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内媒体报道,近日,在韩国大卖的“大黄玉”葡萄被外界质疑是从日本“偷”来的品种,而非通过正常渠道引进的。尽管韩国方面多次坚称该品种是韩国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葡萄,但很快就被 自家的果农“打脸”了。
报道称,10月底,韩国水果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葡萄,该葡萄比一般市面上的葡萄要大得多,甚至有些果实的大小都能与乒乓球相比较,因其表皮一开始为黄色,越熟越鲜红的特征,故而在韩国有一个专属的名称,即“大黄玉”葡萄。其在韩国的售价一串能卖到8.5万韩元到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58-485元)之间,是当之无愧的“天价葡萄”。韩国媒体对该葡萄甚是看好,直言其会成为下一个“韩国优质葡萄品种”。韩媒此举,俨然将该品种列入了韩国自家研发的葡萄品种之中。
针对韩媒的说法,11月9日,日本方面很快就出来“打脸”了。有消息称,韩国的“大黄玉”葡萄和日本“微醺”葡萄的外形和色泽都极为相似,很容易混淆,疑似是从日本“偷”的,该说法反驳了此前韩媒“从日本引进”的说法。为了进一步核实,有日本记者暗访了一位种植“大黄玉”的韩国果农。
面对记者的暗访,该果农承认,“大黄玉”葡萄确实是从日本“偷”来的,由于日本种植葡萄的技术好,而韩国果农既没有种植的技术手艺,而且种植出来的葡萄甜度也不够,故而偷偷通过渠道“偷窃”韩国的葡萄品种。对于“偷窃”的行为,该果农不但没有感到惭愧,反而还辩解称,“在日本统治时期,日本也从韩国偷了很多东西”。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该果农的说法,日本“微醺”葡萄的研发者感到极为气愤,他表示,这就是在践踏自己心血的举动,非常不尊重别人的成果,这样做让人难以接受。
事实上,这并非韩国第一次“偷”日本的葡萄品种。有消息称,在“大黄玉”之前,韩国就已经盯上了 “阳光玫瑰”葡萄。据悉,“阳光玫瑰”是日本国立农业研究开发机构经过30多年开发出来的品种。今年8月,“阳光玫瑰”在韩国热卖,韩国方面表示,尽管“阳光玫瑰”是日本国立机构研发出来的,但由于该机构没有在日本官方的种植机构中申请专利,因此韩国果农有权利在不提交专利费的情况下种植该品种。
需要提及的是,在韩国方面的渲染下,韩国本土商超售卖的“阳光玫瑰”一跃变成了“韩国农户种植的韩国品种”,摆脱掉了来自日本的标签,其售价甚至和进口产品不相上下,一公斤价格在2万韩元到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0-160元)之间。针对韩国短短3个月内“偷”葡萄被抓的举动,日本网民纷纷开启“嘲讽”模式,有网友直言,“韩国人不仅没有‘匠人’之心,也没有羞耻之心”。甚至有网友借“韩流”讽刺韩国习惯“偷窃”的行为。
事实上,日本网友的讽刺不无道理。中国作为韩国的周边国家,就曾多次受到韩国方面的“偷窃”。就拿“泡菜”来说,韩国自认为“泡菜”来源于中国。去年12月,韩国教授徐坰德向中国百度公司发了一封邮件,对百度百科“泡菜”词条中“韩国泡菜源于中国”的表述提出抗议,要求百度百科词条将有关“韩国泡菜源于中国”的表述删掉。
不仅如此,只要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化涉及韩国,韩国人就好像看到至宝一样,疯狂“去中韩化”。例如,韩国将中国的“夏布织造技艺”改名为“韩山夏布织造”,并在2011年申遗成功。此外,“端午节”、“绳结”、“活字金属印刷”、“饺子”、“炸酱面”和“火锅”等都是韩国人瞄准的重点目标。
鉴于此,考虑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韩国文化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一个分支,韩国所谓的诸如“中国抄袭韩国文化”、“中国抢了韩国文化”之类的言论不过是给国际社会徒增笑料罢了,毕竟历史就摆在面前,任凭你如何洗刷,也改变不了历史长河中的烙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