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疑问:疫情三年,我们“主动”研制的抗病毒药有吗?为何国外一发布,我国立马就有十几种新冠抗病毒药物在临床试验?
是药企在憋大招,还是靠“舶来品”走捷径?
有人反驳:就不能自信一点吗?连花清瘟是我国的,国外都抢疯了,这个是有自主产权的。
它确实属于我国,但它不属于抗病毒药品,最多算有缓解新冠轻症的中成药,而且是在疫情出现前就有了,只能说歪打正着,赶上一波新冠红利。
至于国外“疯”抢,不过是华人、华侨在买,压根不是纯种外国人在消费。
除了连花清瘟,还有什么抗病毒药品拿得出手吗?
反观国外在生物制药上是非常主动的,且成果斐然。记得新冠刚流行那会,国外立马就拿出瑞德西韦这种特效药,尽管它是老瓶装新酒,但它是实打实的新冠抗病毒药物。
瑞德西韦
而且在瑞德西韦之后,美国立马研发出辉瑞特效药,有效率达到90%,作用靶点3cl蛋白酶。
还有日本盐野义特效药,有效率达到100%,作用靶点3cl蛋白酶。
还有美国默沙东,有效率在30%-50%,作用靶点聚合酶。
从国外上市并投产的特效药来看,我们有什么能拿得出手?
有人说,不要崇洋媚外!
那个君实生物和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方便叙述叫“上药所”)的3cl靶点特效药,在去年年中获批,并已经在临床试验,这可是我国自己的企业生产的。
然而很可惜!
这个药是模仿的辉瑞特效药的配方,关键还需要联合使用国外的利托那韦才有效果。
利托那韦
无独有偶,国内特效药开启暴走模式!
广生堂和药明康德,合作的3cl蛋白酶靶点特效药,需要联合使用利托那韦。
先声药业和上药所合作3cl蛋白酶靶点特效药,也需要利托那韦
不难看出,国产特效药,大部分都要联合使用美国辉瑞的利托那韦,这是巧合吗?
难道我国就不能绕开它,独立使用纯国产的吗?
利托那韦
好在钟南山团队跟众生睿创和药明康德合作的3cl蛋白酶靶点特效药也进入临床,这个药类似盐野义的药效路线,无需联合利托那韦就可以单独使用,毒性更小,适用人群更广,目前该药正在招募1200名新冠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近日,招募1200新冠患者做临床试验
基于此,外界普遍看好钟南山和众生药业等合作研发的这款特效药,毕竟它不会被利托那韦“卡脖子”。
既然我们能绕开国外特定药品,为什么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主动研发出来?
一句话:我们没有原创力,但有模仿力!
翻阅国外主流新冠抗病毒药品,靶点主要是RdRp和3CL。瑞德西韦就是RdRp,辉瑞的利托那韦则是3CL。
而国内的抗病毒药品都是在以上两种主流药品的基础上加以修改,避开专利后进行临床试验,一旦通过审批和验证,就快马加鞭的投产。
我国君实生物研发的VV116,就是RdRP靶点,但它的分子式就是在美国的瑞德西韦分子式基础上,做了一点修改,成功避开专利。
修改一个种子,就成正规的“舶来品”
这样研发成本是最低,回报也是最高的,但也会受制于人,因为它们都绕不开辉瑞的利托那韦。
其实我国不仅在新冠抗病毒药品上模仿国外,就连最火热的抗肿瘤药物PD-1来说,也是国外第一个研发上市,获得成功后,国内立马有几十个PD-1类似药物在排队上市。
既然能模仿出来,为什么不主动研发新药,非要跟着别人吃“残羹冷炙”呢?
关于这个,问过一个从医的朋友,无外乎四个原因!
首先,摸石头过河,难度远远大于趟别人走过的路。
万事开头难,任何新东西,从无到有看似由0到1的转变,实际中间会出现9999次失败,而要想成功,除了积累失败的经验,还要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如果研究不成功,甚至研究的方向都是错的,这样会打击人的自信心,没有强大的内心,很多人熬不到成功那一天。
其次,顺向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网传,辉瑞一家公司投入研发的资金,比国内所有上市的药企研发资金的总和还要多,在生物制药领域,要想做引领者,除了投入,也只能持续大手笔投入。
在研发资金这块,国内任何药企都只能望其项背。
另外国外大药企掌握了专利、抢占了先机,自然能在市场上掌握定价话语权,关键它们针对全球市场,利润可观。
而国内药企只能在国内厮杀,市场就那么大,因此就是你死我活的下狠手,不是药企不想花重金研发,而是一旦研发出来,还没等自己把研发资金赚回来,其它药企的仿品药就出来了,而药品这个东西,成分相差不大,就看谁的名气大。
看过《我不是药神》的人,尽管剧情有些夸张,但有些印度药就是便宜,而成分相差真不大。
印度
印度
面对国内外竞争对手打压,药企要想活下来,搞“舶来品”,成本是最低的。
第三,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我朋友的小孩,20年前报考大学的时候,高中老师强烈建议读生物专业,说这个将来有前途。然而等入学后,大学老师说,生物专业在我国想起来还得40年,目前发展最好的是美国。
大学老师一句话,意味着毕业即失业,家里人劝他改专业,将来好找工作养活自己。
好在朋友小孩坚持下来,后来毕业后直接考研读博,最后学成归来,目前在上海一家企业工作,年薪有60W,还有年底分红。
他是幸运的,但是报考“生化环材”就是4大天坑。
很多人意识到,读这几个专业,要么优秀得直接躺赚,要么被迫改行,否则就得躺平,导致越来越多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这四个专业,特别是冷门的生物学科。
可美国就截然不同,生物在美国就是热门专业的代名词,大学生毕业后被跨国药企抢着要,工资更是让人侧目。
基于此,很多国内学生物的人,选择去美国再深造,最后就不回来了,因为那边条件太诱惑了。
美国生物人才强,全球怕是都得羡慕,毕竟他们有研发资金,加上顶尖人才,强强联合,导致跨国药企一直处于世界垄断地位。
第四,急功近利,有赚钱的积极性,没有研发的动力。
在如此功利的大背景下,人人朝钱看,没有利益的事情没人干,干了也没激情。
生物制药,终归还是科学,搞科研就得经得起折腾,忍受得委屈,熬得住寂寞,受得住冷落,热爱科学,摒弃杂念,方可研究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然而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最起码在这个笑贫不笑娼,戏子误国的年代,科学家得到的尊重太渺小,一个十八线明星,一点破事闹得满城风雨,而一个科学泰山北斗陨落,却无人识。
这到底是教育的可悲?还是国人的可悲?
生物制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长期的投入,不论是资金,还是人才,还需要持续的专注力,每一环都得发力,这样才能缩跟国外的差距。
短期可以模仿,长期还是需要原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生物制药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
最后做个调查:如果药柜摆两种新冠抗病毒的药,A是国产,B是进口,你选哪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