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国公开展示了新的B-21隐身战略轰炸机,自诩为“六代机”。而同类项目,中国和俄罗斯都在向前推进中。俄罗斯的就是PAK-DA项目,中国的则是更为大家熟悉的“轰-20”。尽管,目前,中国的“轰-20”项目没有公开任何信息,但是西方专家根本不怀疑该项目存在与否,更多是期待了。根据西方防务媒体的消息,轰-20将采用大飞翼设计,类似于B-2,学术上称为:翼身融合技术。这类技术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尤其是大尺寸结构下,材料、控制系统、动力系统都有独特的要求。
西工大试飞的这款看上去类似空中的“蝙蝠鱼”
如今又有了一个好消息:近日,中国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研制的BWB300试验机成功首飞。如果从外观上说,BWB300可以称为“空中蝙蝠鱼”,为翼身融合大型客机的缩比试验机。这也被外媒认为是中国“轰-20”技术的外溢效果,毕竟军用解决了,转投民用是现代航空工业的一个特点。
西工大这次试飞的“空中蝙蝠鱼”,主要用来验证翼身融合体客机概念,为中国翼身融合民机技术研究从概念研究到技术验证的关键一步,实则就是军用技术的外溢效果演示,只是追求上有所区别,不再考虑什么隐身问题,比如:发动机直接采用外置设计,采用宽扁的机身,机身和机翼之间过渡光滑,没有明显的界线,这种翼身融合设计被认为是未来大型民用机的发展方向之一。
轰-20的“大飞翼”和这次试飞的模型之间,有技术相通性
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起,由西工大牵头,组成最早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这次试飞可以称为“重要里程碑节点”,可以进行系列关键设计技术飞行验证。BWB300试验机的首次试飞进行了起降、通场、规划航线自主飞行等科目测试。但是在外国媒体眼中,这是关于“轰-20”的答案,其应用的气动设计,与轰20有密切的关系了,BWB300属于试验机,可能应用的许多设计与技术与轰-20有关,为轰-20攻破技术难关,这就是试验机的存在价值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