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前往关注阅读全文。
很多读者让我聊这两个热点,几乎是并列一二,一起上了热搜。
一个是陪奶茶生完娃就急吼吼赶回国上工的东哥,另一个是关于以工代赈的一则告示,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闲散人员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
拉郎配,做月老,把这俩消息强行拼凑在一起的大V很多,我就不掺和了。
依我看,这俩消息有什么关联?没有关联。
首先我们说那则告示,那则告示不是今年有,而是年年有。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种通知每年都会下发。无非你不曾注意。
你不要以为雇一拨人去挖坑,雇一拨人去填坑,是罗斯福发明的,不是。
范仲淹玩剩下的。
范仲淹在杭州的时候,遇到灾荒怎么办?组织划船比赛,自己带头,带着一群富人在湖上喝酒,搭棚子,举办各种宴会,欣赏比赛。
他在做什么?在搞运动会还是在攀比?
不,他就是在挖坑填坑呀。
他心里很清楚,富人有钱,穷人没钱,这会儿灾荒。你只有鼓动富人消费,去雇佣穷人,才能渡过难关。
你看到了吧?古人其实很聪明的。而且仁宗把范仲淹的做法制度化,把他的试点推行开来,让其他太守在有需要的时候,也纷纷效仿。
这比罗斯福的挖坑填坑有价值多了,这就是有组织的定向拉动一部分人消费,从而给另一部分人提供就业岗位。
我以前聊过,我们的古人很聪明的,你比如司马迁。
司马迁很早就写过预期管理,他说,老百姓是不可能靠教化的方式达到理想状态的。
这就是所谓的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所以要怎么样?要管理预期,要引导他们的消费需求。
你看到了,管理预期,打这会儿起就出现了。
而且司马迁还写过,要在人们贪婪的时候恐惧,物价涨到极点,你就要卖出,视同粪土;要在人们恐惧的时候贪婪,物价跌到极点,你就要买入,视同珍宝。
这么做是为了像巴菲特一样滚雪球成为首富吗?不,汉代人比巴菲特的视野开阔多了。
这么做为什么?是为了平衡市场。今天,各国都是这么做的,这不就是凯恩斯玩的货币政策吗?
很多东西其实就摆在那里,就像我之前聊古人也懂得预期管理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向下管理,而是向上管理。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一件事存不存在,而在于它会不会上热搜。
以工代赈的告示年年发,只是今年上了热搜。
至于大强子回国,和告示有什么关系?什么关系都没有。
我知道,互联网上还有人讨论什么jack之类的,没有意义的,你没有抓住过重点。
我经常说,我们绝大部分网友只是身体在21世纪,脑子还是留在了白鹿原上,你看着会玩手机了,其实思维模式根子上和白鹿原上的村民并无区别。
我那天用白嘉轩的水田来比喻婚姻围绕什么的时候,其实已经给你揭示出古代的生产形态了。
就是一个个夫妻构成的独立单元,家国一体就体现在这里。家就是最小的公司,夫妻就是最小的公司,这家公司的生产资料就是田,产品就是粮。
整个社会围绕粮这种产品展开很有限的协作。
所以在古代,在技术尚未突破的局限下,想要释放生产力非常容易,就是分田。
佃户太多,自耕农太少了,生产积极性就下降了,大公司多了,小公司少了,积极性会下降。
因为古代的大公司就是大田主,大田主多了,分配给佃户死工资,佃户就没有积极性嘛。
自耕农多了,相当于小公司多了,小老板多了,自己的田干起活来,用白鹿原里的话讲,就攒劲嘛,肯卖力。
所以你看到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推行什么?摊丁入亩。阻止公司太大,阻止自耕农的变少,也就可以提升生产力。
你注意,这是农耕时期,生产非常单一,就只有田,粮,而且是全封闭的环境。和国外只有定期的朝贡贸易。
现代社会很复杂的,首先有很多行业,根本就不可能像种地一样,组成一个个夫妻店,自给自足,不可能的。
你两口子能建个砖厂顶天了,你还能建个汽车厂,自己研发无人驾驶不成?
自从流水线诞生之后,这事儿就没有了。
其次,全球化之下,全世界是流通的状态。
并不是说你把自己的大企业分解成一个个夫妻店,就会提高积极性,不会的。
你刚分解完,外企巨头进来大杀四方,直接把你一个个夫妻店,全都干翻了。
这不是今天的生意经,胡雪岩时期就已经是这样了。
胡雪岩之所以收购蚕丝,就是企图和外企对抗,因为一个个分散的桑农是没有议价权的。
你注意,我不是告诉你企业越大越好,不是。
企业过大,有可能垄断,导致生产力反而没法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但是一堆夫妻店,是不够看的,没法打,到国际上一打就被人家冲散了,最后只能变成没有竞争力的散沙。
这中间是有个平衡的。
这个难度就出来了,这一下子比《雍正王朝》里面描述的那种单一的,针对耕地的经济模式下的释放生产力,复杂一万倍都不止。
小农经济下你拆散分田就行了,就能提高生产力,现代社会下,非常复杂,生产资料多样化,环境也多样化。
你的目标是既不能形成垄断,导致没有积极性,又不能打击企业家赚钱的积极性。
因为今天的生产资料又不是田,可能就是企业的一个idea。
明白难点在哪儿了么?
今天的价值不来自于耕地,来自于比如创新,比如专利。
专利这东西,你不保护创造它的人的权益,就没有人肯创造专利了,如果没钱,没好处,谁犯得着动脑筋?
专利这东西,你过于保护,使得它成为门槛,成为城堡,使得别人越不过去,就会阻碍其他人创新的动力了。
看懂难度了吧?横竖都为难,才叫难。
我这里只是打比方,专利可以是任何东西,可以是企业家,可以........
所以那天很多人问我,今天这里顺带回复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看透。
预期管理无论向上管理,向下管理,本质是看透。
看透了你什么都能透,拿首你学过的诗出来我也能给你解读到你从来都不曾见过一样的感觉。
不是谁比你多看了什么,而是人家看透了。
你透了没有?这是关键。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前往关注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