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提前还贷动了谁的蛋糕?各方博弈背后,更揪心的是公信力危机

0
分享至

提前还贷动了谁的蛋糕?各方博弈背后,更揪心的是公信力危机

壹、提前还款动了谁的蛋糕?

从去年开始,提前还贷已成风气,同时呼吁存量房贷利率降低的声音也越来越猛,然而始终不见动静。

于是进入2023年伊始,大家更是扎堆提前还贷,导致各大银行压力山大,某些银行关闭了网上提前还贷功能,去线下办理提前还贷也需要等好几个月。

很多网友质疑说,甚至包括自媒体大V如孙宁等,都在猛批某些银行不让提前还房贷——

孙宁有80多万房贷,每个月要还5000多,还了两年多,一共还了12万,结果他一查,只还了两万,剩下的十万都是利息,他算了一下贷款80万,最后要还160万。

——这样的房贷,搁谁身上谁生气啊。有钱不提前还贷才怪呢?

也是:贷款合同里既然允许提前还贷,银行就不应该再设置门槛,或者提高门槛。购房者欠贷,银行就拿征信施压,银行变相阻止提前还贷,何尝不是另类征信问题,希望国家一视同仁,给广大购房者公平公正公开决策权和选择权。

贰、提前还贷已成为多方博弈:

说到底,提前还贷已成为多方博弈:一方是银行和国家,一方是购房者。大家都一肚子气。


1、银行不愿意:最优质资产就是房贷。你们都提前还贷,我们还要业绩不要了?
2、国家不愿意:这样大家都不消费了。是啊,都还贷都没钱了,还怎么消费哈。

国家层面更顾虑的是:提前还贷一旦形成大规模,会造成宏观缩表,应对不及时,会造成经济大萧条,螺旋式坍塌。


3、购房者不愿意:

目前房贷利率降到3.7%,跟之前5.88利率差别太大,购房者还款减少购房成本。

大家都说:只要原房贷利率全线下调目前利率,就没有人扎堆提前还款了吧

各方都有道理。貌似成了一个死结了。特别是民众情绪很大——

【老百姓还贷压力大还贷困难不是问题?提前还贷导致银行收入减少反而成问题了?】

也是,看看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民生局面吧:
1、投资理财、基金、股票收益大不过房贷利率。
2、购房者压力山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养老医疗负担加重。

确实如此:

只有将首房首贷的利率都调整下来,不分之前之后,只要首房首贷!才能刺激消费,才能解决部分人扎堆提前还款问题,也能为银行保住部分的房贷——

虽然调低,还有利息可收,不然都还款还有什么利息可收?

银行,左右为难,但是,必须要做出取舍了。

只是目前看来,形势不大乐观:

现在网上铺天盖地的还贷潮,大家都在请愿人民银行发文降低存量房贷。虽然经济日报也刊登文章呼吁,但恐怕这次不会和09年一样普降利率。
毕竟,存量房贷总量太大——
目前接近40万亿的总存量房贷,降低50个bp一年就是200亿的纯利息减少。

而国家三年抗疫又内忧外患,正是军费开支大大增加的时候:很难放弃银行这一利润来源。

叁、深层次看这就是一场危机——公信力危机。

1、直接原因,就是专家对楼市一次次错误预判导致的,他们总以为政策的放松优惠力度加大就能刺激楼市的发展,结果是不如所料的。

加上这两年各地开发商烂尾楼事件频发,让很多民众丧失了安全感,去年甚至闹出了业主集体停贷事件。

2、更深层次的因素,是从三年疫情开始的:

有网友也看出来了:【死局——降了存量利率则银行业少利润,没奖金呀;不降则大面积提前还款,没有了消费能力,国家难呀……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公信力的危机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大家都明白,三年来,疫情的判断失误,误导了多少人?

然后最近,又是医改方案的实施,又是最近的养老新政延迟退休……

甚至,还有胡鑫宇案件等等,这些都是导致这场公信危机的重要因素。

公信力的一旦丧失,对国家和民族的伤害是巨大的——

所以说,提前还贷潮,只是浪花一朵,折射出很多东西:

我们的专家和政策,真的要反思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马英九武汉会晤失态

马英九武汉会晤失态

阿芸娱乐屋
2023-04-01 11:21:24
老两口半夜“行房”,不料“兴奋”的关键时刻,发生了悲剧

老两口半夜“行房”,不料“兴奋”的关键时刻,发生了悲剧

小朱侦探
2023-03-05 00:50:02
“逮捕普京”的国际法院,终于做了好事:裁定美非法冻结伊朗财产

“逮捕普京”的国际法院,终于做了好事:裁定美非法冻结伊朗财产

山水谈要闻
2023-03-31 16:55:27
广东:情侣在路边亲热搂抱,闺蜜躺在一旁睡觉,衣服太短惹人非议

广东:情侣在路边亲热搂抱,闺蜜躺在一旁睡觉,衣服太短惹人非议

梅子的小情绪
2023-04-01 15:32:18
缅北亨利二把手曝内幕:崩牙驹是电诈集团幕后大佬!本人坚决否认

缅北亨利二把手曝内幕:崩牙驹是电诈集团幕后大佬!本人坚决否认

洛洛女王
2023-04-01 10:27:01
国民党“新解释”:将“九二共识”解读为“中华民国”的短视之举

国民党“新解释”:将“九二共识”解读为“中华民国”的短视之举

闲话社语
2023-03-27 23:08:27
中国对韩国最好的回应

中国对韩国最好的回应

大海军事
2023-04-01 00:23:19
孙怡揭露豪门真相,婆家声名显赫,却要自己的母亲辞职带女儿?

孙怡揭露豪门真相,婆家声名显赫,却要自己的母亲辞职带女儿?

李月小文文
2023-03-30 09:41:45
女性最爱看什么类型的小黄片?调查了4000个姑娘,他们发现……

女性最爱看什么类型的小黄片?调查了4000个姑娘,他们发现……

莓想到吧
2023-03-31 14:06:58
重庆一男子因纠纷杀害律师妻儿后跳楼自杀,知情人:死者怀孕五月

重庆一男子因纠纷杀害律师妻儿后跳楼自杀,知情人:死者怀孕五月

刘新谈社会
2023-04-01 12:31:34
有些人的恶,到如此令人发指!是谁助长了如此疯狂社会戾气?

有些人的恶,到如此令人发指!是谁助长了如此疯狂社会戾气?

小妍说情感
2023-03-28 17:28:30
没收官员和富豪在美国的不良财产!美国做了中国政府一直想做的!

没收官员和富豪在美国的不良财产!美国做了中国政府一直想做的!

玫瑰花的眼泪
2023-04-01 10:15:39
任泉、王京花企业涉非法吸收存款案

任泉、王京花企业涉非法吸收存款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31 16:45:56
不用戴口罩?北京地铁:最新消息!

不用戴口罩?北京地铁:最新消息!

北京百事通
2023-04-01 08:49:23
《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官宣 61岁的张学友:确定自己还可以唱

《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官宣 61岁的张学友:确定自己还可以唱

红星新闻
2023-03-30 19:46:17
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若美与大国开战弹药消耗量将“爆表”

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若美与大国开战弹药消耗量将“爆表”

澎湃新闻
2023-03-31 19:27:08
领先20分输球!来看,广东队赵睿、徐杰、马尚赛后怎么说?

领先20分输球!来看,广东队赵睿、徐杰、马尚赛后怎么说?

体育哲人
2023-04-01 13:13:02
50年代,周总理跳起摘苹果的照片,当时将摘下来的苹果送给夫人

50年代,周总理跳起摘苹果的照片,当时将摘下来的苹果送给夫人

激情电竞君
2023-03-28 11:20:06
这就是马家祖坟,马英九一定会去的地方

这就是马家祖坟,马英九一定会去的地方

老覃讲历史
2023-03-29 23:05:35
1992年,湖北夫妇因儿子被拐自杀,23年后,女儿强行给父母开棺

1992年,湖北夫妇因儿子被拐自杀,23年后,女儿强行给父母开棺

我是一万米高的搞笑女
2023-03-23 15:18:24
2023-04-01 16:48:49
废柴说史
废柴说史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通古鉴今
317文章数 110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北京公布93个拟供租赁住房用地项目信息

头条要闻

张国荣逝世20周年:香港纪念现场成花海 国外粉丝冒雨祭奠

头条要闻

张国荣逝世20周年:香港纪念现场成花海 国外粉丝冒雨祭奠

体育要闻

利拉德:一个时代的遗孤

娱乐要闻

黑暗荣耀大反转!李到晛林智妍承认恋爱!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问界的脸,让任正非打肿了

汽车要闻

理想汽车3月交付20,823辆 累计交付超过30万辆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数码
手机
家居

张国荣逝世20周年粉丝仍纪念 风华绝代只此一人

艺术要闻

“佐临奖”四年后再颁奖,徐峥现场提议增加新奖项

数码要闻

苹果获Apple Watch新专利:可检测自行车是否有助力

手机要闻

苹果发布 iOS / iPadOS 16.5 首个公开测试版本

家居要闻

跳跃色彩点亮空间,呈现灵动的生命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