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各种在互联网上关于两军作战的视频画面就层出不穷,无论是俄军视角下还是乌军视角下,大量的图像资料让这次战争几乎成为了“被直播的战争”,不过这其实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新鲜玩法。
最早直播军事行动的黎巴嫩真主党,1980年代真主党在南黎巴嫩境内对以军的各种军事行动都会拍摄、甚至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直播。
前些年中东乱象不断各类武装组织层出不穷,这种玩法其实早就普及开来,只不过相比俄乌冲突来说,这些局部战争的受关注度都要低很多。
而最近激烈的冬季战役期间,而近期以俄罗斯方面视角公开的大部分视频信息中,参与作战的俄军正规军比例大幅度降低。
倒是如“瓦格纳雇佣军”为首的一些非正规军,亦或者是车臣武装、乌东亲俄武装占了很大比例,因此西方媒体也赶紧跟上渲染“俄军已无可战之兵”这种印象。
但我明确说,这种报道并不符合现实,俄罗斯现在处境不太好这是真的,但远不止于打到正规军丧失战斗力的程度,果真如此的话北约早就下场了。
不过现在正面战场上以“瓦格纳雇佣兵”为代表的非正规军曝光率提高,背后确实可能代表着俄乌冲突正在朝着新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首先,俄军到底伤亡如何尚且值得讨论,但可以确定地是,乌克兰这边在经历了之前将近一年的消耗之后倒是出现了不小的人力危机,之前甚至我们能看到乌克兰征兵官直接去酒吧、网吧这些娱乐场所抓壮丁的事件发生。
而俄军,他们可能面临种种军事上的困难,但唯独有一点俄军不太可能吃亏,就是部队伤亡方面,这里我并不准备吹嘘“俄军精锐训练充分暴打乌克兰壮丁”这种段子,但客观上讲投入进攻作战的俄正规军的素质是较高的。
因为这场战争开始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的官兵都是俄军装备较为先进的单位,士兵也都是“合同兵”非“义务兵”,参战部队的士官率极高,且士兵都拥有至少4年以上的服役经历。
下半年因为战事不顺俄军征召了一批新兵,不过这些新兵服役的作战单位并不承担进攻任务,而是用于在漫长战线上接过前沿进攻部队占领的区域设防。
因此俄军在整个特别军事行动期间,其伤亡率一直处于一个很不错的水平,这也可以说是俄军在整场冲突中少有的亮点了,而较低的伤亡率也大大缓解了阵亡士兵家属抚恤的投入。
按照此前俄罗斯媒体的报道,俄军阵亡士兵的抚恤待遇还是不错的,至少比美军好很多,不会特意设置各种障碍,只要死在战场上都算作“阵亡”享受对应的抚恤待遇,家属能够拿到一大笔钱以及配套的不动产等等,而这方面的投入对于目前财政可能不是特别好的俄罗斯来说也是一笔比较大的投入。
俄罗斯政府其实也很倾向于尽可能降低军人的伤亡率,这一方面是“经济账”,另一方面也影响部队士气,最后更重要的一点是影响“宣传”。
每个国家在战争中都会减少对己方伤亡的报道,因为这种报道本身不利于维持整个国家在长期战争中的信心,而为了降低部队伤亡率,在军事指挥上做出妥协,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
或者说自特别军事行动开始的一年中,俄军在军事决策上其实很多次为伤亡率做出过妥协,比如说此前撤军赫尔松一事,当时乌军其实并没有能力在俄军严防的情况下进攻赫尔松,最终撤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俄军不愿意承担太大伤亡,并且调整了战场主攻方向。
如今俄乌冲突长期化的趋势已经很明确,在一场长期化的战争中,降低军队的伤亡率是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如何降低伤亡率?一方面当然是谨慎制定作战计划减少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掺水”,就是让非正规军事单位,比如雇佣兵承担作战任务,分摊损失,反正大家关注的都只是正规军的伤亡,至于说雇佣兵的死伤没人在乎。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比如美军前些年在伊拉克战场上就非常依赖“黑水雇佣兵”,实际上黑水雇佣兵的伤亡率相比美军也高不少,但这并不会在美国国内媒体引发关注。
美军当年应用黑水雇佣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很直白的,减少伤亡,雇佣兵死了没人当回事,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希望美军没有任何伤亡,死人都死在黑水。
而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雇佣兵的军事素质其实普遍会比正规军要高一些,因为雇佣兵招收主要面向特种部队退役军人,以及一些美军精锐部队,比如空降兵、海军陆战队的退役军人。
这些军人服役时间较长,服役期间接受过系统的、完善的、高强度的训练,技战术水平其实要比美国陆军很多大头兵更加精湛,也能够胜任许多更加困难的任务,当时伊拉克治安战迫切需要美军组织精兵,所以黑水雇佣兵就有了生存土壤。
2010年前后美国国内反战风气其实也比较明显,当时奥巴马政府就非常害怕部队伤亡影响他连任,结果就是伊拉克战场上黑水雇佣兵的规模越来越大。
而类似的操作手法呢,俄罗斯这边也学了回去,现在人们都关注俄乌战场,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叙利亚的内战仍然没有结束呢?前些年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干涉之后,瓦格纳雇佣兵作为普京的尖刀也在这片战场上大展拳脚。
瓦格纳雇佣兵是俄罗斯对外干涉的“尖刀”,这一方面是因为这支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东家“瓦格纳公司”的老板普里戈津与普京的交情特别深,被称为“普京的厨师”。
前段时间俄罗斯拍了一部背景是俄乌冲突的电影叫《地狱尖兵》,里面就描绘了瓦格纳雇佣兵的形象。
不过俄罗斯那边比较抠门的一点是这些雇佣兵的待遇比美国同行们差不少,战死的抚恤也少许多,而承担的任务却大多都是一些伤亡率较高的作战任务,要比美国的黑水雇佣兵的伤亡率高不少,这些雇佣兵们来源复杂,有前正规军人,甚至也有一些重刑犯被放出来当雇佣兵为国家发光发热。
现在以瓦格纳雇佣兵为代表的非正规军事力量大量投入战场,这其实就是干涉叙利亚内战时候那些事情的翻版罢了,这意味着俄罗斯方面已经做好了战争长期化的思想与现实准备。
既然战争要长期化,那么就一定要尽可能减小正规军伤亡,对内是保证国内舆论稳定,对外则是保护俄罗斯的国家形象,而将叙利亚模式搬到乌克兰,这也是降低战争开支的必须手段。
战前俄罗斯一年军费就600多亿,现在打仗了肯定要涨很多,但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打一场“穷人的现代战争”。
而东乌亲俄武装、车臣武装,他们当然要出一份力,东乌武装现在不好好打,要是落到乌克兰手里他们是没活路的,本来乌克兰政府底子就不干净,仗打到这个份上,就算未来他们收复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恐怕也要复刻一次“巴丹行军”。
在自己地盘上对本国民众搞三光政策,这种背景下东部亲俄政权必然会尽可能动员一切力量战斗,车臣武装也是差不多的情况,现在普京没倒,车臣武装还会为俄罗斯出一份力。
至于战争何时结束、如何结束?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回答了,实话讲现在以之前的表现来看,俄罗斯在战前规划的战争目标恐怕唯一能够实现的就是兼并乌克兰东部地区,他们恐怕很难威胁到乌克兰政府的生死存亡了。
但问题是,他们无法接受这种结果了,无论是俄罗斯国内各派精英,还是俄罗斯民众,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甚至已经连乌克兰都捏不死的事实。
这种情况下,战争必须长期进行下去,现在外界已经清一色质疑俄罗斯的国家实力,但这种质疑远没有达到顶峰,因为战争仍在继续,大家都还在观察,战争结束的时候就是对俄、乌双方进行“审判”的时候,是一切定论的时候。
乌克兰已经取得了足够的胜利,他们抵抗了至少一年时间,他们能够接受任何结局,但俄罗斯这边能接受结局吗?既然赢不了,又接受不了失败,那么就只能让战争继续下去了。
现在俄乌冲突,对俄罗斯来说已经无关胜负,维持战争的长期化恐怕是他们最大的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