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中国香港,14岁移民美国,18岁步入哥伦比亚大学,24岁硕士毕业于哈佛大学;
毕业后进入华尔街从事金融工作,混得风生水起;
27岁,27岁当上了瑞士某银行联席董事;
29岁,29岁已经是法国投资银行副总裁,年薪百万美金;
他的照片挂在巴黎银行总部的大厅,是国际金融界最杰出的华人精英之一;
上下班豪车接送,出差配备私人飞机,出入各种高端名利场,生活体面且精致...一路顺风顺水,很多人对成功的定义,应该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他的名字,叫杜聪。
但就是这样一位金融精英,做了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毅然辞职,来到中国农村,过上了“一贫如洗”生活。
“我如今五十多岁了,开始做智行基金会的时候才三十出头。我没有结婚,但是我儿孙满堂,拥有30000多个孩子,如今孙子孙女也一大群了。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金钱买不到,令我觉得一生没白过,死而无憾。”
这是杜聪的原话。
01
出生于中国香港的杜聪,初中毕业前一直在香港的教会学校学习。14岁时,他跟随家人移民美国。
18岁时,杜聪以全年级第二名从美国三藩市高中毕业,考入哥伦比亚大学,进修金融专业。之后又在哈佛大学完成自己的硕士学业。
杜聪在哈佛
在27岁时,年纪轻轻的杜聪当上了瑞士某银行的董事。2年后他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才能,又出任了法国一家银行的副总裁。
在华尔街工作的10年时间里,杜聪已经成为一个年薪百万美元的优秀金融工作者。
甚至,他曾得到美国总统克林顿、香港大亨李兆基支持的事情,现在都很少对外谈起。
在金融界,杜聪是不折不扣的青年才俊,曾经将“成为华尔街最出色银行家”作为理想的他,也许连自己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因为一次公出就放弃了已经拥有的一切。
02
由于银行的融资项目常常涉及到高速公路和发电厂等大型工程,杜聪常有机会到中国内地洽谈业务。
一次,他遇到了一对身患艾滋病、到北京求医的父子。
这对父子告诉他,在他们老家河南上蔡的几个村子里,很多人都感染了艾滋病,最严重的一个村子,10户家庭里7户都有艾滋病人。
这番话,让杜聪心惊不已。
他对艾滋病并不陌生,在旧金山读高中时,一位和他关系很好的老师,因为艾滋病去世,这是杜聪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艾滋病。
之后在杜聪上大学时,纽约爆发了一场巨大的艾滋病灾难。每天都有很多人因为不知名的原因死去,甚至有一些潜伏期很长的病人突然发病,不治死亡。
可是,中国的农村为什么会出现艾滋病?那些村子相对闭塞,也不存在什么乱七八糟的交易,怎么会有如此大面积的感染?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和担忧,杜聪联系上了有“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之称的高耀洁,并在高耀洁的带领下,走访了河南的十几个村庄。
杜聪和高耀洁
而这次走访,成了他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破败的村子里,到处蔓延着阴暗绝望的气息;
发烧、溃疡、咳血、疱疹……床上病人骨瘦如柴,痛苦呻吟;
一个很瘦的孩子,吃力地推着木头车,从一条颠簸的泥路上慢慢走过,车上躺着奄奄一息的父亲;
一位绝望的母亲,坐在屋子里无助哭泣,地上铺着几个破麻袋几件破衣服,蜷缩着濒临死亡的孩子;
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在纸上画下了病床上的妈妈,她对妈妈说:“妈妈,你卖了我吧!卖了我,就有钱来买药吃。”
一位满头白发的奶奶,独自拉扯着两个患病的孩子,孩子的父母都因艾滋病去世了,奶奶告诉他:“等两个孩子都走了,我也该走了……”
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状,带给杜聪极大的震撼,让他痛苦不堪:
“我从未见过一个小村庄里集中着这么多的苦难,白发人送黑发人俯拾即是。”
他问,艾滋病为何会在这里横行无阻?
有人告诉他:“当地很多人由于贫穷,常常靠卖血挣钱。而一些地下血站非法经营,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常识,不仅共用针头,甚至在提取血浆后,把被污染过的血液重新注回到卖血者体内。”
“就这样,艾滋病毒在卖血人群中隐秘传播,经过较长的潜伏期后,如今开始进入高发期。”
卖一袋血40到50元,就为了这四五十块钱,很多穷人搭上了一家子的命。
03
十几年的海外生活,他切身经历了美国艾滋病从初发到高发、从医学疾患演变成社会病毒的整个过程,无数人被这种可怕的疾病折磨得家破人亡。
中国是否会重蹈美国的覆辙?杜聪非常担心。
他决定去做些什么。
于是,从艾滋村回来不久,杜聪辞去了银行副总裁的工作,自己出资在香港成立“智行基金会”,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艾滋病人。
叱咤金融界十几年,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成功就是金钱、权利、地位......这些杜聪都有了,但他却突然要放弃这一切。换句话说,这可能有些冲动了。
亲朋好友无法理解,杜聪母亲的反应尤为激烈:“我供你读哈佛,不是让你出来做义工的。你要做慈善,可以业余兼职去做。你现在年轻,积蓄可以供你不工作地生活几年,等你老了怎么办?你要为你的将来着想。”
至今,杜聪的母亲仍然认定儿子选择了一条自毁前程的路。
04
从1998年开始,杜聪自掏腰包,奔波在香港和内地之间。
除了在艾滋病高发区宣传防艾、救助病人外,另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是帮助那些父母已经患病离世的“艾滋孤儿”。
孩子的父母都死于艾滋病
杜聪说:“这个世界少了一个银行家,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这些艾滋孤儿没人帮,他们未来的命运,只能是一代代悲苦的轮回。”
一开始真的很困难,杜聪表示当时自己的钱花光了,全靠金融界的朋友毫无怨言慷慨解囊。
筹款也不容易,为了保护孩子们的隐私,连最基本的善款去向公开、使用透明都没法做,全靠其他人的信任。
多年的慈善,早已掏光了杜聪的钱袋。
这个曾经身价百万的富豪,如今更像是一个风尘仆仆的农民,挤长途汽车,住招待所,吃路边摊,有时也会为了孩子的几百块学费辗转难眠。
第一年,他资助了127个孩子,第二年又资助了392个,第三年达到600个......
20多年来,杜聪和他的“智行基金会”,一共资助了3万多名艾滋遗孤和贫困儿童,遍布河南、安徽、山东、云南等十多个省,100多个县。
他骄傲的表示:“我们资助的其中一个村,人口2300,有95个孩子考上大学。这些年,我们资助的孩子有4000人考上大学,不少考上北京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自己拿到奖学金,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读书的也有。今年还有清华大学的博士后呢。”
资助的孩子在英国读研
而对于那些无意求学的孩子,杜聪也会尽力给他们寻找养家糊口的出路,他四处奔走,与不少技校合作,让这些孩子能在初中毕业后学习一技之长。
同时,杜聪还联系了不同的企业,与他们达成协议,在不暴露打工者身份的前提下,接纳一批年满18岁的艾滋遗孤前去工作。
“我曾经去河南农村探访一位孤儿,他爸爸为了改善生活做鞭炮,结果被炸死。我就想,他爸爸不是被鞭炮、艾滋病害死的,而是贫困。所以我想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企业、通过大学生回农村,促进农村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河南农村有很多艾滋病妇女,她们干不了农活,也不能外出打工,于是杜聪创办了一个环保袋工厂,为当地一些感染艾滋病的妇女们提供就业机会。
环保袋工厂的妇女们正在工作
有来访者到厂参观,杜聪会提前提醒:“不要当场买环保袋,家访的时候也不要给钱,否则会让她们很没有尊严。”
能够凭自己的努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对她们而言是最有力量的活法。
杜聪还在上海开了一家法式面包坊,店里的面包师基本全是受过资助的孩子,盈利则全部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2016年,海上青焙坊培养的3名毕业生及面包师傅代表中国队闯入了法式面包世界杯总决赛,打赢了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面包强国,获得第4名。
05
在杜聪20多年的努力下,3万多贫困孩子的人生焕然一新。
然而,他自己的人生却被彻底“耽搁”了。他没有结婚,没有生子。
杜聪参加被救助孩子的婚礼
可他毫不在乎,只笑着说:“3万多个孩子,都管我叫‘杜爸爸’。”
孩子们结婚的时候,都会喊杜聪到场;生子之后,杜聪也便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杜爷爷”。
他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要把这些孩子一个个培养成材,不仅要自力更生、生活幸福,还要知恩图报,回馈社会。
“杜爷爷”抱着一对健康的龙凤胎宝宝
如今,智行基金会已经成为中国民间艾滋救助最正规的机构,为数万孩子提供了帮助。在2018年,杜聪还获得了年度十大公益人物称号。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终日的操劳,让杜聪的身体大不如前,有人劝他,都是当“爷爷”的人了,可以歇歇了。
他却摇了摇头,忍不住倒“苦水”:
当你有几千个孩子要养,并且大部分还在读初中读小学,你就知道,路还很长,什么都缺。
经杜聪和智行基金会资助的孩子还在逐年增加,他亲切的称这些孩子为“小海星”。
杜聪曾经在微博上的写下一段话:你活在你的黄金时代吗?你所处的时代,你有什么特别看不顺眼的,你就去尽力把它改变,那它就接近黄金时代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