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有一个粉丝给我发个视频,说2000年上海买房送户口,当时如果你买了现在就身价千万。2008年国家号召买房,当时如果你买了就是大赚。2014年国家又号召买房,当时如果你买了现在起码翻倍。最近国家又喊你买房了,你还不买?这种文案一看就是中介做的。我当时因为放假没有说,今天简单给大家唠一唠。
首先这种所谓的以前如何如何,现在就会如何如何,这是典型的经验主义。这就好比你上了牌桌,连押五把小都赢了,第六把你依旧买小,你觉得一定会赢吗?说难听点,你押几千块钱手都要抖一抖,更何况动辄上百万的房子呢。经验主义最大的陷阱就在于只看表象。20年前的城镇化率和现在一样吗?20年前的居民杠杆率和现在一样吗?你就说蒙古铁骑横扫天下,靠骑兵战术打赢这个打赢那个,现在坦克车来了,你再让他冲锋一波试试看。
其次中介做这种视频忽略了购买力的问题。2000年上海房价几千块钱一平你觉得便宜,可是2000年普通人才挣几个钱呢?我有个长辈总是说他当年北漂的时候,一套四合院才2万块钱,但问题是那个年代谁能摸出2万块钱?回到今天,咱老百姓不是没有意愿购房,谁不想买个200平的阳光豪宅?问题是你的有钱。20年前,老百姓但凡口袋里有几十万,不用号召他自己也会去上海买房的,20年后,老百姓但凡口袋里有几百万,不用号召他也会买房。所以买房这玩意儿,不用看什么经验、历史、政策,就看钱。
在过年期间,住建部长也出来讲话了,对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很有信心,各大房企老板也表示今年要拿地了,疫情过去政策回暖,大家都觉得楼市的曙光又来了,但我们普通消费者一定要明白,我们不能把自己放到房企和中介的角度去看问题。对于大哥们来说,新房子能卖出去,地能卖出去,那就叫回暖。但我们要看二手房交易价格有没有涨,二手房成交量有没有上升,这就好比咱炒股的,大盘红彤彤的没有用,成交量如何,趋势怎样你都不看,看着庄家玩得嗨,你也去凑热闹,下场如何,不用我说了吧。
我一直说,楼市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卖地的和开发商、银行他们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还有媒体给他们摇旗呐喊。你看到的信息是住建部、房地产公司给你的声音,你哪里能看到烂尾楼楼主的声音呢?就算你跟着政策买房顺势而为了,你觉得你赚到了吗?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前几年咬牙上车了,看上去房价是涨了,但就一套刚需住宅又不能卖,所谓的涨幅也就是个纸面数字而已,可是你实打实地掏空了六个钱包,还背了20年贷款。
我们看到的所谓利好消息,你要明白这个消息是利好谁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件衣服标价500,老板说200卖给你了,你说贵了要走,老板肯定拉住你说,要不再给你搭双袜子,这就叫利好消息。当你拿着袜子开心的说,今天赚到了,那就是有点憨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断出台利好消息,就是不断的试探大众的购买力,到底哪个价位是你能接受的?
站在我的角度,任何经济活动离不开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只靠政策就能满血复活。城镇化率基本见顶了,人口都负增长了,年轻人都躺平了,有能力的早就咬牙买了,没能力的他想买也摸不出三个大子儿。你说这是曙光,我怎么看都更像夕阳,毕竟曙光和夕阳还真的挺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