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农,很高兴跟大家分享农村的新鲜事,今天跟大家说说农村建房的问题,中央定调:公职人员不得在农村建房,有户口也不行,为何?答案来了。
这几年,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因为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不断增加,据悉202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次,比去年增加接近100万人次,这意味着接下来几年,找工作难将成为常态。
而在这种情况下,考公、考编就成了多数大学生必走的道路之一,因为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工作的方式了,而且公职人员多为“铁饭碗”,受到人们的敬仰,尤其是村里考上编制的大学生更是受到村民爱戴,这也激发了人们考公的信心。
据了解,每年农村考上编制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很多上岸的小伙伴都把户口迁出了村子,也有很多人户口并未迁出,还留在老家。
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农村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好,村民的福利待遇也越来越好。很多考上编制的朋友发现,虽然自己的户口还在村子里,但是已经不能享受村里的福利了。而且即便自己想回家建房,村里也不会批复了,就连翻建也不允许,这是为何?原来国家早有规定了,来一起看看吧。
中央定调:公职人员不得在农村建房
我们都知道,在以前评判村民资格往往以户口为界定,只要户口在村里,就能享受村里的集体待遇。如今不同了,对于公职人员,国家有新的规定。
其中,近期出台的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里面提到“国家公职人员享受的是国家保障,并不依赖农村土地生产生活,所以不应再享受基于成员身份的特殊保障”。而且农村申请建房并不是以“个人”名义进行的,而是要以“户”的名义进行,这就导致即便公职人员的户口还在村子里,也是不具备申请建房条件的。
在农村,基本生产生活保障的重要依据就是土地承包关系,公职人员既然不再以土地生产生活,也就失去了村民的资格了,不再是村里的一员了,这跟户口在哪无关。针对于此,很多省份都有明确的规定,只要入编制,村民身份自动丧失。
当然,国家这样规定也是有道理可言的,因为公职人员享受的是国家保障,这些待遇要远大于村民身份享受的保障,无论是医疗、教育、住房还是交通都是村民身份无法触及的,所以二选一,就会选择更好的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农村那些考上编制的朋友,虽然不能享受村子里的待遇,但是父母的村民身份不受影响,而且父母的房子也还是可以继承的,如果父母不在了,公职人员也可以继续使用父母的房屋,但是不得翻建,直到房屋倒塌后,由村集体收回宅基地。
总之,农村大学生考上编制后,就失去了村民身份,也就不能作为村里人来享受村集体的分红和其他待遇了。不过,一般考上编制的农村大学生都会选择将户口迁出,多是迁到工作地点,这样也方便办公,方便以后的生活。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农村公职人员建房的问题了,话说,你们村考公的学生多吗?你觉得国家这样的规定合理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