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指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且男性较多见。下面是日本专家研究和调查发现能大大增加肠癌发生危险的因素,一起来看看吧!
1、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 家族史
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某位直系家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岁时患上大肠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两人及以上者患大肠癌,就算是有大肠癌家族史。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结肠炎性疾病史
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患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大肠息肉史
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饮食与 致癌物质
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饮食中高热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过多,纤维素和维生素等明显缺乏,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后者对黏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而缺乏稀释致癌物的纤维素,又容易造成代谢后致癌物浓度增高。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中,就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导致大肠癌。
6、 精神因素
现代人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加上生活不规律,运动减少等都是导致大肠癌的发病因素。如果一个人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紧张、悲观、忧虑状态,大脑皮质的中枢调节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身体的正常调节就会紊乱,就会导致癌细胞的生长。
关注湿病专家善医生,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内容摘自《肠道疾病防治与调养》,主编:张昌欨,凌诒洁。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