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两次为刘胡兰题词,却拒绝给董存瑞题词,主席:我写不合适

0
分享至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据统计,从1915年的《明耻篇》,到1974年的广西大藤峡题字,毛主席60年间替人题词超过400幅,其中不乏像刘胡兰这样题过两次的。

可偏偏河北隆化20万民众请愿,希望毛主席给董存瑞题词时,毛主席却说:

“我写不合适。”

这是怎么回事呢?毛主席为何不愿给董存瑞题词?

一、为英雄题词,弘中华精神

毛主席题词祭奠英雄,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比如说1947年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牺牲,高呼着“怕死不当共产党”。

在她成为“共产党女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后,毛主席就怀着沉痛的心情给她写了8个字: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无数爱国青年受此鼓舞,投身到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洪流中去,刘胡兰的精神得以传承,这也是题词的最大意义。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比如说为张自忠、雷锋、张思德以及白求恩等人,在他们去世后,毛主席都亲自为他们题了词。

对于著名的民族英雄、抗日名将,在1940年的襄阳战斗中牺牲了的张自忠,毛主席的题词是“尽忠报国”。

对于兢兢业业、甘为螺丝钉建设祖国,最终因意外而牺牲的雷锋,毛主席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

对于1944年因公牺牲的张思德同志,毛主席题词是“为人民服务”。

不仅如此,毛主席当时还发表了讲话,在讲话中引用了司马迁的话,并且赞扬张思德:

“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他的死忠于泰山”。

对于国际知名的人道主义者,拯救过无数中国共产党战士生命的白求恩同志,毛主席的题词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这些人的身上闪耀着格外夺目的人性光辉,他们用生命传递了自己的精神,鼓舞了一代代国人奋勇前行,因此完全值得毛主席的赞誉。

然而,毛主席的题词其实并不局限于这些献出了生命的英雄,还有一些人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或是优秀品德,也得到过这一荣誉。

比如说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吴伯萧,他的《记一辆纺车》里有这样一句名句:

“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这句话跟毛主席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也鼓舞了几代人。

因此毛主席给他题词“努力奋斗”,希望能以此与大家共勉。

还有那句著名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家一定都听过这句话,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是题给谁的。

其实,这是1951年的事情。

当时才8岁的陈永康敏锐的发觉了混入学校里的特务,并且帮助解放军战士将其抓获,避免了一次大爆炸。

毛主席感慨于他的早慧,这才写了这样一幅字,希望他越来越好,后来这句话也成为了向全国青少年的号召,贴进了无数所学校。

也正因为有这些人作为榜样,那个时代所有人都以拥有毛主席的题词为荣,这才有了20万民众请愿毛主席给董存瑞题词的故事……

二 、高举炸药包的万丈英雄

董存瑞是谁?他是为了革命胜利,不惜手托炸药包的大英雄。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董存瑞,早在抗战时期就已经参与战争,并且还获得过抗日小英雄的称号。

1945年他正式加入八路军,开始在部队中崭露头角。

由于作战英勇又富有才智,所以他很快就立下了三次大功,还创下了单次战斗,单人就俘虏十余人的记录。

1948年,解放军进攻隆化县城的时候,董存瑞作为爆破队长肩负起了攻坚任务。

凭借着丰富的斗争经验,董存瑞顺利带领大家炸毁了将近10座炮楼和碉堡,可就在大家准备发起冲锋的时候,却发现还有个暗堡。

眼见大队伍就要跟上来了,如果不将这个暗堡拔除,我军必将蒙受巨大损失,为此,董存瑞连续两次带队攻坚,只可惜都没成功。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董存瑞提起炸药包,咬着牙向连长发出了请求:

“连长,我是共产党员,让我上!”

脸长神色沉重,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而董存瑞则是抱起炸药包就开始了猛然突进。

敌人的火力实在太过凶猛,董存瑞还没跑到一半,左腿就被流弹打中了,他只能强行拖着躯体爬到了桥下面。

此时,董存瑞只要放置好炸药包,就可以撤离了,然而这个暗堡的设计十分刁钻,倘若只放在地上,恐怕根本就不足以将暗堡炸毁。

危机时刻,董存瑞拉燃了导火索,然后右手提枪,左手高举炸药包,喊着“为新中国而冲锋”,屹立在桥下。

最终,轰隆一声爆炸响起,枪声戛然而止,敌人的暗堡被顺利炸毁,而董存瑞也为解放全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董存瑞牺牲的时候,尚且不满19岁,但他的身形却高大得像万丈巨人,永恒地镌刻在了同志们的眼中和心底。

后来,董存瑞的故事在我军中广泛流传,人们敬佩他并向他学习,而他也被评为战斗英雄以及模范共产党员。

更有甚者,他还是解放军的6位经典英烈之一,可以说是无限荣光。

聂荣臻元帅、张爱萍将军等人都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为“舍己为国,人之楷模”、“为国捐躯的万代英雄”。

就连董存瑞牺牲的地方,也就是河北隆化的民众,都牢牢记着他的故事,并向他报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

1956年,河北隆化县在获得批准后,决定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而当地20万民众集体情愿,希望毛主席能够给董存瑞纪念碑题词。

只是大家没想到,这次提词的过程颇为曲折,并且结果也和大家想象中有些不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三 、为董存瑞题词的复杂往事

当时负责筹备董存瑞陵园工作的,是河北隆化的民政科负责人冀兴坡,为了请毛主席题词,他带着地方的请愿信,一路迢迢赶赴北京。

原本冀兴坡以为会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毕竟毛主席给不少英雄都题了词,而董存瑞又颇具代表性,故事流传得很广。

可真的到了北京,冀兴坡才意识到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因为毛主席工作相当繁重,想要见一面,要走不少流程。

不过事情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当冀兴坡抵达北京中央办公厅后,一个蓝衣干部告诉他下周三可以过来商讨,于是他就回到旅馆等候了。

等到周三的时候,内务部长谢觉哉抽空与他见了一面,冀兴坡一提董存瑞,谢觉哉就心中有数了,特意安排优抚司邹司长接待。

据说当时毛主席还特意让人把董存瑞的事迹给收集起来,显然是相当郑重的对待,不过不知出于何种考量,当时并没有题词的消息传下来。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觉得请毛主席给董存瑞题词是很有希望的,恰好当时北京正在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修建委员会主任在得知冀兴坡来京目的后,十分感动,立即按照组织上的要求,给他办好了碑料方面的手续。

短短一个星期,大理石碑的事情就搞定了,但是题词的事情仍旧没有定下来,于是冀兴坡听从建议,先行返回去筹备陵园的工作了。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董存瑞烈士陵园的准备工作也已经提上日程,但是纪念碑上的题词始终没有着落,于是冀兴坡等人有些着急了。

为此,他和县教育科的同志再次来到了优抚司,询问起了纪念碑题词情况,直到1957年6月,这件事才终于有了结果。

不过,当冀兴坡兴冲冲地打开手中的16开题词纸时,却顿时傻了眼。

上面的“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没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高度凝练的写出了董存瑞的贡献,也给予了其极高的评价。

可下面的落款就不对了,只见落款并不是毛主席,反而是朱德总司令。

能够拿到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自然值得欣喜,但是众人在欣喜之余,心中也有些纳闷,这次不是请毛主席题词吗?怎么突然换了人呢?

直到后来邹司长给冀兴坡解释了一下,冀兴坡才恍然大悟——

董存瑞是军人,甚至可以说是普通军人的代表,他的纪念碑上,由有着“红军之父”、“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的朱总司令来题词自然是最合适的。

毛主席虽然也给很多人题过词,但是大多是一些群众。

这一次的“拒绝题字”,恰恰证明他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而且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也难怪后来冀兴坡说道:

“毛主席没给董存瑞同志提字,但是我却领悟到了伟人的伟大风格。”

四 、真情实意,拒绝形式

其实,别看毛主席题词多,但是每幅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写下的,绝不是有求必应或随便写写。

毛主席题词的时候讲究“真情实意”,只在情感到了且有必要的时候才写,至于那些人情往来或是形式主义,是一概拒绝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世钊和罗云鲲等人请毛主席题词。

周世钊和毛主席可以说是至交好友,两人在学生时代就相识相交,互相以诗文唱和,后来这段友情一直延续了60多年。

可即便如此,在周世钊担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以及第一师范校长,请毛主席为之题词的时候,毛主席也没有答应。

当然,毛主席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说“等一等再讲”,算是委婉的推掉了。

相对来说,当罗元鲲写信给毛主席,希望他能给家乡古寺庙题词,以防止其遭到破坏的时候,毛主席的回复就要直白多了。

“这类古寺之损毁各地皆有,不适合单独写字,目前已由政务院筹措解决办法……”

与之相似的,还有1965年,湖南省计划修建韶山灌渠工程,在开工之前,湖南省委就向毛主席报备了计划,并希望他能题词。

毛主席并未因为这是家乡的工程就答应,反而只是等该工程卓有成效了再说。

后来该工程修建完成,恰好毛主席又路过此地,于是湖南省委再次提出希望毛主席题词,不过毛主席又拒绝了,直言要高产了才算。

毛主席为什么不愿意给这类工程题词呢?

简单来说,就是毛主席希望大家能全心全意办实事,而不是打着什么噱头,搞一些表面工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毛主席为治理淮河的工程题了词: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两相对比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主席题词要看时机,要真情实意。

关于这一点,在1967年毛主席批复的一份报告中,也讲得很明白。

当时韶山铁路通车,当地政府请求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题词,结果毛主席不但果断拒绝,而且明确指出:

“拒绝这种题词,拒绝形式主义”。

把这些故事对比一下,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在对待提词时相当慎重。

第一,题词的目的要搞清,要真情实意,要传递精神,不要形式主义。

第二,题词的人选要考虑,不是说职务越高越好,而是要考虑其影响,真正做到“有意义的题词”。

第三,人情往来不可取,绝对不能搞特殊。

如果一些生活上的好友来请求毛主席题词,毛主席全都答应,这样的题词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也是对那些被题词的英雄们的不尊重。

如果做不到严守规矩,在个别人那里开了先例,那么最后要么是一而再再而三,要么就是做不到公平对待,这也有违题词的本心。

正因如此,像毛主席这类领导人题词,是一定要慎之又慎的,而且题词中也自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能够得到毛主席题词的,固然值得振奋喜悦;没有得到提词的也不必难过哀愁,因为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英雄不会被埋没。

因此,我们在敬佩毛主席伟大风格的同时,也应当告诫自己,时时刻刻澄澈本心,要守法律,有道德,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即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学聚焦
国学聚焦
带您领略国学魅力
707文章数 300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