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邓公第二任妻子金维映,长征中生下儿子李铁映,苏联养病时却遇难

0
分享至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3年,47岁的李铁映来到了浙江舟山,已到中年的他奔波千里,只为重走母亲金维映走过的路。

而大家对“金维映”这个名字的解读,大多数人往往只停留在“邓小平第二任妻子”上。却忽略了这名伟大的女性,也曾为革命付出的巨大贡献。

李铁映身为革命儿女,人生经历有何特别之处呢?金维映与邓小平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而金维映最后,为何在苏联不见踪影?

李铁映作为金维映唯一的儿子,身上流淌着母亲的革命热血。

虽然2岁就和母亲分开,已经记不清母亲的音容笑貌,但他依然四处奔走,只为寻找母亲曾经留下的踪迹。

在李铁映尚在娘胎之时,就随着母亲一直颠簸,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普通人能活下来都实属不易。

更何况,李铁映的父母还是革命人士,其中的辛酸就更不必讲。

当时,长征刚刚结束,金维映这样一个弱女子,跟随着大部队,长途跋涉,走完了全程。

在无上荣耀之时,自己的身体也遭受了巨大的消耗,所有的病症也逐渐显露出来。

再加上生完孩子后,身体更加虚弱,而且没有得到稳定休养,所以金维映的情绪也渐渐不再平和。

她有时甚至接近抑郁,不太喜欢和人交流,也只有看着怀中的李铁映,才会露出笑脸。

家人不忍心看到金维映如此,组织上也十分关怀金维映的状况,于是,便给金维映,安排了一项特殊任务:去苏联学习顺便疗养身体。

两岁的李铁映,当然舍不得母亲的离开,他还以为母亲是像往常一样上班,待到晚上时,就能和母亲一起玩耍。

金维映也舍不得离开孩子,两岁的孩子还只是会讲些模糊不清的话语,有很多话,还是只有身为母亲的人才能听得懂。

可金维映想着,为了孩子能拥有一个健康的母亲,她也必须去。可是金维映和李铁映谁也想不到,这一别,竟然是一生。

失去母亲的李铁映,成长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

也许是没娘的孩子更懂事,当时李铁映的父亲李维汉忙于革命工作,无暇照看孩子,于是,李铁映被送到了保育院。

在这里,有着许许多多革命人士的孩子,李铁映的年龄很小,但是他不会任意哭闹,还会主动帮大人的忙,看到有小朋友哭,他还会上前安慰他们。

也许正是因为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经历,李铁映显得比同龄人都要成熟。而且,从小在红色背景下长大,他的内心也早已根植了远大的革命理想。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李铁映才被父亲李维汉接回北京生活。有了学习机会的李铁映,非常珍惜汲取知识的宝贵时间。

经过一番勤奋学习,李铁映如愿进入到了理想的大学,还抓住机会出国留学,学习物理知识,希望能在学成之后,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国外虽然发达,但是留学生的生活非常艰苦,内心强大的李铁映,克服了种种困难,自己是为了中华而读书。

终于,学成归来的李铁映,成为了国防部,专门进行科研的中坚力量。并为祖国带来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由于李铁映表现优秀,得到了组织上的重视,1978年,李铁映被任命为沈阳市市长,没想到,他不仅科研工作做得好,政治工作也是得心应手。

李铁映说他投身革命事业,本就不为各种名和利,只是自己满腔热忱,想为国家做贡献,想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而现在他不仅做到了,还做得无可挑剔,现如今李铁映老前辈,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为人低调,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而他的父母,金维映和李维汉,也都是优秀的革命人士,或许就应了那句话,虎父无犬子。

只是,母亲金维映没能看到儿子的一路成长,这也成了李铁映心中最大的遗憾。而他这一生,从未停止过寻找母亲留下的痕迹。

当他整理着母亲生平事迹,也不禁为母亲伟大而苦难的一生红了眼眶。

李铁映一直在追寻母亲金维映曾经留下的痕迹,金维映是伟大领袖,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抛开这个身份,她也是一名女中豪杰。

文能号召工人起义,武能扛枪上战场。

虽然在历史上,金维映算不上著名的革命英雄,但细细道来,金维映,包括她的家庭,都是坚持革命理想的积极分子。

在上个世纪中,中国屡次陷入国难当中,人民饱受艰辛。金维映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生于浙江舟山,一个普普通通坐落在小岛上的镇子。

其实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金维映的家里虽然算是清贫,至少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因为金维映的父亲金贵荣,略懂一些文化知识,在那个年代,识字的人不多,所以,金贵荣得到了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

正因为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所以,金贵荣决定哪怕过得清苦一些,也要让孩子们读书,而且金贵荣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旧思想。

他在金维映8岁的时候,就送她去上了小学,还特意为女儿取了学名金爱卿。

也许正是父亲的这个决定,才使得金维映幼小的心灵里,扎根了红色理想。

因为,她所在读的小学校长是爱国进步的沈毅。他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不断的为大家注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以及爱国教育。

看着沈校长在讲台上高谈阔论的样子,金维映禁不住心生崇拜,她也想成为一名教师,为孩子们播撒光和热。

有了目标就更有动力,金维映如愿进入到师范学院学习,在毕业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教学,因为“坚信有志者事竟成”,她特意给自己改名金志成。

在二十世纪20年代,在革命志士的努力传播之下,中华大地上的革命火种,四处燃起。

革命事业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很多热血的年轻人,都毫不犹豫的投身其中。

而金维映因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学校工作时,也一直积极地传播革命火种,更是一刻也没有犹豫的投身革命。

在爆发爱国运动的时候,她主动参加了演讲队,勇敢的走上街头,向人们宣传革命。

众人拾柴火焰高,1925年,有勇有谋的金维映,发挥自己的力量,积极组织校内人员,和上海的五卅运动相呼应,这样还不够,她继续联络本地的其他学校。

带头成立学生会,组织工人成立工会,她也发现了当地商贩、农民也是拥有力量的人。

于是,她将以上人群集合在一起,组织了多次的罢课活动,以及罢工活动。为无产阶级发声。

很快到了1926年,她找到了组织,有了归属感,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后正式改名为金维映。

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更加的有意义。金维映也进一步的学习,先进思想和党的文化。

回顾整个革命的过程,从来没有一帆风顺,恰恰相反,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一种常态。在“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年轻的金维映,不小心被国民党巡逻队逮捕。

在牢狱里,瘦弱的金维映是那么的坚强,尽管狱卒对她严刑拷打,逼她说出党的秘密,质问她的真实身份,金维映始终没有透露半分。

而她的家人在外面是心急如焚,金贵荣砸锅卖铁,托人送礼给负责看管金维映的人。

国民党当局的贪财腐败,人人皆知,收了礼的看押人员,很快就将金维映放了出来。

出来以后,金维映有些所谓的“不长记性”,她央求父亲让他继续参加革命,金贵荣十分心疼女儿,刚遭此大罪,又要投身进去,让他如何能放心。

但是他没能拗过女儿的决心,索性干脆顺了女儿的意,轰轰烈烈的去为革命奋斗。

得到了父亲和家人的支持,金维映来到了当下,革命工作最激烈的上海。

在这里,她更加拼搏的,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传播革命思想。

热心投身革命的金维映,是什么时候遇到邓小平的,为何他们的婚姻如此短暂,最后在苏联失联又是为何?

来到上海工作的金维映,化身为丝厂女工,向厂内女工们宣传先进思想。

因为有足够的宣传经验,再加上金维映生性热情,待人亲和,所以,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演讲。

1931年4月,顾顺章在上海被捕,作为中央特科最重要的领导之一,他却很快变节。

而我党在上海的艰难时刻,也随之到来;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连周恩来、聂荣臻等人,也不得不立即转移。

邓小平和金维映,也受到了这次叛变事件的影响。

他们被分配为同一转移小组,在转移的路上,二人乔装打扮,在外人看来,两人如同一对普通的商人夫妻,在二人的配合之下,终于蒙混过关,成功出城。

当时的邓小平,妻子已经去世近两年,而邓小平一直忙于革命工作,无暇考虑自身问题。

刚好他和金维映年龄相仿,两人也有着类似的出和经历,就这样,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互相产生了好感。

在转移路上,两人同乘一辆车,谈天说地,让一直奋斗在革命一线的二人,感受到了,普通年轻人享受的轻松快乐时光。

他们先搭乘轮船到达汕头,又在组织同仁的帮助下,乘坐火车来到了潮汕。

紧接着又坐船赶往清溪,终于到了最后一段山路,二人开始步行前往江西瑞金,可是看到眼前的景象,二人却再也难以露出笑容。

本以为红色根据地应该热热闹闹,到处都是组织的人,可是,他们都被眼前一片肃杀的景象愣住了。

瑞金到处都十分荒凉,只能在田间见到零零散散的农民,苏维埃的组织人员呢?怎么都不见了,二人提高警惕开始着手调查原因。

最后终于知晓,原来瑞金早已和组织失去了联络,城内官员也在争权夺势,搞得人心惶惶。邓小平和金维映意识到,这里急需他们进行革命工作,重燃红色火焰。

两人开始积极在城内奔走,发动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打击恶势力,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两人都在为人民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时代原因,邓小平和金维映最终分道扬镳离婚了。

在革命潮流面前,个人的事情仿佛微不足道,很快,二人分别都有了新的生活,金维映一头扎进了繁忙的工作当中。

也许是上天眷顾,不忍心看这样一个花一般的女子,只有工作相伴。

在长期的工作当中,与她熟悉的上级领导李维汉,走进了她的世界。两人在工作中频繁接触,也都认为对方是值得托付的人。

于是,金维映与李维汉,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二人开始了甜蜜的婚后生活,但很快,新的征程开始了,金维映参加了长达2万5千里的长征。

在艰辛的长征路上,金维映常常将自己物品,让给其他战士,自己却无比坚忍的硬撑。

身边的人都被她照顾着、感动着。而且,金维映是走完长征路中,三十多名女战士中的一员,由此可见,她的意志有多坚定。

可是,她的身体曾在狱中遭受虐待,本就孱弱,又有了长征这一段经历,身体病症愈发严重,当时的金维映,生下李铁映不久,就在无奈之下前往苏联疗养。

1941年,恰逢苏联内乱,战火连连,金维映所居住的疗养地突然遭到空袭,整个区域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国内的形势也稳定,和苏联也失去联络,很久之后,这个消息才传到国内,可这个时候,已经无从找寻金维映的遗骸了。

这也成了金维映家人心中的遗憾。新中国成立以后,金维映的家人也在寻找金维映的下落,

可是金维映为了革命工作,离开故土几十年,期间多次更换姓名,寻找过程甚是困难。

费劲波折,李铁映的舅舅金水定,终于打听到一则消息,在某本革命杂志上,介绍了一位浙江的女党员,名字正是金维映!

家人进行了各种比对,最终确定,这就是李铁映的母亲金维映。时隔多年,分别的亲人终于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重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颜如玉
文史颜如玉
在读历史女硕士
313文章数 149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