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35岁以后就会面临找工作难、被裁员的处境,这个说法最开始由一个互联网“大厂”裁员以后开始的。记忆中,这个互联网公司清退了一批35岁左右的程序员,导致后来35岁几乎成为了一些表现比较一般的程序员的“魔咒”,似乎成为了程序员们的最终宿命!但是,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35岁“魔咒”不是专门针对程序员
其实,随着近几年一些大公司的动作我们可以发现,35岁的“魔咒”并不专门针对程序员,只不过这个现象在程序员的群体里,尤为明显罢了!像一些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的、做销售的其实也是被针对的对象。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职业的工作内容必须保证“年轻”!
就拿产品经理来说,比如一个手机App,它怎么设计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喜好,或许只有年轻人知道。当一个产品经理年纪大了以后,能不能设计出还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东西,这是决定他是否还能继续胜任自己工作的依据。
因此,不是说一个产品经理在年纪大了以后对于产品的眼光就一定会比年轻人差,但是如果做出来的东西年轻人都不喜欢,那么对于追求效益的资本家们来说,他就已经失去了他本来应该有的价值了!
而销售就更加简单了,其实无非就是怎么抓住人们的心理,使其有购买产品的欲望。
举个例子就能说明白这个道理,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播放的一些事件,很多老年人在购买所谓的“保健品”的时候,其实他们大多数人其实是希望有人能够多陪陪他们。而那些销售正好都是年轻小伙子、小姑娘。因此,即使他们对产品不感兴趣,但仅仅想要获得一些“子女”的关心,也会去买!
换言之,在销售“保健品”领域,年轻人其实是比较有优势的!
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冒充专家的吗?”,这其实是另外一件事情了,我们这里就不说了!
互联网的工作是偏向年轻人的,因此,当一个职场人士年龄大了以后,他如果不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头脑,自然就会被无情的抛弃了!
为什么总是程序员?
程序员是35岁“魔咒”中表现得最明显的职业,那是因为程序员在从以前和现在都是高薪、高阶人才的象征,关于程序员的话题一直以来就比其他职业要多很多。所以,当一个程序员被“优化”的时候,产生的波浪就会比一般职业要大很多!
其实演员也是一种职业,但是演员的话题基本上就更多了,因为他们受到的关注度多罢了。程序员其实也一样!
与其他职业相比,程序员如果不幸被“优化”了,可能会直接从天上掉到地上!假设一个互联网程序员一旦被裁员,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的话,可能生活立马就会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是程序员的原因无非两点:
互联网的产品架构一旦形成,不需要那么多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代表需要支出更多薪水
这两点其实是因果关系,因为高技能人才需要支出更多薪水,但又不需要那么多高技能人才,所以才会选择更加经济的方式,那就是裁员!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公司不惜赔偿大笔裁员赔款也要裁员!
一个互联网产品的系统架构其实最麻烦的部分就是最开始的那部分,当系统架构完成以后,剩下的就是不断地堆叠功能。
我们可以把互联网产品的比作一个房子,在房子建设初期我们称之为架构期,这个时候应该规划房屋的地基以及房屋的布局、层数等等。设计好架构以后,再由一帮施工人员一步一步按照架构把房子给搭建好。
当房子搭建好以后,互联网产品的雏形就出来了,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是需要慢慢装修、美化,然后开始住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称之为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期。
可是,人住进来以后,我们可能随时要添置一些家具或者一些小的装饰品。记住,这里才是程序员为什么会被裁员的关键原因!
在房屋建造阶段,我们需要一帮专业的人来帮我们完成房屋搭建的各种技术问题,比如房屋结构的设计、房屋材料的选择、建造的方式。但是,如果我想给家里添置一盆“绿萝”,这时候我会怎么选?我肯定不会再去把原先建房子的那帮工程师们叫过来,说:“你们去给我买盆绿萝!”。
虽然工程师们也能够帮你解决你要购买“绿萝”的事情,但是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虽然我不懂经济,但是这点一般人仔细想想,还是能想得到的。于是,在互联网职业顶端的程序员就处在了裁员的风口浪尖上!
也就是说,当一个公司觉得不需要那么多人也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或者不需要那么多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也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时候,那么优化就开始了!
工作其实并不难找
我不知道是哪位“神仙”说的话,大致意思是:“不是你找不到工作,而是你找不到薪资满意的工作!”。
很多职场人士在年龄大了以后,拿得薪资其实对于公司来说已经不那么经济了,尤其是一些互联网的大公司!而专挑35岁左右的人下手,就是因为这帮人产出和公司的支出失去了平衡!招一帮年轻有力,头脑比较活跃的,不光能保持公司一直“年轻下去”,同时还能节省很多工资开支。
在被裁员以后大多数人其实也调整过自己的心态,但是他们最开始基本上都是这么考虑的:“找新工作,只要薪资能维持跟之前差不多水平就可以了!”。
很多人觉得,他们已经妥协了,但是还是没有找到工作,但其实是妥协的方式不对!这里说起来可能比较残酷,但薪资跟你的创造的价值有直接关系,而非年龄!
同样的岗位,在大公司里薪资可能跟在普通公司里相差很多倍,原因是大公司一个岗位的产出也是比普通公司要高很多的!
比如同样是卖房子,同样质量的房子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而销售人员拿到手的销售提成自然也不一样!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据说曾经北京一家特别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人员一年的销售一套房子就够很多人干一辈子!甚至有些销售人员的年收入都超过了一亿!
如果这些销售人员在二三线城市继续从事房产销售的工作,或者去一家比较普通的房地产公司工作,还要求自己能够拿到在北京时拿到的工资,我相信他们也找不到工作!
所以,一个工作岗位的薪资,其实看得是产出,平台更好,产出更高!因此,没有平台的赋能,我们要及时调整!
结语
程序员35岁的“魔咒”其实压根不存在!那是因为这种现象不是专门针对程序员的,基本上所有职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公司的产出和支出达不到平衡,自然就要做一些取舍。而我们作为职场人,也应当及时看清现实。
尤其是很多人在面对裁员问题时,经常会说“卸磨杀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等比较愤慨和无奈的话。但是,种种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是从公司发展还是公平性上来说,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裁员其实是必然的!除非一些人能够从千个万个“对手”当中脱颖而出,才能笑到最后!
因此,我们要做好准备,这种准备可以是一种不断提升自己能力的韧劲,能够让你一直能够输出公司想要的价值。亦或者是一种精神上的准备,虽然不放弃,但随时可以应对可能到来的职业危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