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大新研究:家里换盐,一年少死100万人,每天吃8.8克低钠盐有益

0
分享至

“吃了低钠盐,差点把命弄没了!”

梅婆婆是尿毒症患者,听从了营业员推荐,买了两袋“低钠盐”回家。

69岁的梅婆婆是一位尿毒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次复诊,医生都会多次叮嘱要少吃盐,饮食尽量清淡,因为吃盐过多在进行透析治疗时血容量会增加,血压升高,会加重心脏负荷。对此,梅婆婆非常注重饮食搭配。

但吃多了清汤寡水,梅婆婆听到“低钠盐”可以防治高血压,抵不住诱惑,于是买了两袋回家试试,没想到才吃了两周,梅婆婆就出现了心慌、四肢乏力等症状,经过诊断,被判断为高钾血症。

不是说低钠盐有好处吗?为啥有些人吃了之后却有损健康呢?

一、最新研究:每天8.8g低钠盐,可显著减少脑卒中和过早死亡风险

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来说,低钠盐确实是有利的。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武阳丰教授早前的研究发现,低钠盐可减少每年中国100万人的死亡,明显降低心血管和早亡风险。

近日,这项研究又有了更加具体的发现——通过收集基线和随访期间24小时尿液样本,进行分析普通盐组和食用低钠盐组的24小时尿钾排泄量差异,发现心血管的获益来自于每天食用8.8克低钠盐。

武阳丰教授认为每人每天8.8g低钠盐,是一个安全且有价值的目标,而且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饮食环境中都非常容易达到。

为什么低钠盐能减少心血管和早亡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最佳,而我国北方地区人均每天食盐量已经达到13.4克,农村地区更是高达16.5克,远远超过了建议量,也是北方人高血压高发的原因之一。为了预防高血压发生,国家提出“限盐行动”,低钠盐也应运而生。

低钠盐有什么好处?

低钠盐产生咸味的分子为氯离子,因此低钠盐具有减钠补钾而保持咸味的优点,同时低钠盐可以调整人体钠钾平衡,帮助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因此比较适合高血压人群食用。

二、为什么有人吃了低钠盐会“送命”?

低钠盐的成功宣传,导致人群普遍相信,低钠盐会比普通盐更健康,但为什么案例中的梅婆婆却因“低钠盐”差点酿成大祸?

梅婆婆患有尿毒症,及合并糖尿病,对于肾脏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等人群,对钾元素代谢存在功能障碍,摄入过多钾,身体无法排出,会导致“高血钾”症,从而引起心律不齐、心跳减缓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甚至猝死

此外,这些人也不建议服用低钠盐

1、本身高血钾的人

对于患有高血钾症的患者,本身体内钾元素过高,并不适合使用低钠盐,以免加重病情。

2、正在服用高钾药物和影响钾排泄药物的人

此类人群所服用的药物,如ACEI和ARB类降压药以及螺内酯等,可影响体内钾离子代谢,进而影响血钾水平。

日常生活中造成血压升高的凶手,不仅仅是过度摄入盐分,厨房里还存在很多“隐形盐”如果平时做饭炒菜使用了,一定要减少食盐的使用。

三、为了减少高血压,厨房里的这些调料都要少用

1、味精

味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调味品,关于它的争议也不少。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注意到这个“钠”字没有?谷氨酸钠也是一种盐类,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这就是隐形盐,同样要限制摄入量。

2、鸡精

不少人会用鸡精替代味精,他们认为鸡精是鸡肉、鸡汤提取的产物,会比味精更天然。事实上鸡精除了有谷氨酸钠外,还会额外添加其他调味料,包括糖、淀粉等,其中谷氨酸钠占了40%,也就是说食用鸡精,同样是在摄入隐形盐。

3、豆瓣酱

豆瓣酱是不少菜肴的灵魂伴侣,回锅肉、麻婆豆腐等都少不了“豆瓣酱”。但豆瓣酱是由蚕豆瓣和辣椒胚混合发酵而成,为了防止发酵变质,需要大量的盐腌制。根据检测标准,豆瓣酱食盐含量为15%—22%,若每餐食用20克豆瓣酱,食盐摄入量就达到4克了,很容易食盐超标。

4、酱油

酱油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调味料,是大豆或黑豆、小麦等加盐、水酿造而成。按照其酿造工艺,盐分浓度可达17%。一般一勺酱油约15克,就含有1000毫克的钠,相当于2克食用盐量,含盐量不可忽视,日常调味也要注意。

人离不开盐,但也要适量摄入,对于低钠盐也不可过分追捧,根据自己身体情况用盐,才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昔日巴萨神童退役:曾比肩梅西,光速坠落!32岁无球可踢

昔日巴萨神童退役:曾比肩梅西,光速坠落!32岁无球可踢

叶青足球世界
2023-03-21 09:33:55
又一知名APP涉黄, “软色情”为何无孔不入?

又一知名APP涉黄, “软色情”为何无孔不入?

科技狐
2023-03-13 12:05:58
多点开花!广东队六人得分上双 张明池22分&杜润旺18分

多点开花!广东队六人得分上双 张明池22分&杜润旺18分

直播吧
2023-03-21 21:44:04
缅甸放走4位大学生,真的“掏心掏肺”,网友:改邪归正了?

缅甸放走4位大学生,真的“掏心掏肺”,网友:改邪归正了?

林小朱影院
2023-03-22 02:29:03
WTT新乡冠军赛定档,大满贯亚军钱天一落选,刘国梁另有安排

WTT新乡冠军赛定档,大满贯亚军钱天一落选,刘国梁另有安排

乒乓看世界
2023-03-21 19:43:06
打垮俄国就进攻中国?乌克兰纳粹说出心里话,给国内乌粉当头一棒

打垮俄国就进攻中国?乌克兰纳粹说出心里话,给国内乌粉当头一棒

战争史
2023-03-19 12:39:38
中国统一,时机到了?国防部对台独表态,拜登蔡英文同时收到噩耗

中国统一,时机到了?国防部对台独表态,拜登蔡英文同时收到噩耗

海峡军武
2023-03-20 08:52:26
过于精彩瑞信银行破产案件中的三个冤大头被欧美狠狠地收割了一把

过于精彩瑞信银行破产案件中的三个冤大头被欧美狠狠地收割了一把

娱乐故事汇hui
2023-03-21 19:56:58
中共悼词称号玄机揭秘!

中共悼词称号玄机揭秘!

刘新谈社会
2023-03-21 18:07:44
美国加州年薪$10w实际到手价值低到离谱!月薪不足$4000?

美国加州年薪$10w实际到手价值低到离谱!月薪不足$4000?

瞭望远方
2023-03-21 17:58:19
中东局势迎来大转折,叙利亚抛出震撼决定,美西方感到不妙

中东局势迎来大转折,叙利亚抛出震撼决定,美西方感到不妙

阿哥说军事
2023-03-22 01:48:41
布林肯说,在中国和其他各方的支持下俄罗斯的和平建议是不可接受

布林肯说,在中国和其他各方的支持下俄罗斯的和平建议是不可接受

杨大夫讲健康
2023-03-21 23:53:24
林彪先斩后奏,调动全军进入紧急战备,毛主席听后生气道:烧掉!

林彪先斩后奏,调动全军进入紧急战备,毛主席听后生气道:烧掉!

今人说古
2023-03-21 21:53:35
新冠悄然退场,当初过度防疫的后遗症却开始显现?值得我们反思

新冠悄然退场,当初过度防疫的后遗症却开始显现?值得我们反思

肖博健康
2023-03-22 00:56:49
男孩开电动消防车想帮忙灭火,拍摄者:最后和消防员合影后才离开

男孩开电动消防车想帮忙灭火,拍摄者:最后和消防员合影后才离开

36氪
2023-03-21 21:20:02
日韩加速和解,背后是美国大阴谋,不过这次,可能都不用中国出手

日韩加速和解,背后是美国大阴谋,不过这次,可能都不用中国出手

哨所
2023-03-21 15:43:41
蔡英文即将窜美之际,台湾各界发出“要和平”的呼声

蔡英文即将窜美之际,台湾各界发出“要和平”的呼声

海峡导报社
2023-03-21 19:48:10
2023年养老金调整已敲定,工龄20年30年和40年,分别增长多少钱?

2023年养老金调整已敲定,工龄20年30年和40年,分别增长多少钱?

社保小达人
2023-03-21 13:59:25
亲历者讲述缅北真实情况:关小黑屋,棒球棍伺候,靠下水道逃回国

亲历者讲述缅北真实情况:关小黑屋,棒球棍伺候,靠下水道逃回国

黄小资讯
2023-03-22 02:28:24
德媒:中国车市从没这么卷过

德媒:中国车市从没这么卷过

环球网资讯
2023-03-20 06:51:14
2023-03-22 04:24:49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揭露肿瘤真相,走出肿瘤误区
10073文章数 1931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猪肉里的“白条”是寄生虫吗?

头条要闻

官方:大熊猫"宝新"离世 原因初步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

头条要闻

官方:大熊猫"宝新"离世 原因初步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

体育要闻

布罗格登:我认为约基奇目前领跑MVP争夺 字母哥和塔图姆也有机会

娱乐要闻

刘恺威再当爹?李晓峰被曝怀孕2个月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一文看懂黄仁勋描绘的AI未来:AI迎来“iPhone时刻”

汽车要闻

售价18.68-23.68万元 新款领克05家族上市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时尚
旅游
公开课

外媒评“最恐怖游戏TOP10”

本地新闻

塌房的橄榄菜,在潮汕餐桌上到底啥地位?

她竟然偷偷结婚了?男方前女友个个都是大美女

旅游要闻

云南自驾旅行 发现绝美滇西北大环线

公开课

40岁广东男子,每晚夜跑6公里,一年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