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要有超前量,否则将会制约城市的发展。
解放后德州行政区划多有变化,与河北基本以京杭大运河以及漳卫新河为界,但由于德州中心城区紧邻大运河,因此,当初在大运河以西画出一小块面积归属德州,其中原因就是为了德州城市未来发展需要。由于受当时的社会发展限制,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外扩规模,造成了今天德州城市发展相对较被动的局面。
前人的做法已经给了我们一些教训,我们不能再步前人后尘,犯同样的错误,必须有大眼光,必须有前瞻性,一定要有大德州规划,这是做大做强德州的根基。
有人可能不赞同这样的方式,认为搞花架子华而不实,其实不然,在当今社会,城市规划的好与坏将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前途命运,现在是争夺资源、争夺资本、争夺人才的时代,谁优先争夺到了这些,谁就能优先获得发展,能够在芸芸众生中鹤立鸡群。
所以大规划是未来的趋势,那么大规划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道路规划,道路规划是为城市发展方向铺平道路的。
德州小外环路已经形成闭环,然而陵县撤县划区以后,陵城区成为德州中心城区一部分,陵城区因此获益不少,别的不说每年冬春两季公交免费让撤县划区的陵城区居民获得实惠,这是武城平原宁津临邑获得不到的。
德州西向发展空间受限,且运河以西是以华能电厂和华鲁恒升为主的工业区,再想搞点其他发展可能性已经不大,由于他们的存在,甚至影响到了大运河德州段的整体开发利用。
东向发展已成为历史必然,陵城区的设立,也成了德州发展唯一选择的方向,未来陵城区将于天衢新区连成一片,那么德州当前的东外环势必成为德州主城区道路的一部分,现状也基本如此,德州东外环路东移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而且是未来三五年内相当紧迫的城建规划内容之一。
如果德州东外环东移,还会带动临邑县域发展,如此德州东西大经济带完全贯通,到时再南拓北展,整个德州经济发展起来。
下面是人大代表张会龙关于陵城区建设东外环的建议,这一建议和我当年分析的关于德州大外环的思路如出一辙。
陵城区南外环与北外环东侧未有效的进行环接,交通压力大,规划外环没有做好衔接,陵城区北外环东路至S323与南环东路513国道之间没有环接道路,黑马市场至北外环东路路段比较拥堵,此路段有学校、市场、集市、小区、村庄等,且大型货车较多,对于司机与周围居民带来不便。
为了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大货车不进城绕行,有效连接陵城区南北外环和德州东外环,建议:
一是将北外环东路和S323交叉口处与513国道李百都村东侧通往陵城火车站路口进行环接。既缓解黑马市场至北外环东路的拥堵,又可解决大货车进入城区问题并解决周边于集乡、神头镇、临其街道、郑家寨镇等周边百姓的交通便利。
二是陵城东外环建成后大大提高陵城东部居民前往陵城火车站的出行效率,节约近2倍的出行时间,有效解决陵城东部南北贯穿的短板。
三是陵城东外环的建设以东方朔景区旅游为主题,开展道路两旁的宣传,包括绿化、路灯、公交车站点及沿路两旁的建筑物等都以旅游文化为目的进行建设,从而为陵城东部发展带来便利。
四是或将该建议列入陵城区“十四五”规划中。
陵城区人民政府:
张会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陵城区建设东外环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谢谢您对公路工作的关心与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在陵城区北环东首与省道323交汇处至国道513陵城段绕城区东首与李百都村建设一条连接线,缓解陵城区交通压力。您提出的建议与德州市规划中的大外环不谋而合,德州市大外环东环起点为您建议路线的南边,经陵城区东外环北边,顺着东外环的南首到于集乡、徽王庄镇、边临镇与现有的德州市北外环东延段对接,形成新的德州大外环。德州大外环正处在外业踏勘、定线阶段,即将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基础农田调整等前期支持性文件的编制。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还请您对我们的工作继续予以关注和监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