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胡鑫宇案调查结果出来了:
系自缢死亡,缢索由两根白色鞋带相接而成。
系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孤独等情感问题引发的厌世轻生。
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身体器官未出现缺失。
推断死亡时间距末次餐后4小时以上。
随着开过新闻发布会,事件真相大白,也基本要宣告结案了。
只是,对于等待真相100多天的我来说,有点不甘。
不甘不是不信服,警方这次通报的十分清楚,证据充分。
关于自杀的证据——
尸检结果显示,无外伤打斗痕迹,脏器均存于体内,但均腐败。
鞋底部的苔藓与围墙(粮库)苔藓一致,自行进入。
胡鑫宇鞋带是涤纶材质,同款鞋带在缓慢拉伸状态下最大承重量85公斤,可以支撑他的重量。
关于厌世的证据——
录音显示胡鑫宇曾说:
“真站到这里反倒是有点紧张了,心脏在狂跳,说实话没有理由,只是觉得没意义,如果真跳下去了会怎样?不确定。跳下去了应该也没人发现,现在至少不会被发现,以后过了几天肯定还是会发现的,刚刚又不跳,哎,我真的是想跳,不想,我应该是不想。”
“没有意义了,已经快零点了,今天可以的,因为我觉得已经没有意义了。今天就准备去死。”
“首先应如何同老师讲,最好点明原因:怕影响他人;不劳烦老师费心我自己调整;在意他人感受、不合群。”
其他更具体的可以看官方的通报,不忍再说了。
这也正是我最不甘的地方,又一个少年,走上了自杀这条路。
一个生命消失了,却没有凶手。
其实我很想对他说一句,鑫宇,你至于吗?
虽然我也知道,当我说出这句话时,就不配和他共情了。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成绩、人际关系、自己的想法......他要面对太多的东西。
也真的没有哪一代人比我们这一代人更焦虑,没有哪一代人比这一代的孩子更辛苦。
因为我们正在经历剧变,孩子总是轻易被贴上标签。
而且,虽然大部分人都赞同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最后也没几个人敢真的躺平。
而一个15岁的孩子,面对这些长期的折磨能做什么。
少年时期的情绪总被认为矫情,但围墙里长大的孩子,困兽挣扎,只能自伤
研究表明,一个人小时候有过不好的负性事件经历,情绪和心理会受到冲击,会成为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和重型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
当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跟死了又有什么两样?
内心一旦封闭,一根纤细的鞋带就足够安放躯体了。
如果他可以早点找到一个出口,一切就会不一样了。
还想提胡鑫宇父母。
曾经网上说他们是中国父母的榜样,现在又变成了事件里的凶手。
这两个评价想了想,或许都对吧。
在胡鑫宇很小的时候,父母很爱他,其他亲戚也觉得这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但上了高中,胡鑫宇大了,也变了。
本班65名学生,胡鑫宇排名第58。
而在很多报道,包括亲属口中,都淡化了这一点。
但成绩不好引发的其他问题已经全部反应在了胡鑫宇的情绪上。
“我怕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又不耐烦地讲。”
“10月9日,来校几天后状态依旧差,睡眠可能有问题......早上5点30分醒了一直赖床不愿起,因为害怕别人说打扰他休息。”
恐惧、丧气、失眠、敏感,再加上录音笔里的声音......
真的如果早发现,该有多好。
但也没办法再责怪胡鑫宇的父母。
他们强调孩子学习好,是大环境下的学习好,可能都无关乎分数,认可的是胡鑫宇学习的态度。
他们也很忙,忙着赚钱维持家用,胡鑫宇也懂事,很少表达自己的不快乐。
即便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一直认定胡鑫宇死的离奇被诟病,现在回看,也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会心疼父母的孩子。
其实在胡鑫宇的遗言里,除了轻生,也曾有过救赎和希望。
“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也不能全怪性格吧,毕竟自己也是这么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东西来缓解这份心情”。
能看出他不是那种遇到事就逃避想要一死百了的人,只是身前身后都已感觉千疮百孔,没了支撑。
活着,变成了痛苦的事,那死亡呢?
感觉胡鑫宇自始至终也并不知道,他写的日记没有人看。
录音笔里录下的,只有自己的声音,只有各种问题。
当问题求而不得,就只能自己试试了。
胡鑫宇有句遗言——“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这就是一个少年求救失败的悲剧。
而且生前得不到关注,死后一点众人热火朝天,一点隐私不留,也好悲哀。
想起了鹿道森和高彦的事。
鹿道森是名独立摄影师,也是在微博上小有名气的摄影博主。
但在美好的背后,是他孤立无援的悲惨遭遇。
读书的时候,因为长得白净,和同学们格格不入,遭到了校园霸凌。
父母每天都在争吵、离婚、拿别人的孩子和他比较。
有一次中考没考好,也没有得到安慰,反而是各种埋怨。
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父母的控制欲更强了。
没有人爱他,没有人关心他是否幸福快乐,“得不到治愈,只能在寒夜里行走。”
最终,在生日当天,他选择了自杀。
而高彦,19岁,山艺舞蹈专业,上过春晚。
却疑似因分班、同性恋问题与班主任产生矛盾。
而学校方面的意思是,高彦的死因是因为家庭矛盾,父母离异,导致自身性格敏感。
但不管如何,高彦的经历无人理解,最终选择自杀。
如今这份压力名单上又多了一个名字。
为他们的经历,为他们的选择,绝望。
这些美丽的少年拼命想要去治愈。
只是,有一些问题能自愈,有一些一生无法摆脱。
高彦、鹿道森和胡鑫宇,都是后者。
所以,在悲痛之余,我想,我们也需要给更多的人一个答案。
该如何疗愈你,我的孩子?
家庭、校园、性格人格,这些标签不止是胡鑫宇的个案,也是这些年整个社会的高频话语。
因为当存在主义在头脑中加设了一个世界的概念,遇到困境的时候,他们便会觉得这是我与世界的矛盾。
所以,真的希望所有人都能从胡鑫宇事件开始,找回我们的孩子,解决他们的矛盾。
比如学会和自己和解。
一个人太执着太敏感,就会变得苛刻。
我们要学会跟自己握手言和,生来应当是为了成为自己,而不仅仅是变成一个别人眼里的人。
再比如,绝大多数父母、老师,不见得真正了解孩子。
胡鑫宇的父母很爱他,但长大后面对他内心的变化就显得缺失,学校方面可能更缺失。
孩子也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伪装,也就是“懂事”。
当外界给的“甜”,无法抵御心里的“苦”,就只剩沉默,最终两败俱伤。
有时候的爱不是向上或向下的大开大合,而是一个个关键的细小关节。
洞察孩子的微妙,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一种流动的能量。
当然,也不能因为反思,压垮了更多的家庭,特别是对胡鑫宇父母。
理性一点,做的不好的,开始变好,已经很好了,但还请再好一些。
一个孩子的健康的成长,需要方方面面齐头并进,这样的悲剧才能最大程度避免。
也希望每个孩子能理解,当你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其他人也是第一次。
新手免不了磨难坎坷,也会有想“逃离”的时候。
但逃离可以解脱,解脱不代表解决问题。
好好活着,才能改变,才能等来柳暗花明。
或许很多年后再看这一天,其实就只是在和生活赌气。
你永远是值得被爱的,即使现在的你没有感受到,这一天过去,你一定会被温暖包围。
-完-
图片及资料来源:
《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录音笔内容公布,更多细节通报》,澎湃新闻, 2023.02.02
《“新环境真的难适应”!疑似胡鑫宇生前笔记披露》,封面新闻, 2023.02.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