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8日,北京八宝山梅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一些人与逝者素不相识。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他,但是读过《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他们夫妇二人一直照顾着毛主席,让主席有更多的时间忙于国家大事,这也是在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啊!”
原来,陌生人口中的“他”,也就是这位逝者,正是主席当年的卫士长——李银桥。
他很普通,一生跟随领袖无私奉献,他很特别,与主席有着超越血缘关系的“父子情”,多年来的勤恳付出,让他死后得以被众人怀念,原本朴素的追悼会也变得声势浩大,就在当天,现场还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都是主席的后人——李敏、毛新宇。
作为主席嫡孙毛新宇,与李银桥的交集并不算多,前来吊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爷爷的怀念以及对李银桥的敬重。
可对于李敏来说,就在她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就得到了李银桥夫妇的照顾,尤其是李银桥的妻子韩桂馨,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香山一直是主席的家庭服务员。
当年,李敏回到主席身边,给了主席很大的慰藉,韩桂馨也与李敏相处得十分融洽,所以说,李敏对李银桥夫妇的感情也有很多亲情成分。
追悼会当天,将近10时,李敏来到现场,众人主动为她让出一条路,肃穆的灵堂,李银桥身穿中山装安详地躺在灵床上,妻子韩桂馨始终陪伴在他身旁。
仪式结束后,李敏低着头默默离开,那时的她也已是年过七旬的老者,身体情况堪忧,就在李敏即将离开时,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喊“毛主席万岁”的口号,随后众人纷纷附和,虽说这样的氛围并不适合灵堂,可大家也知道,这句话恰恰是李银桥践行一生的写照。
说起主席和李银桥的过往,他们之间有着很多温馨的往事,之所以李银桥能够成为一位令人敬重的人,这都离不开主席当年对他的谆谆教导。
11岁参军之际,李银桥就一直给首长做特务员,奉命担任主席卫士的时候,他已经20岁了,可当时的李银桥十分渴望到基层打拼,为此,主席和他订下了“君子协定”,此后,李银桥在主席身边整整工作了15年,而他的各方面工作能力也在主席的提携下逐步提升。
说起他和韩桂馨的婚姻,多亏了主席的成人之美,那还是在战争时期,李银桥身为主席身边的卫士,工作积极上进的韩桂馨也被指派负责照顾主席女儿的生活起居,就这样,两个年轻人有着更多的交集。
只不过,在当时人人羞于表达心中所爱的年代,两人对彼此都有情愫却都不敢表白,还是主席看穿了他们的小心思,最终,建议李银桥借口给老家回信的机会,撮合两人成了一对革命恋人。
1949年5月4日,在党中央转移到香山后不久,主席就为他们张罗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从这一点看,主席早已将李银桥看作自己的儿子一般。
在众人眼中伟岸的主席,在李银桥眼中更像是一位慈祥和蔼的长辈,也是因为他当年亲身参与到主席的平凡生活。
在李银桥的回忆中,主席生活朴素程度超乎想象,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主席对自己以及女儿们的生活苛刻程度令身边人心酸不已。
正是在主席的耳濡目染下,李银桥不但成长为合格的卫士长,还有着很强的工作能力,即便1962年被派往地方工作后,他还会每年按照主席要求将地方见闻写成调查报告寄给主席。
十年动荡,两人的通信往来少了很多,可就在李银桥遭到诬陷还被隔离审查、抄家之后,是主席证明了他的清白,得以让他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就在得知主席病逝的消息后,李银桥一家连夜赶往北京,之后的每年,全家人依旧会来到主席纪念堂看望主席。
源于夫妻俩与主席之间的情深义重,晚年之际,两人才会一同写下《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一书,只为怀念那段难忘的岁月。
李银桥去世后,妻子韩桂馨每每想起往事还会不禁感慨:“老伴应该在天堂又与主席在一起了!”这何尝不是李银桥至死不渝的梦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