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不起眼的酵母粉,在别人看来不值几个钱,但是在股票投资者沈冰燕的眼中,一包酵母粉的背后是一家强大并优秀的上市公司,并且沈冰燕从安琪酵母这只股票中赚了将近200万。
沈冰燕的父亲老沈,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只能靠着自己的勤劳养家糊口了,在他人生的字典里只有“勤劳致富”,对劳动以外的其他挣钱方式,他从没有接触过和尝试过。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女儿却在股市中赚到了将近200万元的巨额财富。让老沈脱离了每天的辛苦劳作,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
夫妻馒头房经营几十年,用勤劳供女儿读完大学。
老沈和自己的妻子经营着一家“夫妻馒头房”,十几年如一日的凌晨3点起床,一系列的繁杂工序后,早上6点钟,热气腾腾的馒头出锅。
一个馒头的利润大概是0.2元左右,老沈平均每天的纯利润大约是在一百元左右。
就是如此产出比例严重失衡和微利的情况下,老沈这家馒头房一干就是几十年,老沈的妻子不止一次地劝老沈改行做其他的生意,蒸馒头这个工作太累啦。
但是老沈说:“除了蒸馒头,我干啥都没有信心,蒸馒头觉得踏实,馒头这种食物,人们每天都离不开它,只要大家张嘴吃饭,我就有生意做,所以我放心,其他行业我做不来”。
老沈在女儿上大学的时候,告诉女儿沈冰燕:“学个教师专业吧,凭本事和劳动吃饭,最光荣”。
可是沈冰燕并不认为自己的父亲说的是对的,只是由于父亲的认知有限。
沈冰燕没有按照父亲的嘱托进行志愿的填报,而是选择了经济学的“投资专业”,她想通过知识,改变父亲的认知。
沈冰燕在大四实习期间开通了自己的证券账户,开始学习投资股票,在大学前三年的学习期间,沈冰燕接受了比较专业的投资知识和投资方法,她有着比较丰富的股票基础知识和财务基本知识。
沈冰燕买进的第一只股票是“双汇发展”这只食品股。
沈冰燕最早买进的第一只股票是“双汇发展”,她买进这只股票的主要原因是在很早以前,沈冰燕就成为了双汇火腿肠的忠实消费者。大学期间,每天晚上的泡面伴侣就是双汇火腿肠。
她买进双汇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家公司的优秀业绩。
沈冰燕深入的研究了双汇发展的财务报表,在仔细研究和认真分析之下,她认为2008年末,每股价格20元左右的双汇发展存在了严重的低估现象。
当时她是这样给双汇发展进行大致的价值估算的:
2004年的每股收益是0.58元;
2005年的每股收益是0.72元;
2006年的每股收益是0.77元;
2007年的每股收益是0.93元;
2008年的每股收益是1.15元;
通过双汇发展这五年的每股收益进行计算和分析,它的每股收益已经达到5年的连续增长,并且年复合增长率为18.66%,按照这个增长率数值进行推算,下一年2009年的每股收益约在1.36元左右,并且合理的股价应该在40元以上。
最重要的一点是,沈冰燕发现双汇发展的扣非净利润有惊人的连续增长态势:
2004年的扣非净利润是2.96亿元;
2005年的扣非净利润是3.8亿元;
2006年的扣非净利润是4.48亿元;
2007年的扣非净利润是5.26亿元;
2008年的扣非净利润是6.98亿元;
通过双汇发展连续5年的扣非净利润进行计算,得出它的扣非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4.6%,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这说明该公司在市场占有率和公司管理上有着惊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按着这个增长率进行计算得出,下一年的扣非净利润大约是8.69亿元。
计算到这里,沈冰燕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买进双汇发展的股票了,但是手中的资金太少了,连买500股双汇发展的股票都买不到,于是她想到了向同寝室的室友“融资”。
连夜召集室友开会,首轮融资8万元。
沈冰燕在对双汇发展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后,决定尝试第一次炒股。
可是刚刚进行实习工作的她,没有太多的资金进行操作。在筹集资金问题上,她想到了她同寝室的“富婆”们。
沈冰燕急匆匆地以学校的名义召集舍友,要求所有人当天晚上在宿舍集合开会。
果不其然,四个“富婆”按时到达寝室,准时开会。
当沈冰燕把大致事情说明白后,大家都对她的行为表示气愤,但是当沈冰燕开出年收益率9%的优越条件时,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沈冰燕首次融资总共获得了8万元的融资资金。
2008年9月份,沈冰燕以每股25元的均价,买进了双汇发展3200股数量的股票。
买进之后,沈冰燕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工作中了,对双汇发展股价的走势没有太多的频繁关注,因为她要的2009年的业绩数据 ,并不是股价的走势。
其实,在沈冰燕买进双汇发展的股票之后,这只股票的价格就启动上涨了,这样的上涨行情,其实已经在沈冰燕的预料之中,所以她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和操作。
她的目标非常的明确,就是看2009年业绩数据中的每股收益和扣非净利润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2009年年报发布的第一时间,沈冰燕揣着激动的心情进行查看,当看到每股收益是1.5元,扣非净利润是8.94亿元的时候,她惊喜地跳了起来。
因为这两个数据,均已超出她的预期,当初她计算的2009年每股收益是1.36元,扣非净利润是8.69亿元。
在超预期优秀业绩的带动下,双汇发展的股价出现了暴涨现象。
时间来到2010年12月份,双汇发展的股价在优秀业绩的带动下冲到了每股96元的高价。沈冰燕在每股82元的时候,卖出了手中仅有的3200股数量的股票,此时她每股获利57元,总计获利18万元多一点。
当初宿舍融资的8万元,一下变成了26万元,这让初踏社会的沈冰燕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紧张感和惊喜感。
不过,此时她的那些债权人已经身在五湖四海,再也没有当初进行紧急开会融资的那种美好时光了。
在沈冰燕把获利的18万元落袋为安的时候,她一一拨通了当初同寝室的那四个“富婆”的电话,并索要了她们银行账号,按照年收益率13%的利率,纷纷打进了每个人的银行账户。
四个人看到账户中的钱,想起了当天晚上的情景,感叹着回不去的时光,眼中泛起了泪花。
父母难舍馒头房生意,过度劳累成疾,女儿一只安琪酵母股票,让他们过上退休生活。
沈冰燕毕业之后,在一家投研单位上班,平时工作非常的忙碌,没有过多的时间回家和父母相聚。
当她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时,父亲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之上,由于过度的劳累,沈冰燕的父亲患上了严重腰肌劳损病症,走路已经非常的困难,已经不再适合做蒸馒头的生意了,沈冰燕一直劝父母,把馒头房的生意停6掉,在家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可是父母总是以给沈冰燕攒钱做嫁妆为由,一直坚持着馒头房的生意。
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沈冰燕决定用实际行动,解除父母的劳作之苦。
这时,沈冰燕想到父母做馒头经常使用的“安琪酵母”,这一小袋神奇的酵母,能让面团增大两三倍的体积,那么这只股票是不是具有让资金增长的奇效呢?
接下来,沈冰燕开始研究“安琪酵母”这只股票,她首先从业绩入手:
安琪酵母的营收:
2015年的营业收入是42.13亿元;
2016年的营业收入是48.61亿元;
2017年的营业收入是57.76亿元;
2018年的营业收入是66.86亿元;
安琪酵母营业收入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是9.6%,根据这个增长率计算,预计2019年的营业收入是73.3亿元;
安琪酵母的净利润:
2015年的净利润是2.8亿元;
2016年的净利润是5.4亿元;
2017年的净利润是8.47亿元;
2018年的净利润是8.56亿元;
安琪酵母净利润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是25%,根据这个增长率计算,预计2019年的净利润是10.7亿元;
安琪酵母的净利润率:
2015年的净利润率是7.56;
2016年的净利润率是11.88;
2017年的净利润率是15.46;
2018年的净利润率是13.46;
安琪酵母净利润率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是25%,预计2019年的净利润率是15.1;
在计算出这些基础数据之后,沈冰燕开始对安琪酵母进行估值:
首先,她给出了安琪酵母在2019年的净利润数值范围,在9亿至13亿元之间;
其次,她又给出安琪酵母在2019年的市盈率一个大致范围,在20倍至45倍之间。
这样就可以根据:市值=市盈率×净利润这个公式计算出安琪酵母在2019年的市值最大值是585亿元,最小值是260亿元,总股本按照8亿股进行计算,安琪酵母的股价最高应在每股70元左右 ,最低价应在32元左右 。
在当时安琪酵母的股价正在20元至30元的价格区间进行震荡徘徊。
沈冰燕认为这个时候正是买进的好时机。
为了获得更多的操作资金,沈冰燕以自己先买房后结婚为由,向父母借钱。
视女儿为掌上明珠的老沈夫妇,拿出毕生的积蓄50万元,给了沈冰燕。
沈冰燕又加上了自己的一点工资积蓄和炒股的零散盈利,总共凑了有80万元的自有资金。
在2018年末沈冰燕以每股23元的价格买进了35000股数量的安琪酵母股票。
买进之后,沈冰燕没有刻意的去关注安琪酵母的股价,因为这几年工作经验使得她对股票市场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常识,已经非常熟悉,她认为,如果过于关注股价短期的涨跌,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态 ,投资股票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心态不稳定或者较差的话,盈利的几率非常的低。
时间来到了2020年的9月份,安琪酵母的股价涨到了最高72元的价格,与当初沈冰燕的估价非常的接近。
沈冰燕按照自己的计划以每股均价69元的价格卖出了手中持有35000股数量的安琪酵母股票,每股盈利46元,总计盈利160多万元。
沈冰燕卖出股票后,把这本金和盈利总计240多万汇集到一张银行卡上,回到老家,自作主张把父母的做馒头生意的设备全部进行了处理,停止了他们馒头房的生意,把240万的存款交给了他们。
沈冰燕用知识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