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为贯彻落实邓小平的重要决策,刘复之抓捕了很多高干子弟,曾经担任公安部部长的他,为何会主持“严打”?他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刘复之,1917年3月出生在广东的小康家庭,6岁在私塾学习,他从小就对家乡以外的地方很向往,希望能走出去看看。
17岁那年,他到香港学习,接触了新的社会思潮,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并且增强了爱国意识。
为了能拯救国家于水火,刘复之大量阅读进步书籍,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形势。
1938年10月,他被分配到朱德身边担任秘书,艰苦的抗战岁月,锻造了他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
纵观刘复之的革命生涯,至少有70年是在从事政法相关的工作,这也为他主持“严打”打下了基础。
从1983年2月开始,国内爆发了多起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让老百姓忧心忡忡。
尤其是2月12日下午的抢劫杀人案,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犯罪嫌疑人在逃亡期间又牵连无辜。
仅仅半年不到,包含入室抢劫、强奸、杀人在内,中国一共发生25000多起案件,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决定在全国开展“严打”行动。
7月16日,公安部部长刘复之和副部长李广祥听取了河北省刑事案件的统计后,越发觉得“严打”的必要性和紧急性。
7月19日上午,刘复之应邀前往邓小平的住所,和他详谈有关“严打”的事情。
邓小平开门见山地说:“现如今情况不容乐观,一定要严厉打击犯罪分子,不过解决刑事案件,要做好长期斗争准备。
现在属于非常时期,想要在短期内获得成效,要从重打击,但也不允许出现冤假错案。”
谈话结束的当天,刘复之就整理出谈话记录,邀请王东宁、刘刚、张铁军等人商议贯彻“严打”行动措施。
在“严打”期间,刘复之指出:“政法机关责任重大,既要查出犯罪事实,又要保护百姓,但无论如何不能刑讯逼供,一定要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来办案。”
刘复之抓捕的犯罪分子中,有许多是高干子弟,他们凭借家里人的身份,视法度为无物,任意妄为,其中就包括开国元帅朱德之孙朱国华、开国上将陈再道之子陈东平。
在这场战役中,刘复之作为主要领导人,不仅领导破获了“东北二王特大杀人案”等恶性案件,还创新研发了许多社会治安治理措施,对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严惩不贷,为新中国的社会综合治理贡献了不可小觑的贡献。社会趋于安定,老百姓平安生活,国家安全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3年8月25日,刘复之与世长辞,享年96岁,遗体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