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列宁遗体仅剩10%,为何每年仍耗巨资防腐?普京:列宁不能入土

0
分享至

每一位读者都知道列宁,他带领俄国人民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并且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实践者,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深远。其中,列宁在俄国领导的十月革命,也给其他国家走这条革命道路带来了范本和借鉴。

列宁开创性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并且大胆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之路,促进了苏联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可以说他是苏联人民心中的神明,也是世界伟人的代表。

因此,当他去世时,苏联人没有将他下葬,而是用防腐剂将其遗体进行防腐,以供后世人民瞻仰纪念。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列宁遗体沾染了微生物,导致其遗体最后仅剩下10%未被腐蚀。至今,俄罗斯政府仍然每年耗费巨资来防腐,普京还表示,不能让列宁入土,这是为何?

一代伟人,创立苏俄政府

要论19-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列宁绝对是其中一个。1870年4月,列宁出生于沙皇俄国伏尔加河畔,他原名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17岁时,他考入了喀山大学,就读于法律系。此时的沙皇俄国制度已经腐朽不堪,人民生活在长久的压迫和剥削之中,大学校园内也常常组织反抗沙皇的学生运动,列宁也积极参与其中,并与同学们一道探索国家的发展道路。

1888年,列宁无意间接触到了马克思的著作,并参加了一个马克思著作研究小组,在这个组织内他对马克思所倡导的社会构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者。

1892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所进行了社会实践,成功地在彼得堡创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个协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势力也逐渐变得强大起来。1903年7月,列宁带领着他的跟随者成立了布尔什维克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扩张,沙皇俄国也不例外。列宁看清形势提出将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国内战争的革命方针,他认为是掌管俄国的社会民主党支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对其提出严厉的批评。

随着民众对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派拥护之声越来越大,列宁也开始筹备推翻沙皇俄国的革命。二月革命之后,罗曼诺夫王朝被彻底推翻后,临时政府接替掌管俄国。

同年10月,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并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府,自此俄国一切权利都归苏维埃。苏俄初建之时,国内形势仍然混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后才真正平稳下来。

1921年,列宁提出“战时共产主义”方针,在符合苏俄国情之下尽快发展本国,这一方针的确发挥了作用,一个更有活力的苏俄国家出现了。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的发展需求,后苏俄又探索出“新经济政策”发展战略。

呕心沥血遭暗杀,不幸去世

苏俄所走的一条社会发展道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因此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极其耗费心力。新经济政策再次成功后,苏俄社会发展进入稳步前进的状态。列宁却为国内的一系列革命、战争和发展时刻绷紧神经,彻夜不眠都是常事,因此身体也较为虚弱。

因列宁的苏俄道路触及了部分集团的利益,列宁惨遭暗杀。虽然在那次暗杀中,列宁并没有当场毙命,但是其脖颈处残留一颗子弹,并且遭到严重伤害。限于苏俄医疗水平有限,没有能够及时取出,对列宁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列宁冒着风险去往德国做手术,取出了脖颈处的那颗子弹,但也落下了严重后遗症,右侧身体处于偏瘫状态。

其后生活中,列宁还经历了三次中风,到最后连说话能力也完全丧失,生活不能自理。最后,这位伟人只得躺在病床上,最终离世。

1924年,列宁去世,年仅53岁,苏俄全国处于悲痛之中,国家也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列宁对苏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对其真正死因揣测再三,认为可能不是病死的。最终,有一位接触过列宁死因档案资料的作家指出,列宁是死于血管壁硬化

耗费巨资保存遗体,不愿下葬

列宁在去世之前曾经立下过遗嘱,希望自己死后能够落叶归根,安葬于家乡。但是人们并没有按照他的遗愿办事,因为他是苏俄人民的精神领袖,人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位神明般的伟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因此斯大林做了主张,他依照民众的意思,决定将列宁遗体放置于莫斯科红场内,让伟人能够在苏俄中心城市仍然陪伴着人民。为了能够长久停放遗体,苏俄对遗体进行了防腐,但当时的防腐技术仍然有限,花费却不菲,但苏俄并没有节约这笔开销。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红场遭到了战争影响,列宁遗体不得不转移到妥当之处。但在转移过程中,遗体被微生物污染,等到发现时遗体已经被腐化了90%。为了留住剩下未被污染的10%遗体,只能将腐化部分完全切除。

即使要保存好这剩下的10%遗体,苏联每年都要投入上百万资金来防腐。即使到普京上台后,他也认同斯大林的做法,表示会继续对遗体进行保护,不会下葬。

小结:

列宁的遗体虽然只剩下最后的10%,但是俄罗斯人民仍然愿意花费巨资保住伟人,只因他是整个俄罗斯人民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世界人类的精神领袖。

在他去世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也在努力探索如何走好这条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吴亦凡监狱生活曝光,入狱半年申请出书。他的粉丝还在等他归来

吴亦凡监狱生活曝光,入狱半年申请出书。他的粉丝还在等他归来

娱乐的小灶
2023-03-21 20:04:56
新婚第10天新郎吐血身亡,新娘自称无辜,可1份特殊录像揭开真相

新婚第10天新郎吐血身亡,新娘自称无辜,可1份特殊录像揭开真相

离笙奇谈
2023-03-13 12:18:27
一旦爆发三战!哪个国家会最先消失?各国答案或出奇一致

一旦爆发三战!哪个国家会最先消失?各国答案或出奇一致

科学知识点秀
2023-03-17 08:32:25
乌克兰:缴获的俄军T-90M坦克上拆出了中国武汉的零件丨图说军事

乌克兰:缴获的俄军T-90M坦克上拆出了中国武汉的零件丨图说军事

军武速递
2023-03-17 18:54:08
大瓜!白马会所成帅哥跳板,结识制片人换资源,白色系艺人被点名

大瓜!白马会所成帅哥跳板,结识制片人换资源,白色系艺人被点名

炫九娱乐
2023-03-21 21:56:45
港媒曝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梁锦松回应了,两人真实婚姻引热议

港媒曝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梁锦松回应了,两人真实婚姻引热议

真丽宝飞娱
2023-03-18 14:09:53
布冯:我最迟在下赛季结束后退役,不能再多了

布冯:我最迟在下赛季结束后退役,不能再多了

直播吧
2023-03-21 20:11:02
果然,百姓最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多名医保局、社保局领导被查

果然,百姓最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多名医保局、社保局领导被查

萝妹看社会
2023-03-21 22:08:24
公开下达战斗令 称B-52轰炸机胆敢越界先打下来再说:无需请示

公开下达战斗令 称B-52轰炸机胆敢越界先打下来再说:无需请示

聚峰军评
2023-03-21 17:33:29
用案释法:脱下裤子,用嘴接触生殖器,为何不构成强奸罪?

用案释法:脱下裤子,用嘴接触生殖器,为何不构成强奸罪?

聊聊社会事呀
2023-03-18 13:36:05
4月份将至,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每人都应提前做准备

4月份将至,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每人都应提前做准备

亚萍美食记
2023-03-21 09:53:16
婴儿出生后被发现颅骨骨折,家长质疑医生操作不当 医院:术中取头困难,等待鉴定

婴儿出生后被发现颅骨骨折,家长质疑医生操作不当 医院:术中取头困难,等待鉴定

红星新闻
2023-03-20 22:15:27
连续霸榜!全国人口流入TOP1,为何是它?

连续霸榜!全国人口流入TOP1,为何是它?

国民经略
2023-03-21 09:34:50
夏希まろん(夏希栗)IP出身的她生涯将有重大变化

夏希まろん(夏希栗)IP出身的她生涯将有重大变化

四方杂谈
2023-03-21 22:57:59
天才球员李梦上辈子做了什么孽,成了“小三”

天才球员李梦上辈子做了什么孽,成了“小三”

作家陈岚
2023-03-20 18:09:19
“靶子是首尔市中心”

“靶子是首尔市中心”

环球时报新闻
2023-03-21 09:06:38
新冠悄然退场,当初过度防疫的后遗症却开始显现?值得我们反思

新冠悄然退场,当初过度防疫的后遗症却开始显现?值得我们反思

肖博健康
2023-03-22 00:56:49
一觉醒来,全球发生了经济巨变,月入五千的我成了有钱人

一觉醒来,全球发生了经济巨变,月入五千的我成了有钱人

萌故事
2023-03-21 15:53:42
不气盛叫年轻人吗?赵继伟回应赛场冲突!莫兰德:兄弟,我支持你

不气盛叫年轻人吗?赵继伟回应赛场冲突!莫兰德:兄弟,我支持你

狼叔评论
2023-03-22 01:11:21
应勇已任中央政法委委员

应勇已任中央政法委委员

界面新闻
2023-03-21 14:59:44
2023-03-22 02:44:49
史不凡
史不凡
不平凡的历史,不平凡的人生
917文章数 11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澳媒:我们须接受一个强大中国的现实 中国不可或缺

头条要闻

澳媒:我们须接受一个强大中国的现实 中国不可或缺

体育要闻

米体:国米仍在争取今夏签下小图拉姆和菲尔米诺

娱乐要闻

刘恺威再当爹?李晓峰被曝怀孕2个月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一文看懂黄仁勋描绘的AI未来:AI迎来“iPhone时刻”

汽车要闻

售价18.68-23.68万元 新款领克05家族上市

态度原创

房产
亲子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房产要闻

北京租房提取公积金,每月最高可提2000元啦!

亲子要闻

“天价月嫂”事件曝光:1周25次,永远不要低估了人性的恶

本地新闻

塌房的橄榄菜,在潮汕餐桌上到底啥地位?

数码要闻

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3星战定制版图赏

公开课

40岁广东男子,每晚夜跑6公里,一年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