骨,张伟纳排除了一些明显属于是小孩、妇女和老人的骨骼。他和助手采集了方志存等人的DNA信息,同剩下的遗骨一一对比,最后确定了其中有9块是属于方志敏。

1957年12月28日,张伟纳又小心翼翼地带着一箱遗骨来到上海司法部法医研究所,他请求老师张颐昌和陈世贤帮忙再次鉴定一遍这79块遗骨。

经过了复杂而严苛的专业鉴定过程,研究所法医和前来帮忙的考古学者一致得出了张伟纳的鉴定结果准确无误的结论,这9块遗骨就是方志敏烈士的遗骨。

在中共中央的批示下,方志敏烈士就义30年之际,江西省委在南昌市北郊梅岭脚下为方志敏烈士选了墓址。

为方志敏选择墓址的江西省省长,方志敏曾经的战友邵式平说:

“就这里好,志敏一生为人民,他不会侵犯群众的利益,不会愿意占用良田做墓地的。”

邵式平

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最真挚和最质朴的情操,他们永远把人民的权力和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他们的精神也代代相传。

1966年,为了保住方志敏烈士等具有特殊精神的遗骨,张伟纳挺身而出。

他把装着遗骨的木箱上“方志敏遗骨”的鲜明标识撕去,又用寻常木板盖在木箱之上,把他们藏在水池内,伪装成一张凌乱的工作台。

这一放,就又是十几年。

方志敏的遗孀缪敏没能等到丈夫的安葬,在一个月前先一步而去。在张伟纳守护遗骨的十年间,她给这位守护者寄去了方志敏的手稿和文章,感谢他为保护遗骨不遗余力的付出。

缪敏

1977年8月6日,搁置已久的方志敏烈士安葬仪式正式启动。

这位在生前饱受磨难,死后又沉寂数年的革命先烈终于能够安息了。

方志存两鬓已经斑白,他站在哥哥的墓前,像儿时那样轻轻说起了家常话:“哥,我终于等到了今天,找了你二十几年,又等了你十年……”

梅岭脚下松柏长青,一如方志敏所期盼的那样:

“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洞鉴历史
洞鉴历史
洞鉴历史真相
967文章数 426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