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各大医院恢复正常诊疗秩序,这些科室迎来门诊就诊高峰

0
分享至

2023年2月1日,上海仁济医院胸外科门诊候诊区域,患者们等待就诊。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 供图

“度过了新冠就诊高峰期,现在我们已经恢复了正常的诊疗秩序。门诊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病房从年初六就开始收病人,不到三天就基本收满了,手术也从年初八就提前开展起来了,年初九一天就开了14台手术。”1月31日晚10点半,忙碌了一天的胸外科医生赵晓菁刚从位于浙江宁波的仁济医院杭州湾医院赶回家里,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采访。

赵晓菁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2023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还没到来,他和团队就已经忙碌起来了,“支援新冠救治的同事们都在春节前就陆续回归了,之前感染高峰期用于收治新冠病人的近20张床位也从1月31日起正式收回,接下来可以收治新一批胸外科病人了,原来我们胸外科病房的40张床位,目前也都已经基本收满了。”

不仅是病房,门诊也恢复如常。“一天50多个精准预约的门诊号源放出去,很快就被秒光了,今天(2月1日)来看门诊的病人中,不少是来自外地的病人,因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异地就医也更为便利了。”赵晓菁说。

近两天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上海多家三甲医疗机构获悉,当前,上海诸多医院已经恢复了正常的诊疗秩序,急诊量、来院救护车数量回落明显,原先支援发热门诊、急诊以及参与新冠病人救治的多学科医生,基本都已经回归到自己原来的岗位上工作。与此同时,胸外科、心内科、内分泌科门诊等,目前正迎来一波门诊就诊高峰。

“基本上跟以前是一模一样了”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方面介绍,目前该院门诊量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急诊就诊情况也与往年常规情况类似,日均约700-800人次,基本没有新收治的新冠感染患者。

而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救护车数量明显回落,线下门诊已全面恢复,专家出诊率达95%以上,门诊量恢复超过九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门急诊办主任赵钢透露,该院门急诊量基本已恢复至本轮疫情前的水平。目前,曙光医院门诊量日均约9000多人次,急诊量比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时显著下降,也在常态化水平。

赵钢说,医院的就诊患者现在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新冠感染后,康复型的病人特别多,该院呼吸科、中医内科、消化科、心血管科等科室,经常碰到新冠康复型患者;二是复诊病人要求开大处方的特别多,不少病人还担心医院的感染风险,要求一次多开药。“实际上,感染高峰过去后,医院现在已经没有感染风险了”;三是经过疫情培养的习惯,通过互联网医院复诊的患者大幅增加,线上门诊量比平时明显更多。

长海医院门诊大厅

在上海长海医院,春节后该院急诊、发热门诊接诊量下降很明显,目前发热门诊量回落到一天50人次左右,整个急诊的就诊量下降至日均900多人次。120急救车数量也显著下降,一天约50辆。

“这个水平甚至比2020年疫情以前的量还要少一点(当时急诊平均每天约1200人次),原因可能是经历本轮疫情后,人们对感冒发烧等症状更冷静了,轻易不到医院来看。”长海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美堂说,现在总体上维持一个常态化的急诊量。

不过,长海医院急诊的临时留观病人数量还是高于平时。2月1日,急诊仍有约50名留观病人。“留下来病人,可能还是原来有基础病的,这些病人感染新冠以后病程较长,恢复慢。”王美堂说。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方面则表示,该院目前普通发热门诊约为日均100-120人,其中新冠感染者很少,每日来院救护车跌至个位数。在门诊方面,专科门诊全面复苏,1月29-30日两天,专科门诊达日均5000余人次左右,其中肾脏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神经领域疾病、血液病恢复至疫情前,普通内科门诊反倒人不多。该院透露,目前正处于寒假,不少患儿趁着假期前来慢性病随访,元宵节后就诊还将迎来一波小高峰。

“尽可能多地满足患者医疗需求”

在急诊量、救护车数量回落的同时,上海诸多三甲医院用于重症新冠病人收治的病区也在逐一撤销,支援医生陆续回归到原来的岗位工作。

在恢复正常的诊疗秩序后,仁济医院心内科医生全部上岗,加班加点为患者做介入手术。

在恢复正常的诊疗秩序后,仁济医院心内科开足马力,加班加点服务病人。该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卜军坦言:“历经了困难时期,如今我们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工作状态了,从门诊到病房,均恢复到正常的诊疗秩序,1月31日、2月1日两天,我们每天约有30多台微创心脏介入手术在开展,心内科门诊量也基本恢复像往常一样,之前一些慢性心脏病患者因为担心来医院感染新冠,一直不敢来看,现在这些病人都来了,门诊量较去年12月期间增长了2.61倍。”

2月1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陈海冰正在为门诊患者看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陈海冰则透露,2022年12月,她所在的病区被用作新冠病人收治,科室医生也都分批去支援发热门诊、急诊,“我们科室最后一个去支援新冠亚重症病区的医生1月31日已经回来了,现在院内收治的新冠病人也越来越少了,原先妇产科临时开辟出的用于新冠亚重症病人收治的病区,如今也已经撤消了,将开始收治新一批妇产科病人。”

陈海冰还说,目前其所在科室33名医务人员,都已上岗工作,以应对年后不断增长的门诊量。从年初八开始,该院内分泌代谢科普通门诊每日就诊人数达到400人次左右,加上专家、专病门诊每日就诊人数总共在500余人次,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2月1日,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车文良正在查房,目前他所在病区收治的床位基本已满。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车文良最近也忙碌开了,“我们年初七正式上班,但其实在年初四就开了门诊,普通病房、重症病房一下子就收了80%,这些天床位恢复到了疫情之前,一床难求。“现在门诊里面,已经很少有人来看感染新冠后的心脏疾病了,也很少有人来看心肌炎了,普通患者较多,大多是胸闷、胸痛、气促、心慌等就人群诊,其中胸闷患者就诊量较以往有小幅度上扬。”

车文良进一步表示,在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心内科病区最多时收治了95%以上新冠病人,不少存在肺炎症状,但现在病区里很难碰到新冠患者了,新冠纳入乙类乙管后,住院患者也不再需要检测核酸,整个病区都恢复到了疫情前的常态。

“目前新收治的一批心内科病人中,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较去年同期还是有所上涨,目前我们马力全开,从1月30日以来,都需要晚上‘延一延’为病人做手术,5间导管室周一至周五全部开放做介入手术,大家最近都要在晚上7-8点才能下班,尽可能多地满足患者医疗需求。”车文良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好戏开始了!人民日报暗示将查出终极大鱼,蔡振华、杜兆才危险了

好戏开始了!人民日报暗示将查出终极大鱼,蔡振华、杜兆才危险了

大咖唠体育
2023-03-31 10:20:45
越南再临大米滞销,走投无路之下,竟敢向中国提出如此大胆提议?

越南再临大米滞销,走投无路之下,竟敢向中国提出如此大胆提议?

生活冷萃知秋
2023-03-31 09:00:05
来了!官方:艾菲尔丁抵达瑞典超球队,身穿米亚尔比球衣正式亮相

来了!官方:艾菲尔丁抵达瑞典超球队,身穿米亚尔比球衣正式亮相

直播吧
2023-03-30 22:50:04
曝百度招聘高级工程师,不考虑:工作超过6年+离职3个月以上的

曝百度招聘高级工程师,不考虑:工作超过6年+离职3个月以上的

不掉线电波
2023-03-28 17:01:24
广东女子同学聚会,游戏环节被男同学亲吻后坦言:你的长相很安全

广东女子同学聚会,游戏环节被男同学亲吻后坦言:你的长相很安全

天二萌宠社区
2023-03-30 15:33:52
【杨镰】不理解:为何那多人崇拜毛先生?只因皮袍下藏着“小”字

【杨镰】不理解:为何那多人崇拜毛先生?只因皮袍下藏着“小”字

年之父
2023-03-31 05:59:15
知名演员发文询问:日本在中国建的学校,禁止中国人靠近?

知名演员发文询问:日本在中国建的学校,禁止中国人靠近?

玛丽姬丝
2023-03-30 15:03:11
岛内呼吁收台,解放军舰机台海演练,国台办:统一对台有四大好处

岛内呼吁收台,解放军舰机台海演练,国台办:统一对台有四大好处

袁周院长
2023-03-30 19:30:54
终南山百岁道士渡劫飞升?千名游客目睹?难道渡劫成仙真存在吗

终南山百岁道士渡劫飞升?千名游客目睹?难道渡劫成仙真存在吗

小侠的名人堂
2023-03-29 18:08:17
24岁,月入4476万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

24岁,月入4476万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

直播吧
2023-03-30 09:37:04
C罗现身马德里,享受球王待遇!12场13球,球迷:皇马快签回他吧

C罗现身马德里,享受球王待遇!12场13球,球迷:皇马快签回他吧

阿泰希特
2023-03-30 14:43:25
整齐划一!“一等战功团”授装仪式过于震撼

整齐划一!“一等战功团”授装仪式过于震撼

环球网资讯
2023-03-30 14:21:08
对退休金征税呼声渐高:有人月领近9万,有人月领100仍要辛苦讨活

对退休金征税呼声渐高:有人月领近9万,有人月领100仍要辛苦讨活

野离离
2023-03-07 20:23:54
14年泰国“最美王妃”,为讨皇室欢心赤身趴地喂狗,全程百人围观

14年泰国“最美王妃”,为讨皇室欢心赤身趴地喂狗,全程百人围观

离笙奇谈
2023-03-31 09:53:11
乾隆七世孙至今穿龙袍,手戴“帝王扳指”,号召百官公开祭祖

乾隆七世孙至今穿龙袍,手戴“帝王扳指”,号召百官公开祭祖

丹宝说文史
2023-03-25 07:06:15
霍思燕儿子被骂上热搜,做电摇动作被批低俗,网友:贵族学校白上

霍思燕儿子被骂上热搜,做电摇动作被批低俗,网友:贵族学校白上

呆萌可爱的娱乐剧
2023-03-30 19:46:50
12点!46岁足坛名宿官宣上任!孙雯送祝福!高洪波振奋!球迷沸腾

12点!46岁足坛名宿官宣上任!孙雯送祝福!高洪波振奋!球迷沸腾

小马哥谈体育
2023-03-31 10:00:51
21分惨败,41分惨败!明明是联盟第一,却还有球队克星

21分惨败,41分惨败!明明是联盟第一,却还有球队克星

一才说个球
2023-03-31 11:51:29
苹果终于用上潜望式镜头,iPhone 15 Pro Max 独占

苹果终于用上潜望式镜头,iPhone 15 Pro Max 独占

中关村在线
2023-03-31 00:46:33
案例:云南农民杀熊猫泄愤:它咬死羊没人管,把它杀了就有人管了

案例:云南农民杀熊猫泄愤:它咬死羊没人管,把它杀了就有人管了

小叮当故事会
2023-03-28 11:37:09
2023-03-31 12:24:49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620492文章数 49150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喝水都胖?建议改掉三个坏习惯

头条要闻

马英九将赴湖南湘潭祭祖 祖坟历经风雨基本完好如初

头条要闻

马英九将赴湖南湘潭祭祖 祖坟历经风雨基本完好如初

体育要闻

国王归来!"面包"造历史最强进攻大队

娱乐要闻

女星红毯再比美:李小冉杨超越谁赢?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再分拆两公司上市 刘强东将"手握"7家上市公司

汽车要闻

MG7一下推出六款车 要我肯定果断选2.0T

态度原创

本地
房产
教育
数码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财神殿前长跪不起的年轻人,人均带身份证开光

房产要闻

已正式启动验资排卡,越秀两项目你去抢了吗?

教育要闻

高考第二次英语听说机考4月1日举行,考试院发布温馨提示

数码要闻

苹果获Apple Watch新专利:可检测自行车是否有助力

公开课

越南为了恢复人口实行一夫多妻,下场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